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一章 髒銀,大明崇禎第一權臣,星辰玖,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崇禎這個皇帝思想和行為都很複雜,縱觀上下五千年,歷朝歷代都沒出過像他這麼奇葩的皇帝。

他很勤勉,早朝幾乎從不間斷,廢寢忘食,甚至不眠不休對他來說那都是家常便飯,整個大明朝除了開國皇帝朱元璋,還沒哪個皇帝有他這麼勤勉,歷史上像他這麼勤勉的皇帝那也是屈指可數。

他還很節儉,吃的基本是粗茶淡飯,穿的衣服有很多甚至都打了補丁,至於住的宮殿,在他手裡別說新建了,老的都沒修過,歷朝歷代恐怕都找不出他這麼節儉的皇帝。

按道理,像他這麼勤勉節儉的皇帝應該是有道明君,而且,按他這勤勉和節儉程度,整個歷史上恐怕都沒幾個皇帝能比的上他。

但是,大明偏偏在他這麼個勤勉節儉的皇帝手裡亡國了!

奇哉?怪哉?

其實,一點都不奇怪,因為他不但勤勉節儉,還生性多疑,剛愎自用,當然,如果光是生性多疑,剛愎自用,還不至於亡國,歷史上生性多疑,剛愎自用的皇帝多了去了,真正因為這個亡國的還真沒有。

崇禎最大的問題就在於,他不但生性多疑,剛愎自用,還容易被人忽悠,而且忽悠他的都是些奸妄小人,這些人只知道爭權奪利,眼裡根本就沒有大明,忽悠他的目的不是為了排除異己,就是為了陷害忠良,以致大明到後面貪腐橫行,忠臣良將死的死,退的退,朝堂之上充斥著奸臣和妄臣,能力挽狂瀾的一個沒有,所以,大明在他這麼一個勤勉而又節儉的皇帝治理下,亡國了!

崇禎這個人著實是可憐,可悲,可嘆。

所謂“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像這會兒,他被王應熊這個大奸臣一頓忽悠,竟然把個嚴重貪腐當成了兩位朝廷重臣相互傾軋,這糊塗勁也是沒誰了。

種種跡象都表明,王應熊是在濫用職權,提拔親信,結黨營私,瘋狂斂財,他和唐世濟還有張捷一起舉薦的王維章明明就是個貪官汙吏,他提拔起來的陳堯言不但資歷有問題,辦案更是操蛋無比,王應熊把他們安排到巴蜀主政就是為了讓他們協助自己斂財,而他弟弟王應熙就是他斂財的代理人。

但是,崇禎卻信了王應熊的鬼話,相信王應熊之所以舉薦王維章是被唐世濟和張捷給騙了,相信吏部銓選重慶知府的時候王應熊為了避嫌,根本就沒有插手!

甚至,在溫體仁和王應熊的合力忽悠下,什麼黃承昊窺視吏部尚書之位,還想入閣為相,這種子虛烏有的鬼話,他也信了!

他還認為自己是公正的,內心不會偏向誰,但是,他卻偏偏置黃承昊提供的罪狀於不顧,反而相信溫體仁和王應熊的鬼話,以為黃承昊是在牽強附會誣陷王應熊,這都是兩個朝廷重臣相互傾軋所致!

崇禎這會兒又開始遊移不定了,這兩人,一個是內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一個是都察院左都御史,一個掌管著官員的升遷,一個掌管著官員的監察,位置都相當重要,冤枉了誰都不好。

張斌收到曹化淳傳出來的訊息,簡直哭笑不得,這溫體仁和王應熊還真能忽悠,這崇禎也真好忽悠。

王應熊在朝中明目張膽的貪腐,屢屢被人彈劾,還派親信去家鄉強取豪奪,瘋狂斂財,竟然沒事!

黃承昊窺視吏部尚書之位,還想入閣為相,這種毫無依據,無中生有的鬼話也能信!

明擺著的事實不相信,光聽人瞎忽悠,崇禎這智商,還真是讓人捉急啊?

這個王應熊必須收拾掉,他嚴重貪腐不說,還把持吏部,把那些依附溫體仁的貪官汙吏、牛鬼蛇神全部提拔起來,到處貪腐,讓他這麼搞下去,大明朝堂都要成為貪官汙吏的天下了!

這個時候,張斌不由想起了李自成進京之後從貪官汙吏那裡搜刮出七千萬兩白銀的傳聞,京城的官員總共也就千來人卻能逼出七千萬兩貪腐所得,也就是說,那個時候的京官沒有幾個不貪的,而且,最少是幾萬兩,多的甚至有十幾萬兩,幾十萬兩!

他一直不能理解,那些官員為什麼那麼貪,又為什麼那麼敢貪,現在他好像明白了,或許正是因為溫體仁和王應熊不遺餘力的推動大明的“貪腐大業”,才會形成後面的貪腐盛況!

那麼做為貪腐界的前輩,大明“貪腐大業”的推動者,一眾貪官汙吏的偶像和領導者,王應熊王大人到底貪了多少呢?

張斌估摸著,十幾萬兩應該法不住,最少也有幾十萬兩,上百萬兩甚至是幾百萬兩也不是不可能的。

如果能把這些髒銀的隱藏地點趙出來,然後讓人去崇禎那裡檢舉揭,王應熊還能忽悠過去就來鬼了。

看樣子是該加點猛料了,不然崇禎這個糊塗蛋壓根就不會收拾王應熊!

四天後,潼關附近,陝西通往河南的官道上,十餘騎正護著兩輛馬車往東疾行,來往的商販、平民、甚至是明軍的快馬見了當先那輛馬車上的旗子,紛紛奪到一邊,沒有任何人敢跟他們搶道,因為那馬車四個角插的旗子上分別寫著“都察院巡按”、“左僉都御史”等字樣!

陳堯言不怕都察院巡按那是因為他有內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王應熊撐腰,他以為有這後臺自己就可以無法無天了,一般人可沒他這後臺,也沒他這膽子,都察院巡按御史在地方上那都是無人敢惹的主,更何況這還是一位僉都御史外出巡按。

這一行人正是從重慶府趕往京城的李光春、倪斯惠和張盤等人,重慶府距離京城大約有四千裡,他們已經奔行八九天了,每天趕兩百多里,這才堪堪走了一半。

這潼關附近的官道甚是難行,跟那秦嶺中的山道都有得一拼,張盤他們騎馬倒是沒多大影響,主要還是馬車跑不動,在這崎嶇不平的官道上要跑太快了,馬車非顛散架不可。

張盤這會兒正小心的控制著馬,一邊在前面開路,一邊還要時不時回頭看看馬車跟不跟的上,他正在心裡盤算著今天去哪個驛站歇息呢,東邊一騎快馬突然迎面向他們衝過來,那人似乎是看到了都察院的旗子這才衝過來的。

張盤眼睛一眯,抬手讓後面的人先停下來,隨即便手握刀柄,打馬迎了上去。

張斌可是交待過了,溫體仁和王應熊如果被逼的沒辦法了,很有可能會派人來截殺李光春,他自然不敢讓來人靠近馬車。

雙方馬都不是很快,但他們相距原本就不遠,再加上這麼一對沖,幾乎是一眨眼功夫兩人兩騎便要遭遇了,張盤正待拔刀,對面馬上的人卻突然勒住胯下戰馬,大笑道“小盤子,你想幹嘛,可別動刀啊,哥怕你還不成嗎。”

張盤聞言,連忙勒住戰馬,隨即目瞪口呆道“差哥,你怎麼來了?”

來人正是張差,他奉了張斌之命,日夜狂奔,正是為了截住半道的李光春一行人。

他這一路換馬不換人狂奔了幾天臉上全是灰塵,再加上張盤壓根就沒想到他會來,沒認出他來倒也正常。還好他知道張盤武功驚人,提前出聲,要不然張盤閃電般給他來一刀,他還真不一定擋得住。

他見張盤手從刀柄上放開了,這才打馬上前拍了拍張盤的肩膀,隨即指著馬車道“去那邊再說,大人有要事交待。”

兩人剛打馬來到馬車邊上,李光春已經探出頭來,他忍不住問道“張差小將軍,你怎麼過來了,有什麼事嗎?”

張差連忙拱手低聲道“李大人,我們大人讓我來通知您,事情有變,王應熊花言巧語欺瞞皇上,光是證供加上倪大人出面做人證恐怕還不夠。”

李光春聞言,不由臉色微變道“這都不夠,那怎麼辦?”

張差低聲詳述道“我們大人的意思,讓我換下張盤,護著李大人您和倪侍郎父子進京,而張盤則快馬加鞭趕回重慶府,跟秦將軍借點精銳,偷偷把王家藏匿金銀的地方找出來,到時候再如此這般。”

張差的聲音越來越低,李光春的眼珠子卻是越瞪越大,這位張大人,還真是膽大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梁武帝的天下大同

獨孤閬信

牧唐

柳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