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五章 奪情,大明崇禎第一權臣,星辰玖,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襄陽被反賊攻陷了,洛陽也被反賊攻陷了;

襄王被反賊給殺了,福王也被反賊給殺了;

兵部尚書張鳳翼一病不起,五省總督吳振纓畏敵不前,西北五省形勢急轉直下。

崇禎彷彿明白了,溫體仁這傢伙靠不住啊,張鳳翼和吳振纓這兩個傢伙更靠不住。

這個時候,他還沒空考慮溫體仁的問題,因為西北五省形勢已經糜爛不堪,不光襄陽和洛陽被反賊攻克,山西和陝西的反賊也日益猖狂,很多州縣被反賊劫掠一空,皇室宗親和地方官員幾乎被反賊屠戮殆盡,再不去管,反賊真的要翻天了!

問題,這會兒張斌被陷在遼東動不了,張鳳翼和吳振纓又靠不住,怎麼辦呢?

崇禎冥思苦想了一陣,還真讓他想到了一個辦法,或者說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前兵部右侍郎楊嗣昌。

楊嗣昌是原三邊總督楊鶴的兒子,萬曆三十八年的進士,歷任杭州府學教授、南都國子監博士、戶部福建司主事、戶部江西司員外郎、戶部新餉司郎中等。

他貌似就是個管錢的,崇禎為什麼想著他能解決西北五省的危局呢?

別急,這只是天啟二年之前楊嗣昌的履歷,到天啟二年,楊嗣昌見太監魏忠賢漸有擅權之勢,朝中忠良正逐漸被其殘害,乾脆稱病請辭,返鄉隱居去了!

或許,他認為自己是忠臣賢士,如果留在朝中,遲早要被魏忠賢迫害,或許,他是為了躲避黨爭,不肯加入楚黨與閹黨同流合汙,天啟朝這樣的朝臣多如牛毛,凡是認為自己是忠臣的,都不願跪舔魏忠賢這個奸宦的腳指頭,大多都選擇了辭官歸隱。

楊嗣昌辭官返鄉之後並沒有閒著,他將自己在戶部參與財政管理的經歷編為《地官集》,並花錢請人編印成冊,流傳於世。

吏部是天官,戶部是地官,這並不是什麼正規的叫法,但是,這種叫法在民間卻頗為流行,無他,就因為天官、地官叫起來頗帶點神話色彩,崇禎或許正是被這個名字吸引,買了套《地官集》,仔細研讀起來。

當然,那個時候他還沒有登基,還不叫崇禎,而叫信王,皇五弟信王朱由檢。

崇禎那時候壓根就沒想到自己會當皇帝,因為天啟正值壯年,也不是沒有生育能力,只是生出來的皇子都“夭折”了,那時候天啟也才二十來歲,還有的是時間,皇子總不可能生一個掛一個,總有能活下來繼承大統的,所以,崇禎壓根就沒想過當皇帝這回事。

他研讀楊嗣昌的《地官集》也不是為了當皇帝做準備,而是為了當藩王做準備,因為藩王就藩以後幾乎什麼都不用幹,只要管好自己的錢袋子就行了。

但是,陰差陽錯,年方二十二的天啟竟然因為一場風寒就掛了,而且真沒留下一個子嗣,他這個皇五弟就這麼莫名其妙的繼承了大統!

這下楊嗣昌的機會來了,因為崇禎當信王的時候看過他的《地官集》,對他的才能讚不絕口,剛一繼位,他便提拔楊嗣昌分巡河南汝州道,加右參政,不久又遷整飭山海關內監軍兵備道,崇禎四年又提拔他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山海關和永平府。

崇禎這是在培養自己的班底,如果不出意外,楊嗣昌將一番風順,慢慢進入朝堂的權力核心。

可是,那時候偏偏就出意外了,因為楊嗣昌的父親楊鶴被人彈劾,下獄論死。

孝道可是最重要的品德之一,如果你不孝,那當官的資格都沒有,楊嗣昌很孝順,他數次上書,請代父罪。

崇禎自然不可能準,他乾脆免了楊鶴的死罪,就判了個配袁州,而且透過這事,對楊嗣昌更為看重了。

這麼個至誠至孝,才能出眾的官員,上哪找去啊,很快,楊嗣昌就被提拔為兵部右侍郎。

原本,崇禎剝了張斌兵部尚書的實權就是為了提拔楊嗣昌上位,可惜,恰巧這個時候,楊鶴去世了,楊嗣昌不得不回家丁憂,張鳳翼這個才鄙而怯的飯桶才得以上位。

這會兒崇禎實在無人可用了,終於想起了丁憂歸家的楊嗣昌,他認為,楊嗣昌肯定能幫他解決西北五省的危局,但是人家正在丁憂,守孝道,怎麼辦呢?

還有辦法,那就是奪情起復,也就是為了國家大事奪去孝親之情,繼續在朝堂任職,以素服辦公,不參加吉禮。

這種事情不是沒有先例,萬曆初年的內閣輔張居正就曾奪情起復,這才成就了萬曆中興,現在,大明或者說崇禎也急需楊嗣昌來破解危局,所以,他一咬牙,直接下旨,令楊嗣昌奪情起復,出任兵部尚書,總督五省軍務,剿滅西北反賊!

奪情復起這種事情雖然大多是不得已以而為之,但卻容易遭人攻擊,一般人還真不敢奪情復起,楊嗣昌也不知道是真不敢還是假不敢,反正他是上書推辭了,而且連續上書三次推辭,但崇禎堅決不允,“無奈之下”,楊嗣昌只得結束丁憂,回京赴任。

崇禎這個激動啊,自己最信任的能臣終於來了,西北的危局終於可以破解了!

楊嗣昌剛一回京,他便招其入宮,密議起來。

話說,這會兒西北五省總共才六萬可用之兵,反賊多達數十萬,而且還攻佔了重鎮襄陽和洛陽,楊嗣昌真有辦法破解此危局嗎?

他還真有辦法!

不過,他的辦法卻著實有點操蛋,他給崇禎提出了三條“良策”。

第一、攘外必先安內;

第二,足食然後足兵;

第三、保民方能蕩寇。

所謂攘外必先安內就是和建奴和談,爭取讓建奴罷兵!

所謂足食然後足兵就是加征剿餉和練餉,瘋狂擴軍!

至於第三點,那就是屁話,加征剿餉和練餉簡直就是要老百姓命,還保個屁的民啊,這話是楊嗣昌用來忽悠崇禎的,只是說出來好聽而已。

這也叫良策!

跟建奴和談那就是與虎謀皮,人家的目標可是奪你的江山,他們能真跟你罷兵休戰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一劍亂芳華

夜伴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