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4章 天命不可違,東晉隱士,昔三,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王凝之的聲音平緩卻滿腹深情,似乎自己就曾經隨著桓彝征戰,充滿了悲傷與蒼涼。

“然時局之亂,周圍諸多州郡已降於叛軍,蘇峻指使他們輪番到涇縣來勸降,均被桓彝大人嚴詞拒絕。”

“韓晃率部緊困涇縣,桓彝大人的部下也紛紛建議假投降,以免叛軍屠城。桓彝大人卻言“吾受國厚恩,義在致死,焉能忍垢蒙辱與醜逆通問!”堅志守城一月有餘,一座小小的縣城才被攻破,隨之桓彝被叛將韓晃殺害於城中,時年五十三歲。”

“大人雖身死,朝廷和百姓卻不會忘了他,滾滾歷史長河,也不會忘了他,平定叛亂之後,朝廷追贈大人為廷尉,並賜於“簡”的諡號。”

說到這裡,王凝之深深嘆了口氣,就連周圍眾人,也都神色低沉了些。

桓溫低眉,沉默不語,桓雲卻眼見血氣,當年之事,他身為人子,自然是最清楚不過,聽到自己父親曾經的英雄事蹟,自然是心中澎湃不已。

稍稍停了片刻,王凝之的聲音,又漸漸響起

“而當年之事,固有外敵之強,亦有內鬼之害,涇縣縣令江播,怯弱畏敵,也曾參與此事,小人也!”

“當時將軍年僅十五,枕戈泣血,誓報父仇。為求機會,苦心孤詣,足足等了三年有餘,可謂隱忍之至。”

“咸和六年,江播去世。其子江彪等兄弟三人為父守喪,因怕將軍前去尋仇,預先在喪廬內備好兵器,以防不測。然將軍假扮弔客,混入喪廬,手刃江彪,並追殺其二弟,終報父仇,由此為人所稱許。足見將軍之深謀遠慮,行事果決。”

王凝之拱了拱手,“世人皆看將軍如今之地位,尊榮,以為將軍之威,無非刀劍之利,軍士之威,卻忘了回頭看看當年,將軍能有今日,靠的不是那些武人手段,而是您承自於桓彝大人之英雄氣概,流淌在血液裡的忠勇!”

微微一笑,王凝之繼續說道“人以如今,言將軍是個武夫,我以從前,看將軍是個智者,隱忍,謀劃,缺一不可!”

“若真如眾人之言,那您應該和這位差不多才對。”說著,王凝之伸出手,指了指還在那兒愣的桓雲。

桓溫側眼看去,只見桓雲還沉浸在剛才的話裡,根本沒反應過來,無奈地瞪了一眼。

“將軍如此之智慧,還需要我做什麼,來使您退兵嗎?難道眼下的情勢,您看不明白?若您真是靠著車胤那般的謀士,那我大晉談何光復北地?”

“呵呵呵呵,”桓溫笑了起來,低沉而澀啞,“年輕人,你既如此看不起我的謀士,那你來告訴我,當今情勢如何?讓我來聽聽,是否跟我想的一樣?”

“當今情勢,再簡單不過了,”王凝之淡淡回答,“北伐是我大晉之未來,也是將軍之未來,但眼下做不成。”

“將軍應該很清楚,自永和五年,趙皇帝石虎病死,北方就開始生亂,今年,齊王入我大晉,張遇在潁川一帶,也向我朝投誠。看上去一片大好,之前我們所擔心的外地入侵,已經不再是個問題了。”

“如今冉閔以魏自立於鄴城,苻健以秦自立於長安,也是新國建立,難免根基不穩,何況,在其北,燕國虎視眈眈,算的上內憂外患了。”

“從這裡看,似乎我軍出征,正是時機所在。”

瞧了一眼正在衝著自己微笑的桓雲,那張醜陋又蠢蠢的臉,王凝之不寒而慄,繼續說道“可是,我朝自衣冠南渡,國力一直不振,究其原因有二,其一江南之地,不足以養活如此多北方之民,所以直到現在,各地都有遊民,一遇天災,便生存困難,這種情況下,朝廷幾乎年年都要賑濟災民,能養活徵西軍,已經是捉襟見肘了。”

“其二,說句難聽的話,自元帝建都建康以來,我朝中南北世族,便無一心,陛下居中調解,才勉強維持局面,如此情況,即便到得如今,亦不見好轉,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就算是前些日子,想必將軍也有聽說,吳郡之朱家,連同陳留江氏,同欺我會稽賀氏,甚至連龍驤將軍袁真,都牽涉其中,到現在,我都不清楚他們之間,究竟有何勾連。”

“將軍,”王凝之嘆了口氣,“北方壓力暫緩,朝中卻不見好轉,其一錢糧不足,其二各方爭鬥,你還覺得,是出征的好時機嗎?”

“就算是陛下與王爺強力壓制,舉國之力來襄助於你,又能有多少?秦,魏,都不是將軍的對手,可是戰勝他們,就已經把糧草用了大半,然後呢,我們如何養活那兩地之民?便是我們養活了,朝廷也被掏空了。”

“那之後呢?若國內再有災情,朝廷如何應對?任由災禍遍佈全國嗎?而且,就算如此,國內千瘡百孔,將軍也不見得,能再有足夠的糧草,北上抗燕,鮮卑,匈奴了。甚至都不等你出征,他們就會主動來,畢竟,誰都知道那個時候,將軍只剩下一副空架子了,無糧草,無軍資,無後備,如何應戰?”

“這還是最好的情況,是因為將軍在前能勝,朝廷才可以壓制因為災情譁變的民眾,若是不勝,江南必然大亂,到時候將軍還未佔據北地,就不得不班師回朝,整肅朝綱了,可若是如此,還談何北伐?”

“大將軍,您是個為了大業,足夠隱忍之人,如今,是我大晉的隱忍之時啊!”王凝之拱手下拜。

“哼,國力弱,民眾多,又不是等待就可以改變的?”桓雲難得腦子靈光,開口說道,“想要改變這一點,根本的辦法,就是拿回北方,有足夠的土地,讓百姓種莊稼!至於世族之內鬥,”桓雲的臉上露出一個鄙夷的笑容來,“再給你們幾百年,你們也不會停止!”

“不錯!建武將軍所言正是,所以我請將軍隱忍,等得不是國內之變化,而是北方!”王凝之眯著眼,義正言辭。

“北方?”桓溫挑了挑眉。

“正是!”王凝之抬起頭,說道“如今秦,魏新立,根基不穩,潁川、洛陽、濟南、膠東等地,又歸附於我,為何,燕國還能坐得住?今年夏天,中山一帶,慕容氏已經與冉閔戰過,卻能偃旗息鼓,這可不是他們鮮卑人的作風!”

“慕容俊如今仍稱晉之燕王,然而誰都清楚,他稱帝不過時間罷了,他在等著的,恐怕就是大將軍了。”

“誰都想要秦,魏之地,可誰都不想面對冉閔和苻健的反撲,慕容俊等著大將軍去靡費國力,損失徵西軍的戰力,拿下秦,魏,而後坐收漁翁之利。”

“我是不清楚將軍如何想啦,反正是我的話,死都不會去費心費力地給別人做嫁衣,到時候成為全天下的笑柄!”王凝之聳聳肩,停下了話頭。

“照你這麼說,我要等的,不是國內和平穩定,而是北方先開戰?”桓溫冷冷看來。

“不錯!您眼下的敵人,和慕容俊一樣,都是秦國,魏國,要比的,就是您和慕容俊的耐心了。就像兩隻老虎,都盯上了一頭狼,誰先動手,就失去了主動權,第一隻老虎和狼撕咬,便是戰勝了,又如何面對第二隻虎呢?”

“到時候,第一隻虎,和已經死去的狼,都會成為第二隻虎的食物,不是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騎刃王:青飄飄是我的!

愛扯蛋的蝦

神奇寶貝:迷糊大師系統

熠沫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