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章 建奴又來了,大明崇禎第一權臣,星辰玖,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歐6中世紀流行著一個橋段,每當公主落難的時候都會有王子騎白馬前來相救。

在遙遠的東方,明末的時候同樣流行著一個橋段,每當農民起義軍落難的時候皇太極都會騎著戰馬前來相救。

正當崇禎和張獻忠討價還價,談的不亦樂乎的時候,皇太極也來湊熱鬧了,他派人送了封密信透過遼東巡撫方一藻轉交給崇禎,密信的內容很簡單,就一句話。

為了雙方和睦共處,他希望明軍能退回關寧錦防線,將海州、蓋州、復州、金州、遼河一線和三臺子河一線歸還給他們!

這明顯就是訛詐,崇禎就是蠢的跟豬一樣也不可能答應他。

開什麼玩笑,整個遼東本來就是大明的好不好,為了雙方和睦共處,你們怎麼不退回建州,將遼陽、瀋陽和定遼右衛等地歸還給大明。

皇太極收到崇禎的回覆,立馬怒了,沒過幾天就率十萬滿蒙騎兵從薊州鎮以北的長城突入關內,在順天府和永平府境內瘋狂劫掠起來!

這明顯就是有預謀的行動,他就知道崇禎不可能答應這樣的無理要求,而且他早已在漠南蒙古草原集合了所有滿蒙騎兵,就等著崇禎拒絕,然後以此為藉口衝進關內瘋狂劫掠。

這下可把崇禎給嚇壞了,因為明軍主力不是在遼東就是在湖廣,這會兒薊州鎮總共才兩萬邊兵,昌平也才兩萬駐軍,而宣府鎮和大同鎮的邊兵都被楊嗣昌抽調一空,也就是說,京畿附近這會兒總共才四萬明軍,而順天、永平兩府的城池就有二十多座,如果這四萬人全部調到京城駐守,那整個京畿所有城池都有可能被皇太極攻佔!

怎麼辦呢?

這個時候崇禎展現出一個帝王的擔當,他並不是那種棄老百姓於不顧的無道昏君,至少他自己是這麼認為的,他並沒有將薊州鎮和昌平的守軍調往京城,反而下旨讓他們守住順天府和永平府所有城池,至於京城的守衛,他自己想辦法。

京城雖然沒有常規軍隊,各種各樣,雜七雜八的武裝力量還是有不少的,有錦衣衛下屬十七個衛所兩萬多人,有東廠下屬的內衛一萬多人,還有五城兵馬司下屬的屯衛兩萬多人,這些人裝備其實並不比一般的邊兵差,也就是說,京城其實自帶了將近六萬餘守軍,勉強還是能頂上一陣的,而且,在京官員和士紳家裡還有不少家丁護院,這些人都可以組織起來守城。

崇禎雖然嚇了一跳,但並沒有驚慌失措,他一面下旨宣佈京城全城戒嚴,關閉所有城門,一面令錦衣衛,東廠內衛,五城兵馬司屯衛取消休假,取消輪值,全部上外城、內城和皇城的城牆駐守,一面又動在京官員和士紳,組織自己府邸的家丁護院,上城牆協助守城。

不過,這次,守城的總指揮和副總指揮的人選他都換了,總督京營戎政的不再是軍方一系的英國公,而是司禮監秉筆,東廠提督曹化淳,協理京營戎政也不再是能臣張斌,而是他自己的親信大臣,內閣大學士,兵部尚書楊嗣昌!

當然,張斌並沒有被他棄之不用,這個時候,必須動用所有能動用的力量全力防守京城,不管他怎麼猜忌提防,張斌這樣的能臣幹吏他都不會丟一邊,所以,他給張斌派了個協理阜成門守衛大臣的職位,主持內城西面阜成門的防守,指揮附近所有錦衣衛、西城兵馬司人馬和各在京官員士紳家裡的家丁護院,防守阜成門和兩側的城牆。

這個職位聽起來有點怪,其實就相當於阜成門的臨時守將,不過手底下全是雜牌軍。

安排好京城的守衛,崇禎又將楊嗣昌招到御書房開始商議怎麼把建奴趕走了,

楊嗣昌這個時候還不知省,竟然建議派人去找皇太極談判,請求他遵守雙方定下的秘密協議,和諧相處,即刻撤兵!

還好,這個時候崇禎罕有英明瞭一把,他並沒有完全聽楊嗣昌的,畢竟他跟皇太極對手十餘年,對這個人還是有點了解的,他知道,派人去跟皇太極談估計是談不出個結果來的,最終還是要組織大軍將其趕走。

那麼,到底抽調哪裡的大軍來講皇太極趕走呢?

調遼東軍嗎?

不行,遼東這會兒還有建奴步足十餘萬,而且遼東軍已經分散到各個城池駐守,集結起來進京勤王有點不現實。

建奴這會兒可有十餘萬精騎,如果遼東軍來的太少,純屬給人家送菜,如果抽調的太多,遼東就空了,那麼大的地盤,怎麼守得住。

這有可能是皇太極的奸計,他率騎兵入寇可能就是為了搞得自己驚慌失措,把遼東駐守的軍隊全部調過來勤王,這樣一來,他就可以輕鬆拿下遼東大部分城池和堡壘了。

這種蠢事崇禎還是不會做的,想來想去,現在唯一能調動的就是湖廣剿賊的二十餘萬大軍了。

在崇禎看來,剿賊其實已經接近尾聲了,劉國能和李萬慶已經接受招撫,李自成也已經全軍覆沒,反賊裡面還有點實力的就剩下張獻忠和革左五營了,革左五營一直不顯山不露水,在崇禎眼裡就是小嘍嘍,而張獻忠這會兒已經同意接受招撫了,只是雙方的條件還沒談妥。

這個時候雙方唯一的分歧就是糧餉問題了,張獻忠已經將糧餉降到了八萬人馬,離崇禎心目中的五萬其實相差已經不是很大了。

這越到後面張獻忠就越磨嘰,他已經開始五千五千的降了,而且還有變成兩千甚至一千的趨勢,要達到五萬這個共識還不知道需要多長時間。

崇禎一咬牙,乾脆答應了他的要求,八萬就八萬,皇太極都打到京城來了,他也顧不得這點糧餉了,讓熊文燦趕緊率軍回援才是正經。

他一面派人去湖廣通知熊文燦,應了張獻忠的要求,即刻率軍回援京城,一面令在京官員嚴防死守,不得有一絲懈怠,還一面跟楊嗣昌商議,怎麼讓建奴撤軍。

楊嗣昌還是熱衷於跟皇太極和談,他認為皇太極這次帶來的全是騎兵,明顯不是來攻城的,只是耀武揚威一番,增加自己籌碼的。

這談判有時候就跟賭博差不多,雙方都拿著籌碼選擇時間下注以博取最大的利益,皇太極下注並不奇怪,跟他談談,讓出點利益,他肯定會撤軍。

崇禎對楊嗣昌還是一如既往的言聽計從,既然楊嗣昌堅持和談,他乾脆讓楊嗣昌全權負責跟皇太極談,如果耍耍嘴皮子就能讓皇太極撤軍,自然是最好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千劍

三千劍

中外名人對比,華夏曆史震驚世界

可達鴨與喵喵怪

普通人在修真界做掌門

冬又東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