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二章 荷蘭人來干涉了,大明崇禎第一權臣,星辰玖,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徐徐的海風吹散了滾滾的濃煙,整個戰場慢慢安靜下來,海盜鐘斌終於降了!

張斌直接下令收繳海盜武器,將所有海盜集到港口附近看押,統計戰損,地休整。請百度搜尋看最全!!

這一仗雙方並沒有打多久,所以損失並不是很大,最後的戰損統計出來,差不多算是大獲全勝。

船隻方面,鄭興和鄭明手下真正屬於明軍的戰船並沒有什麼損傷,只是施大瑄所率的海盜雜牌軍衝進入口的時候被擊沉了幾艘。

至於鍾斌手下的戰船更是一艘都沒有被擊沉,因為一開始施大瑄並沒有還手,等鄭興和鄭明率軍圍來,他們已經混戰在一起了,自然不可能再開炮轟擊戰船了。

人員方面,鄭興和鄭明手下的明軍將士陣亡的僅數十人,受傷的也才幾百人,施大瑄所率的海盜傷亡較大死了三百餘人,受傷的更是有千,至於鍾斌手下的海盜,本來不知道他們的具體數量,死傷自然無法準確統計,大約死了四五百人是有的。

這邊戰損報來,山寨那邊戚長風和戚長火已經將裡面所有人全部押了出來,集到碼頭附近。

張斌最關心的是還是銀子,因為他很清楚,對於崇禎來說,打海盜的功績還沒銀子來的大,這會兒崇禎實在是太缺銀子了,自己要獲得他的賞識,不停的給他輸送銀子,是最好的辦法。

這銀子到底藏在哪裡呢?

張斌也懶得去找了,他直接令人將鍾斌押解過來,然後便帶著一眾親衛往山寨走去。

這會兒他手下的親衛可不止幾個了,選拔出來的斥候,沒有任務的時候,都跟在他身邊充當親衛,連帶一開始選拔的二十餘人,前前後後總共選拔出四十餘名身手佳的斥候,所以,現在他的親衛已經達到了五十餘人。

一行人押著鍾斌浩浩『蕩』『蕩』的進了山寨,鍾斌也不知道是不想受皮肉之苦還是已經心灰意冷了,表現的還算配合,眾人在他的指引下直接來到他山頂的住處,在他的臥房翻出了藏銀子的地窖。

張斌倒是沒想到,這鐘斌也如同高採一樣喜歡把金銀財寶藏在臥房的地底下,或許他們覺得躺金銀財寶睡覺較踏實吧。

這會兒的海盜其實並不是純正的海盜,他們很多時候都在兼職做海貿易,也是說,他們還有另一個身份,那是大海商。

這又是劫掠,又是做生意,鍾斌的積累還是較恐怖的,光是白銀有八十餘萬兩,其他黃金珠寶數十箱。

跟隨他進入山寨的都是他當親信培養的親衛,自然知道為他著想,那邊還在不停清點黃金珠寶呢,謝正剛便附到他耳邊輕聲問道“大人,這些怎麼處理?”

張斌想了想,隨即拍板道“銀子記一半吧,其他珠寶照實記錄,黃金的話你們一人拿一個十兩的金錠子,其他也照實記錄,不要多拿啊。”

謝正剛默默的點了點頭,隨即便開始安排了,一眾親衛聽說還能拿個十兩的金錠子,自然是歡喜的不得了。

處理完這些,張斌直接令親衛分批將金銀珠寶運到帥船,隨即便來到港口邊聚集在一起的俘虜那裡。

這些俘虜,包括鍾斌在內,都滿眼恐懼的看著他。

這位,可是一言能定他們生死的主,剿海盜沒留活口,說出去並不會有人罵他是劊子手,所以,很有可能,這位巡撫大人,為了省去麻煩,會令人將他們全殺了!

張斌當然不是這麼殘忍的人,他也知道這些海盜裡面有很多都是被脅迫的平民百姓,一句話,全殺了,是省去了所有的麻煩,但是,他心理這關卻過不去。

他想了一下,隨即朗聲道“本官知道,你們並不是十惡不赦的倭寇,所以,今天本官開一面,凡是願意加入大明水師的都可以報名,本官會派人篩選,其他人,全部留在這裡墾荒種田,不得擅自離開,知道嗎?”

一眾海盜和家屬聞言,紛紛跪在地高呼道“多謝大人不殺之恩。”

唯有鍾斌直挺挺的站在那裡,滿臉欣慰,他知道,求張斌放過他是不可能的,手下這些人能保住『性』命他知足了。

張斌對他也很是頭疼,人家都老老實實把自己的金銀財寶交出來了,緊接著把人殺了,貌似也有點過份了。

他想了想,嘆息道“你的生死本官無權做主,只有請皇定奪了,你主動交待藏寶所在的事本官也會一併報,至於是死是活,看你的造化吧。”

鍾斌聞言,眼不由『露』出了一絲希望,他遲疑了一下,隨即低頭鄭重的道“多謝大人。”

張斌揮了揮手,讓人把他押下去,隨即便開始安排篩選海盜的事宜,大多數青壯海盜還是想在海自由自在的,所以,原本船的海盜,基本都報了名,一陣篩選之後,去掉些老弱病殘,原本那六十餘艘戰船基本還能開著戰場。

至於鍾斌的巢『穴』,張斌也沒有搗毀,而是直接留下兩千步卒在此看管,這也是防止他們反水的唯一辦法,把他們家人看管在這裡,誰反水,他的家人沒好日子過了。

鍾斌這裡至此算是圓滿結束了,張斌並沒有此離開,而是帶著所有戰船集結在港灣的入口,默默的等待著。

等了不到一個時辰,南面便有百艘戰船列隊而來,正是鄭芝龍帶了兩個分艦隊前來彙報戰果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齊洗冤錄

馮小艾

入夢仙遊

朱元生

我不是八賢王

一捧西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