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章 奇葩,大明崇禎第一權臣,星辰玖,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國能降了,李萬慶降了,李自成手下十餘萬步足被殲滅,李自成手下五萬餘精騎被殲滅,西北的訊息不斷傳回京城,一個又一個,扣動著人的心絃。

崇禎依然如同往日一般,一有戰事便不眠不休,通宵達旦的忙碌著,不過,這次他多了個伴當。

因為內閣大學士楊嗣昌也如同崇禎一般關心著西北的戰事,而且還經常來找崇禎交流,每次說的還都是崇禎最關心的問題。

崇禎還從未遇到過這麼勤於政事的朝臣呢,他本身就勤於政事,對這樣的朝臣自然是異常欣賞,每次楊嗣昌前來求見,他不管多忙都會抽出時間來接見。

楊嗣昌在戶部呆了將近十年,對戶部各項工作流程十分熟悉,而崇禎在後方大部分時間都是組織糧草的調動,籌集餉銀,調配軍需物資,這些正是他的強項,每每都能輔佐崇禎把事情辦的妥妥當當,兩人交流起來自然是越來越投機。

崇禎彷彿遇到了一個知音,一旦有關西北的事,他都要招楊嗣昌過來商議一番,有時候甚至將楊嗣昌留在御書房,通宵達旦處理西北的後勤軍需。

他們的努力彷彿起到了效果,西北的好訊息一個又一個的傳過來,如同一劑又一劑的興奮劑,刺激著這對君臣,他們一起擔憂,一起緊張,一起激動,一起興奮,就彷彿一對戀人一般相依相伴,相互慰藉對方的心靈。

呃,這樣說,好像有點過頭了啊。

他們並不是在玩什麼男人與男人之間的戀情,只是性格相近,志趣相投,共同話題比較多而已。

崇禎被朝中奸臣耍弄這麼多年,遇到這麼一個真正為國為民,又勇於任事的大臣,驚喜莫名,引為知音,也是正常之舉,他甚至時常感嘆“用卿恨晚,用卿恨晚啊!”

李自成五萬精騎被殲滅的訊息傳回京城,崇禎再次興奮的手舞足蹈,至於李自成脫逃的事情,在熊文燦和楊嗣昌的刻意淡化下,他壓根就沒當回事,他對楊嗣昌的寵信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到一個月時間,反賊便被剿滅一大半,這樣的能臣,上哪裡找去!

用卿恨晚,用卿恨晚啊!

崇禎自此對楊嗣昌言聽計從,不管是朝臣任免,還是朝堂大事,只要是楊嗣昌提出來的,他都會毫不猶豫的恩准,一時之間,楊嗣昌在朝堂之中的地位直接越了內閣輔徐光啟,成為真正的宰輔。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楊嗣昌並不是一個饞臣,也不是一個奸臣,只是他跟崇禎有同樣的毛病,剛愎自用,一意孤行,一旦認定的事情,不管對錯,不管多少人反對,都要堅持到底,容不得半點反對意見。

這種人,一旦當權,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

如果他方向正確,那麼很有可能造就一番盛世,比如萬曆之初的張居正,那也是個能得不容別人提出反對意見的人,他銳意改革,方向正確,所以造就了萬曆中興,成就了大明最富有的十年。

如果他方向錯誤,那麼很有可能禍國殃民,讓國家陷入危機。

楊嗣昌就是這麼個人,他本身是想拯救大明,但是,他對內拼命加徵稅賦,瘋狂擴軍,窮兵黷武,對外妄圖跟如狼似虎的後金和談,和睦共處,這兩點都錯了!

而且他不顧別人的反對,一意孤行,還把反對他的忠臣良將比如盧象升、孫傳庭之流全害死了,反而與薛國觀、洪承疇、高起潛等別有用心的奸妄小人為伍,讓這些人在朝堂之上為所欲為,所以才造成了後面大明不可挽回的危局。

這會兒楊嗣昌如日中天,大有一舉掌控朝堂之勢,張斌卻一如既往的不吭氣,不羨慕不妒忌也不干預朝政,更沒有提出一點反對意見。

這又是為什麼呢?

因為他知道,這只是迴光返照而已,他們這樣搞,大明很快便會病入膏肓,到時候還是要他出手來挽救。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張斌這樣一個能力比楊嗣昌還強,功績比楊嗣昌多了數倍的能臣卻得不到崇禎如此恩寵呢?

歷史上同樣如此,盧象升、孫傳庭能力明顯比楊嗣昌要強,為什麼崇禎不信任他們,反而信任楊嗣昌,以致他們別楊嗣昌害得一個力戰而亡,一個被關到大明快滅亡的時候才放出來呢?

這就跟楊嗣昌對待崇禎的態度有很大的關係了,張斌是明辨是非,崇禎如果哪裡錯了,他絕不會贊同,就算不提出反對意見,也要用事實去教育崇禎,讓他明白自己錯了。

但是,楊嗣昌卻不辨是非,只要崇禎提出來的,不管對錯,他都會極力贊成!

他對別人是容不得半點反對意見,對崇禎卻是一味逢迎,投其所好,這才是他獲得崇禎恩寵的關鍵所在。

這也正是他把大明整的陷入危機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他本身就犯有方向性的錯誤,而崇禎比他更糊塗,錯的更厲害,他卻一味逢迎邀寵,兩個人搞出來的事情,那還不是錯上加錯,錯的離譜!

比如,對於招撫的態度,楊嗣昌一開始是反對的,因為他父親楊鶴的事給了他深刻的教訓,有很多反賊頭子那都是極不要臉的,降而復判對他們來說就是家常便飯。

崇禎卻急功近利,想盡快解決反賊的問題,所以,熊文燦說要招撫劉國能和李萬慶,崇禎毫不猶豫的就同意了,因為這樣省時省力啊,不費一兵一卒,瞬間就能解決問題。

楊嗣昌一看崇禎點頭,馬上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回轉,也跟著極力贊成招撫,絕口不提他父親的經驗教訓,這就為後面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劉國能和李萬慶的表現證明崇禎貌似是英明的,為什麼說招撫會造成巨大的隱患呢?

因為,接下來,他們就遇到個奇葩。

話說熊文燦這個人也能算得上是一個能臣幹吏了,他對剿賊一事那是真的積極,對楊嗣昌“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的圍剿計劃執行的也相當給力,絕不帶半點拖延和敷衍。

他殲滅了李自成手下的主力精騎之後,便把所有俘虜留給陝西巡撫鄭崇儉處理,至於軍隊,他只給鄭崇儉留了一萬秦軍,而他則不顧年關將近直接率二十多萬大軍出,走峪穀道直抵鄖陽,直奔襄陽而去。

這峪穀道長度大致與子午谷相當,也是六百里左右,不過卻沒有子午谷那麼難行,也沒有子午谷那麼兇險,走起來比子午谷方便多了,不到十天時間,熊文燦便率軍出了峪穀道來到鄖陽,而鄖陽離襄陽還不到四百里,不到五天時間,他便率軍來到襄陽城下。

也就是說,熊文燦率軍從藍田趕到襄陽,總共才花了不到半個月時間,這度,已經相當驚人了。

這個時候,戚元功和秦翼明早已率一萬戚家軍和三萬湖廣兵在襄陽城外等候,熊文燦手下的人馬數量達到了巔峰,計有

天雄軍一萬;

戚家軍一萬;

川軍白桿兵三萬;

山西軍將近六萬;

陝西軍三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演技帝日常[綜英美]

非摩安

笑傲江湖:開局簽到迅雷劍法

榮書

諸天縱橫:從東方不敗開始

失懷的錦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