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章 加徵遼餉,大明崇禎第一權臣,星辰玖,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崇禎到底多缺錢呢,這個從崇禎朝加徵的“明末三餉”就能看出個大概。

崇禎元年,加徵遼餉,循萬曆四十八年舊制,天下田,每畝加徵銀九厘,每年加徵稅銀五百二十餘萬兩。

崇禎三年,再加遼餉,每畝再加徵銀三厘,每年再加徵稅銀一百七十餘萬兩,遼餉累計至每年七百餘萬兩,自此成為定製。

崇禎十年,加徵“剿餉”,每畝再加徵銀六厘,每年加派稅銀三百四十餘萬兩。

崇禎十二年,又加徵“練餉”,每畝再加徵銀一分二厘,每年加徵稅銀七百餘萬兩。

也就是說,到崇禎十二年,每年加徵的三餉累計起來就是一千七百四十餘萬兩,再加上原本就有的四百餘萬兩稅賦,從崇禎十二年開始,朝廷每年徵收的稅賦累計達到二千二百餘萬兩!

遼餉、練餉、剿餉,等“三餉”的加派,成了崇禎一生的最大汙點和罪證,為此他可謂背上了千古罵名。

要知道,天啟朝,稅賦最高的天啟六年也就五百五十餘萬兩,崇禎朝,一年就是二千二百餘萬兩,如此橫徵暴斂,到底為了什麼?

天啟朝總共才那麼點稅賦,魏忠賢還能“摳出”三百多萬兩為自己修築陵墓,還能加封親族十七人,賞賜此財物總計達四百餘萬兩。

崇禎朝稅賦如此之重,但是,到崇禎十七年,崇禎還是窮的跟京城官員借錢,這又是為什麼呢?

難道是因為崇禎驕奢『淫』逸,天天花天酒地,頓頓酒池肉林嗎?

不是,崇禎相當的勤儉節約,他當朝十七年,甚至宮殿都沒修繕過一次!

崇禎之所以這麼缺錢,是因為軍費支出太大了。

崇禎三年,後金皇太極率軍突襲京城,京畿震動,生靈塗炭,大明各地四十餘萬大軍進京勤王,不加徵稅賦,這麼多人吃什麼?

崇禎十年,又是皇太極率軍入寇,破昌平等十六城,崇禎急調盧象升率軍馳援,以致農民起義軍沒人壓制。

張獻忠乘機復起,聯合羅汝才等部二十餘萬,進攻蘄州、霍山等地。

李自成收攏高迎祥舊部,揮軍進軍四川,破城十餘座。

大明風雨飄搖,不調集大軍征剿,亡國之禍不遠矣,不加徵稅賦,哪來的軍費!

崇禎十二年,又是皇太極率軍入寇,攻破山東濟南府,克城十餘座,崇禎調集數路大軍均為其所敗,大明京城戒嚴。

張獻忠趁機降而復判,聯合羅汝才、張天琳等先後再起,破房縣、保康,在羅猴山殲滅明軍主力左良玉部。

李自成趁機進入河南,不出數月便聚集義軍十數萬。

大明危在旦夕,如不集結大軍,傾力而為,亡國之禍近在眼前,還是老問題,不加徵稅賦,哪來的軍費?

當然,這些都是張斌沒有穿越生的事,現在張斌穿越而來,所謂三餉,會不會加徵呢?

很遺憾,崇禎二年,原本崇禎元年就要加徵的遼餉,還是開始加徵了!

這又是為什麼呢?

不說西北農民起義,不說西南的安奢之『亂』,更不說張斌這福建剿海盜的事。光算算遼東現在的軍費支出就知道了。

遼東當時定下的糧餉,步卒每月糧一石,銀一兩五錢,騎兵每月糧一石,銀二兩三錢,牧草折價七錢,如果把米再折算成銀子,不算其他軍費支出,光是糧餉,步卒每月二兩五錢,騎兵每月四兩。

那麼遼東這會兒到底集結了多少大軍呢,薊遼督師麾下,薊州鎮、山海關、關寧錦一線,還有山東登萊一線,還有東江鎮,共有薊州邊軍五萬餘,遼東軍十萬餘,關寧鐵騎五萬餘,登萊水師步足總計三萬餘,東江軍十萬餘。

當然,這都是各軍將領自報的數量,實際上並沒有這麼多,其中水分最少的應該是遼東軍和關寧鐵騎,崇禎朝多次實數,這兩支勁旅總兵力都在十三萬左右,水分有一點,但是不多,水分最大的應該是東江軍,袁崇煥實數了一次,總共才兩萬八千人。

但是,不管實的還是虛的,這些軍隊報上來的糧餉,朝廷還是要支付的,不支付很有可能會出事。

按報上來的算,步卒二十八萬餘,騎兵五萬餘,每個月應支付的糧餉就是七十萬加二十萬共計九十萬兩,一年就是一千零八十萬兩。

各軍將領報上來了,如果朝廷不支付會怎麼樣呢?

有的虛的的厲害,比如東江軍,他們本來就是抱著能騙多少就是多少的想法,你不給他也不會怎麼樣,只會繼續催。

有的虛的很少,絕大部分都是實的,朝廷不支付,那就不得了了,因為,拿不到糧餉計程車兵很有可能會兵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武俠之隱者神尊

啟明之始

武道長生,不死的我終將無敵

戒界

最後的青麟

衣代總溼

一天一選擇,我成就無上帝皇

華龍武神

酒旗

薄霧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