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38xs.com,抗戰之不滅軍魂,明月唐,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還有一名士兵剛剛揚起手臂,就被92式重機槍掃過來的子彈將胳膊打斷,正在冒著青煙的手榴彈迫使他身邊計程車兵本能在最短時間內臥倒,“轟”的一聲巨響,爆炸的手雷將被打斷胳膊大聲慘嚎的中國士兵幾乎炸成了兩段。

就算兩挺輕機槍不吝惜子彈的拼命開火,也無法對山坡下的重機槍進行有效的壓制,日本人也學聰明瞭,每挺重機槍都有幾個輔助兵不惜體力的扛著沙包,隨時建好機槍陣地。

有了己方火力支援的小鬼子重新鼓起勇氣,紛紛爬上戰壕土牆,他們的刺刀,在春日的陽光下閃著冰冷的寒光。

然後,他們和他們決策果敢的中隊長藤田一郎大尉一樣看到了一生中都難得一見的景象。

好幾個鐵疙瘩從中國人陣地後方高高拋起,向他們砸來。

恁啥呢?河南人在這兒的話,一定會這麼問。

搞莫斯?武漢人會這麼說。

揍嘛來?山東人應該是這樣在腦袋裡畫問號。

中國人能搞出上百種方言來對這種景象提出疑問,但日本人嘛!只會說“納尼?”

所以,在喊出“納尼?”這種沒營養的自問之後,逐漸看清飛過來的大傢伙的藤田一郎肝膽欲裂的來了句自答,“臥倒!”

那些大鐵蛋是炮彈,或許是第一次試投,投的並不怎麼準,在飛過2o多米後就落地上爆炸了。

熟悉的四一式山炮味道,卻差點兒把離開戰壕三四米正邁開大步向前進的藤田大尉給嚇尿了。

該死中國人,他們是怎麼將四一式山炮的炮彈像丟手雷一樣扔出幾十米遠的?

沒人回答他這個疑問,因為遲大奎沒時間給這個上了他的當的鬼子來戰場科普。

投石機這種攻城利器,最早就是明在華夏古國,論起殺人論起打仗,華夏先祖能把喜歡插著小旗子在身後的倭寇先祖們摔出遠到火星的距離。

同樣原理,彈弓這種很多孩子兒時的玩具,也是按照這個原理製成的。

只是,劉浪在分兵之前只是簡單提了一下的這種“炮彈使用方法”,連身為“第一個吃螃蟹”的遲大奎都沒有想到,竟然如此有效。

用上兩根彈力繩,綁在陣地下方的樹幹上,用羊皮當兜,射出去就行了,無需丟擲太遠,只要有個三十米就成。幸好,日軍炮兵大隊的輜重部隊各類物資備的很全,搞得劉浪都以為搶了個百貨商店一樣。

炮彈都有尾翼,其作用一是為了保持方向穩定,二就是保證炮彈以拋物線下墜的過程中,彈頭朝下。

這種觸式引信的炮彈,只要頂端的觸引信撞擊到硬物,就能夠爆炸。

至於說準頭,一枚四一式山炮炮彈爆炸的威力足以將半徑十米以內的障礙物摧毀,彈片的殺傷半徑更是能夠達到幾十米。

這樣的玩意兒,還需要準頭?

而至於先前拼著傷亡和日軍互擲手榴彈,只不過是想把日軍逼出戰壕前來決戰的方法,手榴彈都不能保證精準的丟到戰壕裡,更枉論提丟炮彈了。

然後,“勇敢”的日軍在他們曾經勇敢,但現在快嚇尿的大尉中隊長的率領下,就這樣蹦出來了。

蹦出來容易,但想再蹦回去,可就難了。

喜歡抗戰之不滅軍魂請大家收藏抗戰之不滅軍魂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