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四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雪中春信 第60節,雪中春信,尤四姐,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烏嬤嬤從沒受過這樣的不恭,怒道:“我在這府裡當了十二年管事,你們一個個還是我僱進府裡的,怎麼?現在巴結上了當家主母,學會拿話來排揎我了?”

那些婆子手上忙碌,嘴上還要敷衍:“烏嬤嬤這是哪裡的話,我們自然記著您的好處呢,您是郎主乳母,這家裡頭除了郎主和王妃,數您最大,我們就是吃了熊心豹子膽,也不敢和您叫板不是!”說著搬起笸籮從她身旁經過,一面道,“嬤嬤快別站在這裡了,人來人往的,沒的撞著您。我們還有活兒要幹,沒法子陪您說話,您且去後廊上坐一會兒,等我們忙完了,再來聽您訓話,成不成?”彷彿她是個上了年紀,腦子不怎麼好使的老太婆,已經到了讓人哄著,才能安生一會兒的地步。

烏嬤嬤氣得臉色發青,一直陪同在左右的夏婆子只好出言安慰她:“您老何必和她們一般見識,都是些拿錢辦事的人,為著保住飯碗,自然向王妃那頭倒戈。畢竟現在掌家的是王妃,腰桿子挺不直的人,有奶就是娘,您老又不是不知道。”

所以是大勢已去,自己不中用了嗎?烏嬤嬤的滿腔憤懣終於洩了一半,無奈地說:“還是因為郎主向著王妃啊,那些人是屬狗的,鼻子最靈,嗅出一點風向來,就忙著給人做孫子去了。”

“可不是。”夏婆子攙著她,慢慢走回她自己的小院,邊走邊道,“不過郎主還是敬重嬤嬤的,畢竟嬤嬤奶大了他,要論撫養的時間,嬤嬤比隴右的王妃還要長呢,郎主心裡能不明白嗎。只是眼下成了親,不似以前了,家家戶戶都是這樣。就算是嫡親的親孃,有了媳婦也得往後稍稍,嬤嬤看開些就好。”

烏嬤嬤瞥了夏婆子一眼,嘆息道:“你生的都是女兒,倒不必經受這樣的苦,還是你福氣好。”

夏婆子一聽就笑起來,“哎喲”了聲道:“嬤嬤這不是在打我的臉嗎,我這輩子最不足的就是沒生個兒子,嬤嬤倒來臊我!女兒貼心是不假,可嫁了人,全上人家過日子去了,只剩下我們兩個老的,不知多冷清!如今就盼著逢年過節,她們能帶著郎子回來瞧瞧我們,一家子能在一起吃上一頓團圓飯,我就很歡喜了。”

這麼一說,烏嬤嬤想起了遠在隴右的至親,喃喃道:“我也有個女兒,比郎主大了三個月,老王爺替世子選乳母,選上了我,我就拋下男人和孩子,進了王府。”

在隴右,武康王是天,不像上京應選乳母的都是貧苦人家,武康王府挑選乳母只在匈奴貴族中,即便門庭不那麼顯赫,出身也必須高貴。那時候,誰不以餵養世子為榮,她把全部的心血都傾注到了世子身上。後來世子被送入上京,武康王夫婦鄭重將世子託付給她,她又是如何懷著滿腔的虔誠,一步步伴著世子走到今日啊……

可是現在呢,忽然感到迷惘起來,也許是自己太過看重那個奶兒子,拿他當自己親生的,在他娶妻之後還把他當孩子看待,終究是錯了。

“我那姑娘,今年也二十四了,前年出了閣,嫁給了震武軍最了不起的勇士,今年立春生了個兒子,我已經當上外祖母了。可惜……這些年我從來沒有陪伴過至親骨肉一天,也不知他們現在過得好不好。”

夏婆子說:“嬤嬤勞苦功高,隴右的王爺和王妃自然會關照你的後人。”

烏嬤嬤笑了笑,說也是,“我把一生都獻給了赫連氏,將來等郎主回到隴右,烏洛蘭氏還會繼續效忠郎主,一輩子為郎主膀臂。”說到這裡,又想起她一直耿耿於懷的事來,不由站住腳,向前院方向張望。

夏婆子不解,問:“嬤嬤瞧什麼呢?”

烏嬤嬤道:“今日初一,衙門裡有集議,郎主要到傍晚才回來。”

夏婆子說是,“王妃過會兒要回張家,已經吩咐前面備車了。”

烏嬤嬤遲疑了下,“一個人回去?可是張家有什麼事嗎?”

夏婆子道:“聽園裡伺候的雲錦說,張家有位表姑娘要出閣,想是為了這件事吧!”

烏嬤嬤不說話了,點著頭慢慢走進了院子。

眼下就是整日閒著,無事可做,烏嬤嬤沒有午睡的習慣,尤其天氣一日日涼下來,要是合衣小睡片刻,醒來身上還有些發寒,倒不如時時活動活動的好。今日又逢王妃要出門,想必郎主到家的時候她還沒回來,正好趁著這個工夫,能和郎主說上兩句話。

於是焦急盼著太陽下山,時候差不多了就去門上候著,終於見巷口有馬車進來了,忙走下臺階接迎。

車上人打簾邁下來,見了烏嬤嬤,笑道:“嬤嬤怎麼候在門上?王妃呢?”

烏嬤嬤道:“王妃回張府辦事,還未回來。”

赫連頌哦了聲,吩咐竹柏將文書全搬進書房,自己快步進內寢換衣裳去了。

等換完了出來,見烏嬤嬤還在前廳站著,心下有些納罕,理了理袖子問:“嬤嬤怎麼了?有話要和我說嗎?”

烏嬤嬤低垂的眼皮,很艱澀地眨動了幾下,掖著手道:“我確實有幾句話,想向郎主諫言。”

說得這樣一本正經,可見不是等閒小事,他忖了忖道:“我今日公務多,嬤嬤有話,去書房說吧。”

順著內院的木廊走上一段,前面一座別緻獨立的小院落,就是他在家辦公的地方。他比手引烏嬤嬤進來,指了指圈椅請她坐,自己俯身忙於整理文書,抽空問了句:“王妃可說回不回來用飯?”

新婚的小夫妻蜜裡調油,事無鉅細都要關注,這點很可以理解,烏嬤嬤道:“王妃臨走吩咐了跟前女使,只讓預備郎主暮食,倒沒說自己回不回來用飯。料著張府上老太君會挽留,興許陪祖母用過了再回來,也不一定。”

赫連頌說也好,“我這裡忙得很,抽不出空來陪她用飯。”頓了頓方想起前情,抬眼道,“嬤嬤要說什麼?眼下沒有外人,只管說吧。”

烏嬤嬤道是,上前兩步問:“郎主與王妃這陣子相處可融洽?”

他聞言微微怔愣了下,“嬤嬤怎麼問起這個來?”

烏嬤嬤道:“我是瞧王妃過門不久,倒和郎主鬧了好幾回生分,雖都是些小口角,但在我們這些下人看來,多少覺得王妃缺了幾分體貼。我先前總盼著你早些娶親,身邊有個知冷熱的人,我也就放心了,卻沒想到王妃的性情不似我想象的那樣溫軟……我的哥兒,你應付外頭已經夠不容易了,回來還要盡力哄著王妃,可是累壞了。”

案後的人聽她這樣說,慢慢長嘆了一口氣,勉強笑了笑道:“夫妻之間麼,有些磕碰很尋常。畢竟她剛入王府,兩下里還需適應,不光她要體諒我,我也該多體諒她。”

他的神情愈發令烏嬤嬤覺得心疼,氣惱地嘀咕起來:“這可不是娶了個可心的妻子,是迎了一尊菩薩回來,反倒要辦大事的男人去體諒她。”

赫連頌不置可否,精力依舊放在手裡的公文上,撩袍坐下提筆蘸墨批改,一面道:“再過些時候,慢慢會好起來的……王妃規矩重,讓下人遵循著她的意思辦事,就相安無事了。”

“規矩重不算壞事,底下人拿著月例辦差,規矩苛刻些也沒什麼。不過我有些替郎主不平,郎主這樣的郎子,打著燈籠也難找,大可不必委屈自己。”烏嬤嬤平了平心緒,覺得實在應該和他商談商談了,遂換了個溫和的語調道,“我看上房伺候的都是王妃帶來的陪房,恐怕郎主使喚起來不大方便。先前你身邊那幾個女使,除了雲錦辦事妥帖,餘下的蜀錦、素綾等沒什麼眼色,不夠機靈,我想著,還是再從外頭買兩個人回來吧,挑樣貌脾氣好的,放在書房伺候,不和上房相干。這事在我心裡琢磨了很久,只要郎主答應,我去和王妃說,王妃用人素來大度,沒有不答應的道理。”

第81章

赫連頌訝然抬起眼來,震驚過後浮起了一點笑意,無奈地說:“嬤嬤,我和王妃成婚還沒滿一個月,這時候往書房安排新女使……不大妥當。”

烏嬤嬤道:“多幾個人侍奉郎主,也是為王妃分憂,這有什麼不妥當的?郎主以往多決斷的人,這點小事從來不在心上,如今成了婚,愈發事無鉅細起來,我瞧著,心裡真不是滋味。”言罷又上前了兩步,和聲道,“一把茶壺原要配四個茶盞,郎主這樣身份地位,有什麼是不應當的?王妃出身顯貴,家中也有叔伯和兄弟們,就算自己不曾經歷過,總見過聽過。像滎陽侯府少夫人,那寬宏大量,上京有幾個人不知道?如今又不是要給郎主納妾,不過挑兩個聰明伶俐的,提拔成一二等女使,放在跟前伺候,也不礙著王妃什麼,王妃有什麼道理反對?”

案後那人在文書上忙過一陣後,方又抬起眼來,淡然笑道:“嬤嬤關心我,我心裡知道,只是眼下太急了,這麼做未必不叫人詬病。當初為了迎娶王妃,我也花了大力氣,如今願望達成,轉頭就收新人,那我豈不成了第二個滎陽侯公子?”他還是那句話,“再等一陣子吧,好歹過上三兩個月再說。”

結果就是這模稜兩可的話,讓烏嬤嬤重拾了信心。

之前她來諫言,其實做好了被斷然拒絕的準備,卻沒想到郎主言語間並不十分反對,確實讓她始料未及。所以啊,女人還是要順從些,不能太強勢,一旦強勢過了頭,男人再多的熱情都會被消耗殆盡。

郎主的心思動搖了,眼下只是怕風評不好,怕別人拿自己和滎陽侯公子作比較,但在烏嬤嬤看來,這些擔心都是多餘的。一個風流成性的男人,怎麼能到二十四歲才娶親?可著滿上京去問,嗣王一向潔身自好,從沒有不良的花名在外,如今是娶親了、成人了、更懂得肩上重任了——武康王的爵位可與其他及身而止的爵位不同,這個王爵是世襲的,即便隴右的王爺和王妃遠在萬里之外,也盼著早日抱孫子,盼著郎主為赫連氏添人口。

因此烏嬤嬤愈發覺得佔理,“那就先放在跟前伺候筆墨,郎主若是看得上,過陣子提拔上來,若是看不上,那就再行挑選。”

赫連頌到底皺了皺眉,“嬤嬤這不是在難為我嗎,王妃知道了必定不高興,回頭又要吵鬧,我的日子就更難過了。”

烏嬤嬤打鐵趁熱,“滿上京那麼多的貴婦,沒有哪個心甘情願為丈夫納妾,不也沒耽誤王侯將相三妻四妾嗎。橫豎總要過那一關的,王妃教得了上京貴女們禮儀行止,自己若是不大度,豈不是惹人笑話!反正這件事交給我來辦,郎主就不必過問了。”

烏嬤嬤說著就要轉身出去,赫連頌不得不叫住了她,無奈道:“嬤嬤別急,這件事還是容我先和王妃商量過後,再做定奪吧。倘或王妃不點頭,來多少打發多少,也是枉然。我現在只求天下太平,少些爭執,我也好盡心處置公務。至於通房、婢妾那些事,日後免不了,到了木已成舟的時候,她就算不答應也得答應。”說罷又看了烏嬤嬤一眼,“其實……我上月與稚娘重逢了。”

烏嬤嬤茫然,“稚娘?哪個稚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謝邀,人在大殖民時代,很忙

左右折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