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八章 東門山,大明崇禎第一權臣,星辰玖,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幾隻早出的黃鶯爭棲著向陽的暖樹,一對新燕飛來飛去忙著銜泥築巢,遠處的野花競相開放讓人眼花繚『亂』,眼前的春草才剛剛沒過馬蹄。

張斌騎在高頭大馬上,望著隱映在紅花綠樹間的片片農田,心中並沒有絲毫喜悅之情。

放眼望去,到處都是良田,然而卻沒有多少是真正屬於平民百姓的,大明的皇親國戚,公侯勳貴,還有朝中那些自命不凡的閹黨、東林黨,又有誰曾想過,沒有土地,平民百姓怎麼活。

一天到晚只知道爭權奪利,放縱手下的鄉紳走狗到處兼併土地,還口口聲聲為國為民,狗屁。

一個最簡單的道理他們都不懂,當底層的平民百姓和屯衛軍戶都活不下去的時候,誰為他們生產糧食,誰為他們織布做衣,誰為他們衝鋒陷陣,誰為他們守衛邊疆。

活不下去了,他們唯有造反。

這些人也不想想,『逼』的百姓造反對他們有什麼好處,亡國之時又將生多少慘劇!

想到這些,張斌不由一陣憤懣。

他暗暗起誓,有朝一日,大權在握,定要將這些滿嘴仁義道德,不顧百姓死活的垃圾一掃而光,還大明一個朗朗乾坤!

看著剛才在城中還有說有笑的縣令大人突然不做聲了,打馬在一旁陪同的趙穆連忙向後面揮了揮手,示意趕著馬車跟在後面的護院和衙役張差他們不要大聲喧譁了。

原本熱熱鬧鬧的一群人突然沒了聲息,帶著幾個捕快在前面開路的謝正陽回頭看了一眼,隨即清咳一聲,示意趙興他們不要說笑了。

張斌並未穿官服,其他人也是身著便裝,這一行人的目的地是縣城東邊的東門山。

這東門山的確是座山,但同時也是個地名,涵蓋了縣城東門外數里方圓的地方。

正是因為東門山那裡荒山比較多,離縣城又近,張斌這才選中那裡作為土豆和紅薯的試種基地。

後面的兩輛馬車上裝的是一車土豆和一車紅薯,正是張斌請他父親去月港收購過來的。

張成德也不知道自己這寶貝兒子要土豆和紅薯幹嘛,所以一樣的只給他買了十竹筐,每樣也就千來斤的樣子。

原本張斌是想著一開始就在整個平陽全面推廣土豆和紅薯的,但是,東西運過來之後,他立馬就現不妥。

因為運過來的土豆和紅薯都太小了,土豆才雞蛋大小,紅薯也才三指粗細,很明顯,這是種植方法不得當。

這就跟他前世第一次瞎種出來的差不多,後面,孤兒院請了經驗豐富的農民伯伯來指導了幾次,種出來的土豆和紅薯才達到正常大小。

這樣的個頭,估計一畝地收成最多五百斤左右,如果這個樣子就在整個平陽開始推廣,那就沒多大意義了,因為五百斤也就相當於三石多一點,產量並沒有明顯提高,如果再因為經驗不到,給種死一部分,那就是勞民傷財了!

所以,他並沒有請他的父親繼續收購土豆和紅薯,而是準備先按前世的經驗試種一下,把整個過程詳細記錄下來,寫成一本指導『性』的書籍,再連同書和實物一起下去推廣。

這樣的話,雖然耽誤了一季的時間,卻對土豆和紅薯的推廣更有利。

先,能讓人實實在在看到東西,如果沒個實物給人看,光瞎吹一畝能產幾千斤,就算你是縣令,估計也沒幾個人相信。

然後,還能保證種植過程不出問題,如果光是把土豆和紅薯下去,簡單講一下種植方法,種出來估計就跟現在買來的差不多。

最後,還有一點,連張斌自己都沒想到,他所寫的這本《馬鈴薯和番薯種植紀要》會給他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

當然,這個是後話,這裡暫且略過不表。

一行人前行了不到一刻鐘,遠處已能看到一棟棟平房青杉綠柳中若隱若現,東門山村就要到了,這個時候前面前面土路上猛然轉出兩個人,急匆匆的向張斌一行人迎來。

來人是昨天趕過來安排相關事宜的師爺吳士琦和一個二十多歲的大胖小夥子。

兩人來到張斌跟前,吳士琦依舊是恭恭敬敬拱手行了一禮,那胖小夥卻是直接跪地上高呼道“小人趙彥拜見縣令大人。”

張斌沒想到他會行這麼大的禮,這會兒跪拜禮是有明文規定,但那也只是官吏之間的規定,至於平民百姓見了官員要不要跪,那得看什麼時候,如果在公堂之上,那自然必須下跪,至於在外面,那就不一定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崇禎十三年

響木

反派修仙系統

我是煙雨

大梁王妃

淺唱清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