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六章 匠戶苦,大明崇禎第一權臣,星辰玖,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日辰時,張斌又在琴治堂中翻起了黃冊。

或許是吸取了上次的教訓,他並沒有命人把堆起來足有一米高的黃冊目錄抱過來,更沒有讓人把所有黃冊都搬過來,他的面前只有一本黃冊。

但是,光是這一本黃冊卻看得他眉頭深鎖,愁容滿面。

他看的是平陽縣的匠戶黃冊,這土豆和紅薯種子都已經種下去了,試種的山地也開好了,就等種苗長出來移植了,產量方面應該不會出什麼問題,接下來就應該考慮烤紅薯的爐子和叫賣的小板車的製作問題了。

為此,他專門令人取來了平陽縣的匠戶黃冊,準備從中挑選出幾個生活比較困難的鐵匠和木匠,讓他們來估個價,等籌到了錢再把這兩個活包給他們。

他之所以眉頭深鎖,倒不是因為鐵匠和木匠太多了,難以抉擇,而是因為鐵匠和木匠太少了。

整個平陽縣竟然只有五個鐵匠,三個木匠,這他嗎到底怎麼回事啊!

他反覆翻了兩遍,仔細確認了一下,真就五個鐵匠,三個木匠。

這本黃冊中登記的匠戶也不是很多,整個平陽縣所有匠戶加起來竟然還不到五十戶!

其中最多的是織匠,總共有十多戶,還有什麼竹匠、瓦匠、石匠、船匠、扇匠、棺材匠這些,他倒是能明白是幹什麼的,還有什麼箬篷匠、蘆蓬匠、五墨匠、雙線匠什麼的,他壓根就不明白是什麼個意思。

他乃乃的,當個縣令還真不容易啊,不但要熟悉《大明律》、《問刑條例》、《明會典》、《真犯、雜犯死罪》條例、《充軍》條例等律法,還要大致瞭解六部的規章制度。

他知道,六部的規章制度彙集到一起就是《明條法事類纂》,這書他有,但是,沒時間看啊,那可不是一本兩本,而是幾十卷,原來的縣令張斌也只是大概看了一下吏部和戶部的規章制度,因為一個涉及到升遷,一個涉及到收稅,不看不行。

這匠戶可是歸工部管的,工部的規章制度,沒事誰去看啊。

想起書架上一排一排的規章制度張斌就頭疼,乾脆,叫人來問得了,工科書吏肯定知道,不然他沒法幹活。

想到這裡,他對著門口大喊一聲“來人。”

張差應聲而入,拱手作揖道“小的在。”

張斌直接揮手道“去,讓工科書吏劉芳遠過來一趟,本官有話問他。”

張差道了聲遵命,飛快的退了出去。

不一會兒,工科書吏劉芳遠應命而來,他站在書桌前恭敬的拱手道“小人劉芳遠參加縣令大人。”

這六科書吏只是吏不是官,並沒有什麼功名,張斌倒不用對人家太客氣,請坐是免了,他直接問道“平陽縣的匠戶怎麼這麼少?”

劉芳遠聞言,慌忙拱手道“回縣令大人,小人接手的時候就只有這麼多了。”

張斌見他惶恐的樣子,不由溫言安慰道“不必驚慌,本官並不是責怪你,只是有點奇怪而已。按你的意思,原來平陽的匠戶應該不止這些吧,其他人去哪兒了你知道嗎?”

劉芳遠為難的道“這個,原來平陽是不止這麼多匠戶,不過,他們去哪兒了,小人還真不清楚,因為他們都是逃亡出去的。”

張斌聞言,大驚道“逃亡?好好的他們為什麼要逃?”

劉芳遠卻是搖頭嘆息道“唉,還不是輪班制害的。”

輪班制,張斌還真不知道,他不由好奇的問道“什麼是輪班制?”

劉芳遠連忙解釋道“這輪班制是太祖洪武十九年頒佈的匠戶管理制度,就是將大明各地的匠籍工匠分為若干班,輪流到京城服役,成祖以前,京城在南直隸,浙江出逃的匠戶倒不是很多,但是,成祖以後,京城搬到了北直隸,這浙江的匠戶出逃的就多了,每縣都跑了一半還不止。”

張斌聞言,不由大驚道“到京城輪班!”

劉芳遠點頭道“是啊,到京城輪班,各省輪流組織所有匠籍工匠前往京城輪班,每班三個月,開始是每三年一輪,後面因匠戶出逃太嚴重了,改成了每四年一輪,不過,也沒多大用,該逃的還是要逃。”

張斌不由奇怪了,官府組織他們去京城,貌似是好事啊,為什麼要逃?

他不解的問道“他們為什麼要出逃,難道輪班的時候幹活很累嗎?”

劉芳遠搖頭道“累倒是其次,主要這盤纏得自己出啊,浙江到北直隸,何止千里,一般匠戶都沒錢僱馬車,只能走路過去,一走就是三四個月,而輪班又沒工錢,回來的時候,沒錢吃飯,餓死途中的都有。所以,很多匠戶赴京輪班之時,都要典賣田地子女,揭借錢物,不然就要餓死在路上了。這樣輪幾次班,很多匠戶都還不起銀兩,田地子女又典賣光了,及至下次輪班,唯有出逃了,不逃,唯有餓死!”

張斌聞言,不由目瞪口呆,臥槽,這也太他嗎狠了吧,叫人免費幹活也就算了,偏偏還要跑京城去幹活,而且還不給路費,這不要人命嗎,難怪人家要逃。

不過,貌似有點不對啊,這輪班是官府組織的,他印象中自從上任之後還沒組織過匠戶去京城輪班啊,就算他來上任之前就輪過一班了,這會兒也得組織輪班了啊,他不由擔憂道“今年又要組織本縣匠戶去輪班嗎?”

劉芳遠再次搖頭道“這倒不用,輪班制在萬曆初年實行一條鞭法的時候就取消了,匠戶可以透過繳納輪班銀來免於輪班之苦,不過,就算一年只繳納幾錢銀子的輪班銀,很多匠戶也有點不堪重負了。”

張斌下意識的認為,匠戶應該是比較賺錢的,因為他們都有手藝在身,做出來的東西都能賺錢,一年幾錢銀子怎麼會繳不起呢?

他有點難以置信的問道“不會吧,他們隨便做點什麼都能賺錢啊,幾錢銀子都拿不出來嗎?”

劉芳遠不由嘆息道“匠戶苦啊,士農工商,匠戶和商戶都相當於賤籍,一般都沒什麼田地,一家人就靠那點手藝吃飯了,原本百姓富足的時候倒還好點,一年賺個幾兩銀子並不是很難,但是,現在百姓都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能不買的他們都不會買,這匠戶就沒什麼錢賺了,一年到頭,不餓肚子就算不錯了。”

這個倒是可以理解,比如,有錢的時候,一年買幾套衣服那都是正常的,沒錢的時候,可能幾年都不會買一套衣服,這中間差距就不是一星半點了。

不過,平民百姓沒錢,鄉紳卻是富的流油啊,他不由好奇道“鄉紳呢,難道他們也不買東西嗎?”

劉芳遠聞言,猶豫了一下,隨即鼓起勇氣道“鄉紳倒是用的東西多,但是,他們都是有身份的人,匠戶去給他們幹活,他們都是不給錢的,能給口飯吃就不錯了!”

這劉芳遠倒是蠻耿直一個人,什麼都敢說。

但是,越瞭解的多,張斌的眉頭就皺的越深。

這匠戶可是生產各類商品的主力,這麼把匠戶往死裡『逼』,大明的生產力怎麼提升,不提升生產力,又怎麼去賺更多的錢?

張斌感覺,自己肩上的壓力又加重幾分,這簡直是瞭解到哪裡哪裡爛,要拯救大明,真不容易啊!

喜歡大明崇禎第一權臣請大家收藏大明崇禎第一權臣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萬界求道

墨鳳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