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小熊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8章 搞事,姨娘是個小畫手,浴火小熊貓,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端王一回來,朝堂再次震動。事實上,他還沒回來,就已經搞事了。

端王在中元節前去了大周龍興之地垠州祭祖,本來在中秋前應該能趕回京城,但從垠州回京路上遇到了皇帝派去巡查的一位御史求救。

御史到地方巡查,這種事其實歷代皇帝都有做,即使9012年也有中央巡視組嘛,不過呢,巡查御史能不能真的看到地方政務真相,看到了會不會管,管了會不會管到底,這就見仁見智了。

這位御史王贇就是個路見不平管到底的硬骨頭,結果被地方黑惡官紳給倒打了一耙,先是身邊負責保護的錦衣衛在逼奸良家婦女被抓進監牢接著連遇路匪要不是恰好遇見端王,估計王御史回不了京城了。

端王也不是好性兒的當即把護衛侍從分成幾批喬裝打扮,他自己領著王贇一夥人又跑回龍潭虎穴攪了個天翻地覆,地方官紳不是和匪盜勾結麼?好。那我先燒了匪盜的寨子再到縣城找你。幾方人馬殺到縣城,將縣衙官員連窩端了從臨縣抽調官員衙役,徹底整頓政務。

等這些事處理完,中秋早過完了。

返京途中,端王聽說韓瑤光把渤海侯家公子給打了,一問究竟,那哪能當沒事兒啊?

我老婆,就算出家了那也曾經是我老婆。你敢調戲她?

這不剛好順道麼?那叫王贇再去渤海郡看看唄。我自己先慢慢走著。

王贇這“順道”一去,還真查出來崔家幾件不得了的事。

作為一個世代鎮守一方的公侯,尤其渤海侯這種地方財政和兵權都在手裡的,不欺男霸女都奇怪了。不過,崔家膽子還真不小,要只是搶佔民田這些也就算了,最要命的是崔傢俬藏了金谷國的貢女。這可不是經濟問題而是黨性問題了啊,同學們。

金谷國是大周的鄰國和屬國,三面環海,一面與渤海郡接壤,盛產人參、貂皮和珍珠,自打前朝受封之後就有向皇帝獻美女的慣例,稱為“貢女”。當年老皇爺也收過人家的貢女,這些貢女現在都成了老太妃,在京郊一個行宮中過日子。

景和帝繼位以後,連選妃都不選,怎麼會要金谷國的貢女?他是以“孝道”治國的,認為叫人家異國女子去國離鄉,從此一輩子骨肉分離,很傷人和,便當一項德政免了金谷國進獻貢女。

萬萬沒想到啊,皇帝免了金谷國獻貢女,這渤海侯卻沒把那一年金谷國送來的貢女給人家退回去!

金谷國每年的朝貢表疏全是由使者乘船送到渤海郡,再由渤海侯派人送進京城的。也沒發現自己每年上貢的東西都在渤海侯這兒被扣了一遭,就連朝賀表疏等也被篡改了。

王贇、端王還未到京城,密報已經進京了。

崔家這事一爆出來,哇喔,好炸哦。

舉朝震驚。

這個罪名可真不輕。這幾名貢女全被崔家父子收用了。其中一人,成了渤海侯的姬妾有了身孕,今年六月竟被渤海侯夫人逼墮其胎致死。

駭人聽聞,令人髮指。

先前出了韓瑤光痛打渤海侯家公子的事,皇帝一直裝作無事發生,既不治罪這位表弟,也不召見他,朝廷官員們有點拿不住這方向,但王贇的密報奏章一回來,皇帝讓在朝堂上一念,大家均想:哦,原來陛下在這兒等著呢。那登基還等什麼啊?趕緊的,抄傢伙狂批崔家呀!

渤海郡東臨大海,自古有漁業、海鹽兩項大收入,又因為和金谷國接壤,與東山國一海相隔,海貿收入也不錯,這可是塊人人垂涎的大肥肉。不過渤海侯世代鎮守,無人能下口而已,這時得了機會,哪能放過。

於是便有人說,從前因為渤海郡常有海盜海患,所以才需要一個高度機動性的管理系統,得要一個能統籌各方的公侯世代鎮守,如今四海波平,為什麼不乾脆撤了渤海侯世代鎮守的制度,仿泉州、泊州等沿海州縣之例,設市泊司和州官縣官等,再另設駐軍呢?如此一來軍政分開,才是常理。

這個提議很合理。放眼大周,即使一地藩王,如廬陵王、張掖王等,也只是領一份食邑,一不幹政,二不蓄兵,只在地方上領個閒職,或是教化,或是督政,還真沒有哪一家能像渤海侯家這樣又管著地方稅收,又管著地方兵馬的,即使邊州各地的鎮守將軍也沒有這麼多權力,人家那兒還真是時不時打幾仗呢。

本來渤海侯家被搞,也就言官們激動,這下,武將們一聽,嘿好機會呀。渤海侯府要是被裁撤了,那我們就有機會出京鎮守啊,去的又是連著十幾年沒打過仗的渤海郡,大大的肥缺,誰不想去?他們也坐不住了,紛紛上條陳、寫奏章,例數輪著派官兒去管比一家子世代鎮守的各種好處,再抓起來渤海侯家當反面例子論證:您看看,陛下您看看,這渤海侯家都成了地方土皇帝了!啊?屬國獻的美女他都敢扣下來!他眼裡還有朝廷還有陛下麼?趕快給他老崔家連根拔除了吧!

文官武將齊心合力這麼痛罵一個人,還真是大周鮮有的事。皇帝順應百官之意,選了一位老成的御史為欽差,帶著幾個武將和一幫錦衣衛去渤海郡下詔,叫渤海侯領渤海崔氏一族進京面聖。貢女之事若真有其事,則令人將其送回金谷國與家人團圓,另賜金帛為再嫁的嫁妝。

很重要的一點是,這欽差,領了三千西山大營驍勇,還賜有可以隨時徵用地方兵力的虎符。這一舉動,顯然是防著崔家叛亂了。

朝堂上這麼大的事,總會傳到後宮中。林太后聽到渤海侯家竟闖了這麼大的禍,氣得差點沒昏過去,直罵她妹子妹夫糊塗。渤海侯夫人還想進宮面聖求情,被太后命人攔在宮外了。

太后當晚脫簪披髮,去了先帝靈前謝罪。自從上次林婉素進宮哭訴皇帝派她丈夫去雲州,太后總算醒悟過來了:掌握著帝國權力的人,早已不是她丈夫了。而是她名義上的兒子。她對他只佔禮法名分,而無養育之情。並且,皇帝已經對林家深深厭惡了。

現在,林家若想保得平安,不受崔氏牽連,就得她放低姿態。希望她的低姿態能夠得到皇帝的諒解。

太后在先帝靈前脫簪謝罪,皇帝當然得去接她啊。據說最後母子相擁而泣。

御史王贇又上了一道奏章,再次痛批渤海侯夫人,說她有負先帝與太后恩情,令太后蒙羞,害得太后一把年紀了還要到先帝靈前謝罪。然後全方位把渤海侯夫人一個遍,從善妒說到不能養好孩子,又說她跋扈,自從進京後老是進宮把太后氣病,簡直就是個老不修。空長了年齡而沒有匹配的智慧和德行。這種人啊,真應該羞愧自殺。

渤海侯夫人嚇得從此閉門不出。

端王事搞這麼大,韓瑤光更不敢去京城了。去了就是去看熱鬧。

她只得再次推遲去看望太妃的日子,叫人送了乾酪和她新做的奶油蛋糕去王府。並把由老郡主潤色修改的《桐花女泣血傳》和女先兒們寫的唱詞謄抄了一份,也送去給太妃看看。

這些日子,這部《桐花女泣血傳》從梨溪山快速傳到了京城中。瑤光派人將書稿和唱詞送到京城一家書局印了五百份,送到三坊六巷繁華地的酒樓茶樓裡的說書人那兒去。她本來還想再花錢印一批,沒想到大周和9012一樣,沒版權意識的人多著呢,《桐花女泣血傳》很快被盜印了,簡裝五十文一冊,精裝七十文一冊。還有漏字錯字紙質粗劣的粗裝版,一本只要二十文。(後來八卦祖宗老郡主據可靠訊息聽說,這些粗裝版是錦川伯家的對頭搞的!文裡朝代名字全都模糊化了,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說的誰的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殘王爆寵囂張醫妃

醉凌蘇

星際重生:荒野帶崽直播上分

李心語

線下抓捕找回狗後我火了

筆之海

假偶天成+番外

零度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