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章 危機降臨,大明崇禎第一權臣,星辰玖,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明朝末年,天災人禍不斷,大明外有後金威脅,內有『奸』妄橫行,又恰逢小冰河天災,平民百姓無法生存,唯有鋌而走險,揭竿而起,動起義。

明末農民起義的原因很多,主因無外乎天災與人禍,但是,最終導致農民起義的到底是天災之故還是人禍之因,卻一直眾說紛紜,莫一是衷。

有人認為主要是因為小冰河天災,北方風沙日甚,旱災逐年增多,農田收成銳減,平民百姓飢寒交迫,無以為繼,才致使天下大『亂』,狼煙四起。

這種看法未免有失偏頗,天災並不單是明末有,歷朝歷代,都經歷過天災,如果一爆天災平民百姓就要造反,那恐怕朝代的興替會頻繁不已,每個朝代要維持百年都很難,因為天災根本無法避免,雖然不能說歷史上年年爆天災,但隔個幾年來一場小災害,隔個幾十年來一場大災害卻是相當正常的,真正因天災導致農民起義,歷史上還是很少見的。

明末農民起義之所以爆,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人禍。

其中,最為嚴重的莫過於土地兼併,皇室宗親和地主豪紳對土地肆無忌憚的兼併才是平民百姓生活無以為繼的主要原因。

明朝,其實不缺土地,明朝官方統計,耕地最多的時候過十億畝,人口最多的時候卻沒有過一億,也就是說,平均每人有最少有十畝耕地。

這樣算下來,一個五口之家就是五十畝耕地,按畝產兩石一年計算,一家每年有一百石糧食,男女老幼五口人,一年能吃掉五十石糧食就頂天了,剩下五十石,按二十稅一的稅率上繳十石糧食作為稅賦,還剩餘四十石,四十石糧食最少也值二十兩銀子,也就是說,平民百姓哪怕別的什麼都不幹,光種地日子也能過的很滋潤。

但是,實際情況卻根本就不是這樣,也許明初的時候是這樣,但是到了明末,土地兼併已經十分嚴重,大明有六成以上的土地被皇室宗親兼併,另外還有公侯勳貴、地主豪紳,甚至是得寵的太監,他們兼併的土地也過兩成,剩下還有兩百多萬屯衛軍戶又佔去不止一成,真正歸於平民百姓的連一成都不到!

這樣算下來,一個五口之家耕地還不到五畝,一年收穫的糧食還不到十石,最多有兩個人能吃個半飽,其他三個基本沒得吃。

當然,這種事情也是不可能的,皇室宗親、公侯勳貴、地主豪紳他們兼併的土地不可能自己去種,種地的還是平民百姓,不過,這些給人種地的平民百姓已經不能稱之為農戶了,只能稱之為佃農,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糧食也不歸他們分配,大部分都要上繳,能吃頓飽飯就算很不錯了。

這就是明末老百姓的現狀,有八成以上是被皇室宗親、公侯勳貴、地主豪紳層層盤剝的佃農,剩下的兩成,有自己的土地,但是,土地數量很少,平均一個五口之家最多也就是十餘畝土地,勉強能混個果腹而已。

這就使得平民百姓抵禦天災的能力相當弱,因為一旦爆天災,糧食減產,佃農根本就交不起租金和田賦,普通老百姓也是食不果腹。

如果僅僅是這樣倒還罷了,如果生天災的時候,朝廷能減免稅賦,皇室宗親、公侯勳貴、地主豪紳能少收點租金和田賦,甚至拿出點糧食來賑災,平民百姓勉強還能活下去。

但是,朝廷不但沒有減免稅賦,還加徵遼餉,皇室宗親、公侯勳貴、地主豪紳別說拿出糧食賑災了,連租金和田賦都不肯減,平民百姓哪裡還有活路!

這其中最為可恥的莫過於福王朱常洵,萬曆皇帝正是因為寵愛朱常洵想立其為太子,才引起國本之爭,以致君臣對立,大明國勢日衰。

如果光是這樣,也就罷了,萬曆最終還是頂不住壓力,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這事就算這麼過去了。

但是,福王朱常洵就藩洛陽,萬曆為了表示恩寵,賜其良田四萬頃,金銀百萬餘兩,後面戶部實在湊不出這麼多良田,萬曆就以四川、陝西、河南等地的鹽科、茶稅、商稅以代之,當時民間都流傳,先帝耗天下之財以肥福王,洛陽之富遠勝皇宮!

如果光是這樣,也還罷了,福王朱常洵就藩之時,已有良田數萬頃,金銀百萬餘兩,還有三省各種稅賦以為開銷,就算什麼都不幹,也能榮華富貴,奢侈一生。

但是,他還不知足,還唆使手下與地主豪紳勾結,瘋狂兼併土地,欺男霸女,橫行無忌。

天啟、崇禎兩朝,天災不斷,民不聊生,他不但不救濟災民,還帶頭宣稱,名下良田,田賦不減一分一毫!

他可是天啟和崇禎的親叔叔,地位尊崇無比,正是因為他帶頭,河南、山西、陝西、四川等地的皇室宗親競相效仿,不但不賑災,還拼命壓榨,瘋狂收租。

天災不斷,生活難以為繼,朝廷和地方又如此壓榨,平民百姓怎能不反!

天啟七年七月,饑荒最為嚴重的陝西,農民起義終於爆了。

王二、種光道等,聚集災民數百,『插』旗起義於白水縣,揭開了明末農民起義的序幕。

王二起義的原因很簡單,因為連年大旱,別說是糧食了,當地連草木都吃的一乾二淨,但是,澄城知縣張鬥耀仍然使勁搜刮,催徵更甚!

張鬥耀催『逼』之法尤為惡毒,你不交稅他就派人去打,打到你交為止。

王二家人都因此捱了揍,但沒錢就是沒錢,打死也還是沒錢,草根樹皮都沒得吃了,哪裡還有錢交稅,他被『逼』的沒辦法,只能聚集同樣被催『逼』毆打的災民,一起衝到縣城,殺了知縣張鬥耀,開倉濟民!

王二揭起義旗之後,農民起義遂成燎原之勢,沒有別的原因,就是為了生存,老老實實接受貪官汙吏和地主豪紳的盤剝,連草根樹皮都沒得吃,只要揭竿起義,起碼能吃頓飽飯。

饑民餓急的時候,是相當恐怖的,王二登高一呼,頓時應者雲集,先是府谷農民王嘉胤響應,集結饑民起義,王二立馬率隊北上與之匯合,起義軍很快就擴充套件到五六千人。

緊接著,安塞的高迎祥,宜川的王左掛、飛山虎、大紅狼,洛川的黑煞神,延川的王和尚,漢中的王大梁等等,紛紛揭竿而起,從天啟七年到崇禎元年,短短一年多時間,農民起義便遍及陝西境和甘肅東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吾為道一

單筆潑墨

醫治江湖

雁百生

綜武:偷看我日記,女俠都淪陷了

狗不理包子

從災民到皇帝

寫道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