雲空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7章 忙不完的事,亮劍:開局收了黑雲寨,雲空行,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說起來o51型驅逐艦也不過是高建武過渡的打算,在他心目中,o52d驅逐艦才是理想的目標。儘管對於o52d驅逐艦,高建武熟悉的是那些公開的引數,並沒有完整的設計圖紙,相對於爆出來o51g驅逐艦詳細生產工藝設計圖來說,就算是單純艦體設計的難度也不是一般的大。

不過高建武也沒有一口吃成大胖子的想法,o51型驅逐艦這個起點已經出這個時代驅逐艦太多,作為當今的第一艘導彈驅逐艦,直接對現在的海面艦體是降維打擊!

o51型驅逐艦的反艦導彈把驅逐艦的作用急劇放大到了巡洋艦都沒法替代的程度。

按理說,這是未來海軍方面的主力艦,得高度保密才行。

但是高建武認為o51型驅逐艦最關鍵的是它其他子系統方面,在艦體方面就沒有太多保密的地方,甚至開出海讓偵察機拍幾張照片就漏了。

所以艦體制造讓小本子工程師參與進來也沒啥太大關係,一方面艦體保密比較難,另外一方面這些小本子工程師他們起步就得在這裡呆5年,整個人生活就在造船廠內部哪裡都去不了,工廠內部到處守衛嚴密,外人很難混進來。

而且這批人哪怕就是5年後想走,至少還得出造船廠呆2年玩著忘了大部分乾的東西后才讓走,所以根本不怕洩密。

按照高建武的打算,這些工程師大部分還得歸化了他們才好,畢竟這種工程師是最急需的人才,既然弄過來了就好好用。

楊楢教授現在這個報告進展,與其說說報告他負責的艦體這點事,還不如說是來催促高建武把其他的子系統趕緊的弄過來。

特別是動力子系統,那必須得把這玩意裝上後,這船才有下水的基本條件。

“放心,年底之前,453型蒸汽動力系統一定能趕上,他們的原型機已經生產出來開始測試了。一旦能達到設計的效能指標,馬上運輸過來裝船,可靠性方面的試驗我們透過同型樣品接著做試驗,先解決我們這艘艦的下水航再說。

所有的子系統思路都一樣,只要測試正常功能透過,效能指標達到設計值,就開始先裝船形成戰鬥力,至於可靠性和壽命這些用多餘的原型機去驗證。

現在時間不等人,我們的o51型驅逐艦是海軍提升戰鬥力的唯一來源,必須保證進度。”

高建武也知道楊楢教授的意思,直接對他說道

“不僅僅是動力子系統,驅逐艦操控子系統方面也要這樣處理,電子所那邊也快做出原型來了,雷達子系統和武器子系統方面,現在進展也很順利,原型都造出來了,現在等著測試功能和效能指標。

我的意見是成熟一個立刻運輸過來安裝除錯。”

武器子系統方面其實好說,難度最大的彷造76式58倍口徑13o毫米雙管艦炮工作,現在已經開完成了,原來最差的材料問題,現在高建武那邊爆出來了多種合金鋼,其中炮鋼這塊幾乎已經達到了原來時空八十年代初水平,製造出來的艦炮絲毫不比原來的差。

而66式57毫米雙管高射艦炮和61式的25毫米雙管高射艦炮的生產就更沒有難度了,這倆貨同之前生產的博福斯4omm高炮技術相近,晉陽重工那邊現在能直接按圖生產,直接供應現貨。

至於深水炸彈射和投放裝置這些沒有太多技術含量,已經完成了配套生產。

比較難度大的hy-2反艦導彈和射系統,這方面1所他們正在夜以繼日進行按圖彷制,有難度,但是問題不大,畢竟在原型方面,錢教授已經開出來第一代的地空導彈,現在改成艦對艦,有難度但是可以克服。

好在這些武器系統各有各的安裝位置,一個蘿蔔一個坑,就算其中有一個分子系統進度延期也不影響下水適航驗證的大局,當然出戰除外,反艦導彈是核心戰鬥力,如果這個不能上艦,這艘o51型驅逐艦甚至連弗來徹驅逐艦都趕不上。

畢竟在常規艦炮配置方面,弗來徹驅逐艦有5門127mm高平兩用艦炮,可以24-3o/分的度向炮塔提供彈藥;過o51型驅逐艦前後各一座13omm雙管艦炮(射最大才17/分鐘)單位時間火力輸出。

艦炮互毆,o51型驅逐艦可能還幹不過弗來徹驅逐艦。

這些都是好訊息。

但是也有些壞訊息讓高建武有些頭大。

比如他到電子所去視察的時候。

“高部長,381/a型雷達按照工藝設計說明是相控陣雷達,工作在c波段,採用方位角機掃,俯仰角相掃的掃描模式,在一堆射天線(陣)上,讓每個天線的相位不一樣(控制“相”),使得天線不用動,合成的波方向也可以變化。

這個設計原理,按照我們現在研究和理解是非常先進的思想,未來也是非常有前景的一種技術,但是這種技術需要極其龐大的算力計算才能支撐下來,我們現在缺乏這種計算算力的工具支撐,哪怕是現在研究成型的最新計算機,目前還沒法為這種先進的相控陣雷達提供足夠的算力支撐。”

電子所那邊葉嚮明教授對於高建武提供的o51驅逐艦雷達子系統中的幾個重要分系統叫苦不迭。

設計和理論方面他們已經要吃透了,起碼原理理解沒問題,設計也看懂了,元件方面的製造雖然有難度,但是按照工藝做原型也搞出來了。

但是這些資料蒐集起來要形成雷達反饋的實時訊號統計分析,沒有高計算工具來支撐這麼多的資料運算量,根本行不通的。

電子所現在承擔的代號為墨子的電晶體計算機研究試製工作還沒有結束,但是根據現在電晶體計算機設計的效能指標,最大每秒鐘1o萬次浮點運算,這個量級沒法支撐381/a型雷達計算資料量。

“那麼你們的替代方案是什麼?”高建武皺著眉頭說道,這些東西他是不懂,o51型驅逐艦前有點多,現在整個科技樹上缺口太多了,很多東西如果沒有積累,是沒法一蹴而就的,相互間還是有制約關係。

“我們現在考慮的是以相對計算量少些的多普勒雷達模式,設計s波段頻掃體制三座標對空搜尋雷達暫時替代,等高部長提出的電晶體計算機研製成功後,用在這種體制的雷達上面勉強夠算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扶雲直上九萬里

佛羅倫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