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章 滄波渺渺,釣魚城,吳蔚,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無論如何,拖雷這位蒙古帝國最重量級的人物的死,終於令窩闊臺長舒了一口氣。拖雷代死之後,窩闊臺的“病”果然就好了。蒙古人由此對識大體的拖雷更加欽佩。據說窩闊臺也十分感激拖雷,曾說他將來死後,要將汗位傳給拖雷的長子蒙哥。窩闊臺這句話顯然不過是故作姿態,但還是有不少人當了真,他的孫子失烈門曾提醒他說:“你如果讓拖雷的兒子蒙哥繼任大汗,你自己的兒子、孫子就沒有奶吃了。”失烈門這句話,也曾側面反映出當時拖雷的強大對窩闊臺汗位的威脅是何等之大。

拖雷之死並沒有從根本上緩解蒙古貴族內部的分歧和矛盾。在窩闊臺發動的第二次西征中,成吉思汗的子孫們開始顯露出內訌的種種跡象。這次西征中,成吉思汗的四個兒子:朮赤、察合臺、窩闊臺、拖雷的長子均作為統帥參戰。但因為朮赤不是成吉思汗的親生兒子,他這一系的子孫一直受到察合臺系和窩闊臺系的歧視。剛好朮赤之子拔都精明能幹,不但很會打仗,還善於帶兵,部將都很服他,稱他為“賽因汗”,這更加引起了察合臺孫子不裡(察合臺長子蔑忒幹之長子)和窩闊臺長子貴由的不滿。平定俄羅斯後,拔都在大帳設宴慶功,不裡和貴由斥罵拔都是“婆娘”,由此大吵一架,宴會不歡而散。拔都後來將情況報告給大汗窩闊臺。因為拔都有成吉思汗長孫的地位,窩闊臺不得不做做樣子,下令將兒子貴由逮捕,交給拔都處分,將不裡交給察合臺處分。貴由是大汗的兒子,拔都當然不敢隨便處罰,但這場樑子卻由此結下了。

不久後,窩闊臺在一次酒宴上突然口吐白沫,神秘病死。他稱帝共十三年,死時五十五歲。當年侍奉大汗筵席的湊巧是拖雷妻子索魯赫帖尼的妹妹亦八哈別吉及其子,因而窩闊合後妃及近臣都指控是亦八哈別吉母子在酒中下毒,害死了大汗。為避免更大紛爭,窩闊臺的奶兄弟額勒只帶那顏強行將流言壓了下去,力證亦八哈別吉母子沒有下毒。

窩闊臺死後,按照蒙古習俗,由其遺孀第二皇后乃馬真暫時攝政,直到選出新任大汗為止。窩闊臺生前最鍾愛第三子曲出,然曲出卻在攻宋戰場上死去。窩闊臺痛惜之餘,便立曲出長子失烈門為皇位繼承人。

乃馬真野心勃勃,不欲孫子失烈門即位,而想要自己稱制主政,有意召來中書令耶律楚材詢問繼承人之事。耶律楚材回答說:“這可不是外姓臣屬可以知道的事情。關於新任大汗,有先帝留下的遺詔,請照此執行。”

乃馬真不同意,遂自行在和林主持朝政。

由於蒙古王公貴族也不支援失烈門,而是矚目窩闊臺長子貴由,貴由卻正在西征途中,尚未歸來,由此給了乃馬真可乘之機。她饋贈大量財物給各支宗王及文武大臣,令眾人照舊任職,一切制度照舊,初步穩定了局面。

等站穩腳跟後,乃馬真便在女奴法提瑪的慫恿下,大肆剷除異己。

為了獨掌朝政,還下令秘密逮捕殺害宰相鎮海和財政大臣牙剌窪赤。二人先得到風聲,逃到乃馬真次子闊端處避難。乃馬真多次派使者找兒子要人,均被闊端拒絕,還義正詞嚴地答道:“既然他們來請求我的庇護,那麼把他們交出去就遠非忠恕之道。不久將要舉行忽裡勒臺大會,我將把他們帶到那裡,如果證明他們確實有罪,他們將獲得應有的懲罰。”鎮海和牙剌窪赤這才逃過一劫,闊端也因此贏得了很高的聲名。

重臣耶律楚材因無力阻止乃馬真胡作非為,不久即憂憤成疾,不幸去世。還有人跑去乃馬真那裡告狀說:“耶律楚材任宰相二十年,天下的貢賦有一半收入其家。”乃馬真聽說後,急忙派人去耶律楚材家中搜查,卻只見到十幾架琴瑟及數千卷古今書畫、金石、遺文等。耶律楚材生前常說:“興一利,不如除一害。生一事,不如省一事。”被蒙古人奉為至理名言。

由於汗位長期空懸,各支宗王都在窺視汗位,四處活動。成吉思汗幼弟斡惕赤斤是東翼宗王之首,乾脆率大軍迫近和林,預備用武力奪位。

幸好此時貴由率兵從遠征途中返回,斡惕赤斤才自行退去。

正是在乃馬真執政期間,餘玠入主四川,利用蒙古女主亂政之機,修築了四川山城防禦體系。

宋淳祐六年(1246年),忽裡勒臺大會終於召開,蒙古貴族一致推選貴由為新一任大汗。窩闊臺病死於淳祐元年(1241年),而直到淳祐六年春,貴由才當上大汗,其中間隔五年時間,由此可見當時蒙古汗位繼承權的鬥爭是何等激烈。

除了拔都外,所有宗王都到會,並向貴由祝賀。只有拔都因與貴由有過節,不願意看見他即位,藉口腿疾未痊而拒絕參加會議,貴由對此自然懷恨在心。然他新即汗位,最先要做的,是要從母親乃馬真手裡奪回大權。

正好這時候,貴由親弟闊端告發女奴法提瑪用巫蠱之術謀害他,重新當上宰相的鎮海也稱受到法提瑪加害多虧闊端仗義庇護。法提瑪被迅疾逮捕,她被剝光衣衫,受到刑罰折磨,最終承認了謀害皇子闊端的罪名,於是被處溺斃。不久,乃馬真的親信也被陸續以各種罪名處死,乃馬真鬱郁病死,貴由終於完全執掌了大權。其人性情嚴酷,又逮捕了曾進兵和林的東翼宗王斡惕赤斤,以酷刑處死。大臣們對此噤若寒蟬,不敢有任何進言。

初嘗最高權力滋味的貴由隨即迫不及待地要發兵去征討不聽話的拔都,因大臣們勸阻,才暫且緩行。然即位次年秋天,貴由稱要西巡,帶領一支大軍向西行進。明眼人都看出這是新大汗預備突襲拔都。拖雷遺孀索魯赫帖尼急派人通知拔都,拔都便預先做好了準備。

正當兩軍相向、大戰一觸即發時,貴由突然手足痙攣而死,時年四十三歲,登上汗位還不滿兩年時間。一種普遍被認同的說法,是拔都派人暗中將其毒死。

貴由死後,暫時由其皇后海迷失攝政。蒙古貴族重新召開忽裡勒臺大會,剛好大會的地點在拔都的勢力範圍內,便推舉名望最高的拔都為大汗。不料,拔都十分聰明,知道他並非成吉思汗親生後代,即使當上大汗,也難以服眾,便極力推薦與自己關係友善的蒙哥即位。海迷失皇后當然不同意,拒絕承認這次在西方舉行的忽裡勒臺大會的結果。於是,蒙古貴族決定第二年在東方重新召開忽裡勒臺大會。

第二年,拔都派弟弟別兒哥率領大軍,護送蒙哥到蒙古本部參加忽裡勒臺大會,自己則駐在西方作後援。窩闊臺與察合臺系的王子知道拔都有長孫長兄身份,地位最尊,且兵力雄厚,難以匹敵,因此拒絕到會。

最終,由於拔都以長支宗王身份強行干預,在其武力支援下,蒙哥被推舉為新大汗。從此,蒙古帝國的最高大權由窩闊臺一系轉到了拖雷一系。

蒙哥為人果敢剛毅,殺了圖謀政變的失烈門和貴由之子,以及曾經辱罵過拔都的察合臺之孫不裡,由此鞏固了汗位。如此,窩闊臺眾嫡子當中,便只有闊端還在世。雖然他為人寬厚和善,並無爭當大汗之心,甚至在忽裡勒臺大會上支援蒙哥,然其父、其兄先後暴斃身亡,傳聞與拖雷系、朮赤系大有干係,且蒙哥一即位,就誅殺他兄長貴由、弟弟曲出兩系的子孫,包括他的皇嫂海迷失,都被以極其殘忍的刑罰處死,這不能不令他感到極大的危機。

更有甚者,蒙哥即位後,預備將征戰主力放在攻打南宋上。而漠南事務一向由闊端負責,蒙哥不滿其在四川戰場一再受阻,有意用弟弟忽必烈來替代闊端。而南宋這邊,自然是希望蒙古繼續內訌下去。然蒙哥既大位已定,便果斷以武力壓服了內部不服者。

蜀帥餘玠大概也瞭解到死對頭闊端在蒙古國內處境不妙,竟想出了利用舊識汪紅蓼遊說其歸降南宋的主意。其實兩軍大戰之前,策反敵方主帥之舉,早前已有先例,前蜀帥吳曦叛宋附金,便是最為典型、最為成功的例子。

開禧二年(1206年),宋寧宗在權臣韓侂冑的鼓動下,正式下詔伐金,此即為開禧北伐。當時,宋軍北伐主力分佈在江淮和四川兩翼,鄧友龍為兩淮宣撫使,負責指揮東線作戰,程松為四川宣撫使,吳曦為副使,負責指揮西線作戰。本來應該東西兩線互相呼應,結果事情就壞在吳曦身上。

吳曦為抗金名將吳璘之孫。吳璘、吳玠兄弟均是從宋軍底層成長起來的優秀將領,兄弟二人當年在四川率軍民抗金,功績顯著。史載蜀人當時只知道有吳氏二位將軍,卻不知有宋朝廷,由此可見吳氏兄弟聲名顯赫,影響之大。非常可惜的是,吳曦非但沒有繼承祖先的忠勇,還為了一己私利,甘當了可恥的賣國賊。

事情的經過大致是:金章宗完顏璟見南宋北伐,十分緊張,考慮到四川的戰略地位,決定利用吳曦與南宋中央朝廷的猜忌與矛盾,加以挑撥。為此,金章宗做了周密安排。他先是派人進軍吳曦老家德順州一帶,尋找到吳曦的族人吳端,派吳端出面,開始了招降吳曦的活動。隨後,金章宗又親自寫信給吳曦加以籠絡:“時則乃祖武安公玠捍禦兩川,洎武順王璘嗣有大勳,固宜世胙大帥,遂荒西土,長為籓輔,誓以河山,後裔縱有欒黶之汰,猶當十世宥之。然威略震主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自古如此,非止於今。”

這其實是一封典型的離間之信,極盡挑撥之能事。信中雖然極力誇獎了吳曦祖先的戰績,但也一針見血地指出宋朝廷其實對吳氏一直有所防範和猜忌。為此,金章宗特意舉出了當年岳飛被殺的例子,並拿吳曦與岳飛相比:“且卿自視翼贊之功孰與岳飛?飛之威名戰功暴於南北,一旦見忌,遂被三夷之誅,可不畏哉。故智者順時而動,明者因機而發,與其負高世之勳見疑於人,惴惴然常懼不得保其首領,曷若順時因機,轉禍為福,建萬世不朽之業哉!”意思是說,吳曦你評價一下自己能否比得上岳飛?岳飛如此顯赫的威名戰功,南宋、北金之人全都知曉,最後還是被宋廷猜忌,被殺且連累親族,難道你不該有所懼怕嗎?這話相當有力,直接道破了宋朝廷的最大死穴:從來不信任武將。

吳曦讀信後,反覆思考,一時間猶豫難決。他祖父吳璘、父親吳挺均為名將,為保衛四川與金人奮戰了一生,有口皆碑。他怎能為了一封金國皇帝的信便拋家棄國?然而,他自己也確實親身感受到了南宋朝廷的猜忌和不信任。

吳璘兄弟之後,吳曦父親吳挺繼任蜀帥。實際上,四川已經成為公認的吳氏家族的地盤,時人有“吳家軍”之稱,南宋朝廷為此深以為忌。

宋朝自太祖趙匡胤立國,一直以“以文制武”為國策,千方百計地防止武將擁兵自重。這一政策,確實保證了北宋朝廷一直沒有大的內亂髮生,但也直接導致軍隊戰鬥力低下,在對遼和西夏的戰爭中勝少負多。北宋滅亡到南宋初年,由於抗擊金軍的形勢需要,武將權力急劇增長,並一度形成了張浚、韓世忠、岳飛等多個軍事集團,宋高宗既要倚重這些人,內心又深為忌憚,以致後來局面一旦穩定,便採取措施削奪武將兵權。

岳飛之死,標誌著武將擁兵自重的時代徹底結束。但唯獨“吳家軍”例外,隨著宋金關係的變化,勢力不衰反長,“夫吳氏當中興危難之時,能百戰以保蜀,傳之四世,恩威益張,根本益固,蜀人知有吳氏而不知有朝廷”。

尤其是四川因為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具備經濟上的獨立性,吳氏坐大一方的局面,自然也不是中央朝廷所希望看到的。自淳熙年間開始,執政大臣如趙汝愚、留正等人先後向朝廷上書,要求採取措施抑制吳氏勢力。

不過吳挺生性謹慎,“少起勳閥,弗居其貴,禮賢下士,雖遇小官吏,不敢怠忽。拊循將士,人人有恩”,他任蜀帥期間,尚沒有與中央朝廷發生衝突,勉強相安無事。吳挺死的時候,吳曦正在和州任職。按常規的看法,他應該立即回四川繼任蜀帥,接管其家族勢力。但南宋朝廷卻認為這是一個抑制吳氏勢力的好機會,強行徵召吳曦到京城臨安任職。目的昭然,就是為了削弱吳氏在四川的勢力,防止尾大不掉的局面。對於吳曦來說,瞬間失去了少主的地位和兵權,自然難以接受。他人雖在京城,但一直積極謀劃,力圖還蜀,重掌兵權,為此他不惜對執政大臣大行賄賂之事。剛好權臣韓侂冑有意北伐以提高個人威望,吳曦全力依附,並表示如果能夠回到四川,一定出兵配合。韓侂冑為了自己的利益,也極力斡旋。吳曦最終被任命為興州都統制,重新回到了四川,並掌握了川陝軍主力。

儘管如願以償,但吳曦對一度失去兵權、困在臨安看朝廷臉色的日子還是心有餘悸,金章宗正是因為透過間諜瞭解到這一點,才適時地丟擲了勸降信。

此時韓侂冑正準備北伐,吳曦的立場對金國和南宋都十分關鍵。南宋朝廷渾然不知金章宗離間之事,還任命吳曦兼任四川宣撫副使。本來,這應該足以讓吳曦與南宋關係更近一層,不料在這個關鍵時候,四川宣撫使程松與吳曦發生了巨大矛盾。程松之前為錢塘縣令,因巴結韓侂冑而一飛沖天,在四年內就由知縣升到宣撫使的位置。他作為韓侂冑的心腹被派到四川,隱有監視吳曦的使命。但其人才幹平庸,不足以服眾,甚至還拿出了長官的架子壓制吳曦,促使吳曦快速倒向金人的懷抱。他先是利用吳氏在四川的根基架空了程松,並派親信姚淮源前去與金人接觸,提出願意獻出階、成、和、鳳四州給金人,換取金人封他作“蜀王”。

金人當即答應,命吳曦只需按兵不動即可。

吳曦叛變後,金軍便無西顧之憂,全部部署東線戰場。結果,宋軍在東線接連戰敗。南宋權臣韓侂冑因出兵無功,罷免指揮軍事的蘇師旦和鄧友龍,用丘崈為兩淮宣撫使。丘崈一到任,便採取守勢,結果,又連遭失敗。丘崈便乾脆與金軍秘密談和。東、西兩線都按兵不動,韓侂冑立即處於孤立。金人隨即兵分九路,大舉南下,開始了全面反攻,戰線波及整個宋金邊界。宋朝連連敗退,形勢頗為不利,南宋朝廷大震,議和的呼聲又一次高漲。韓侂冑見宋軍接連在軍事上失利,罷免了丘崈,改命張巖督視江淮兵馬,同時,又派使臣方信孺到開封向金人請和。

其時,金軍由於戰線過長,損失慘重,已經無力再戰,卻趁機對南宋朝廷開出了高昂的議和條件:割兩淮、增歲幣、賠軍銀,以及北伐首謀者韓侂冑的人頭。韓侂冑大怒,決意再度整兵出戰,並決定再度起用名士辛棄疾,任命他為樞密都承旨。但此時辛棄疾已經臥病在床,未及受命,便與世長辭了。臨死還揮臂高呼“殺賊”數聲。這個以武起事、以文耀史的偉岸男子,最終壯志未酬,空留下一腔浩嘆。

吳曦叛宋降金是南宋中期的重大事件,不僅令西線宋軍元氣大傷,也對南宋後期局勢造成了重大影響。最直接的後果就是促使了“以文制武”體制的恢復,南宋朝廷逐步加強制置使、宣撫使的統兵權力,多由文官擔任,剝奪了各屯駐大軍都統制的指揮權,“暗帥”“暗探”等新鮮事物應運而生。

不僅如此,吳曦一事還引發了南宋中樞的急劇動盪。軍事上的失利和吳曦叛宋成為朝野上下攻擊執政大臣韓侂冑的主要理由,他本人威信大大下降。韓侂冑的政敵史彌遠和宋寧宗皇后楊氏便想借機剷除他,一場政變在朝廷內發生了。

史彌遠率先上書彈劾韓侂冑,指責開禧北伐以來百姓死傷無數,公私物力非常困難,給國家造成禍害。楊皇后也趁機讓皇子趙曮在宋寧宗面前指責韓侂冑,說韓侂冑再啟兵端,將危害國家。但宋寧宗依然信任韓侂冑,於是楊皇后決定鋌而走險,召兄長楊次山入宮,命他與史彌遠商議,誅滅韓侂冑。開禧三年(1207年)十一月初三,史彌遠在楊皇后的支援下,矯稱有密旨,令權主管殿前司公事夏震率兵三百,埋伏在六部橋側,等韓侂冑入朝時,將其截至玉津園夾牆內活活打死。

宋寧宗聽說韓侂冑被截的訊息後,急忙寫手諭赦免韓侂冑。楊皇后拉住宋寧宗哭泣道:“陛下若下諭旨,請先讓妾死在這裡!”宋寧宗就此作罷。後來臨安府告知宋寧宗韓侂冑身死的訊息,宋寧宗竟然不相信,事情過了三天,還堅持說韓侂冑沒有死。群臣這才知道韓侂冑之死並非宋寧宗的詔旨,而是史彌遠和楊皇后搞的鬼。

韓侂冑死後,史彌遠大權獨攬,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拜右丞相。最為卑劣的是,他按照金人的要求,鑿開韓侂冑的棺木,割下頭顱,裝在匣子裡送給了金人。一朝重臣的腦袋,就這樣被送出去乞和。金人遂同意議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開局和女神領證:啟用寶箱系統!

一隻微胖的皮皮蝦

小奧斯汀小姐

米迦樂

重生高三,從拯救校花開始

養豬的小柴

穿成大佬東山再起前的高傲聯姻物件[穿書]

狐狸不歸

都市至尊劍魔

A幽

他方世界

約翰·克勞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