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暱稱已被使用一萬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1章 東京汴梁,招安是不可能招安的,該暱稱已被使用一萬次,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過高橋後朝西走,就是國子監和太學;再往西,就是氣勢恢宏的成武王廟。

王小飛看著不遠處的廟宇,覺得很好奇:“那座廟供養何方神聖,竟修的這麼壯麗!”

船伕哈哈一笑:“小哥必是從外地來的,這廟裡供奉的不是別人,正是兵家鼻祖,輔佐周武王滅商的姜尚姜太公!”

哦吼,原來是願者上鉤的姜老師啊!

周邦彥在一旁補充:“王兄弟,這姜太公可不是一般人,與你們山東可是有著深厚的淵源吶!前朝唐肅宗時,冊封姜太公為成武王,改太公尚父廟為武成王廟;唐德宗時,名相顏真卿又上書皇帝,以古今六十四名將作為武成王廟的從祀;本朝真宗時,又封姜太公為昭烈成武王,這才有了這座恢弘的成武王廟!”

一番話,把這座廟的來龍去脈說得清清楚楚。

船家在一旁喝彩:“老哥真是好見識!”

周邦彥連忙掩飾搪塞:“慚愧慚愧,只是聽別人說起過,沒什麼大不了的。”

船家也不多問,繼續撐船搖櫓。

……

王小飛想去看看武廟內供養的六十四名將,於是一行四人付了船錢,在武廟附近,找了個旅館住下。

安頓停當後,四人走出旅店,找地兒吃飯。

沒走幾步路,一股惡臭味傳來,周圍行人掩鼻而走,卻並不慌亂,顯然對這股臭味習以為常。

王小飛感覺奇怪,連忙問周邦彥:“這是什麼味道?難道是臭豆腐?”

老周掩鼻答道:“應該是趕豬人驅趕生豬進城來了,所以才有如此惡臭。”

王小飛奇道:“趕豬人?”

……

四人轉過街角,終於看見了臭味的來源。

只見成群結隊的肥豬,被人甩著長鞭,驅趕而來,足足有幾萬頭。

這些趕豬人受過專門的訓練,互相之間配合默契,控制著龐大的豬群,向前走去。

幾萬頭豬的氣味……著實有點大。

王小飛和燕青一直盯著豬群看,豬大家都見過,可這麼大的豬群,還真沒見過。

“李哥,老百姓不是不愛吃豬肉嗎?怎麼有這麼多豬?”

宋朝人是不愛吃豬肉的,反而是羊肉牛肉大行其道。

李猛嘆口氣:“放到好的年景,大家夥兒自然不吃賤肉;可現在是什麼年景?牛羊肉只有富人吃得起,窮苦人家能吃到一口肉就不錯了,還挑啥?”

周邦彥補充道:“不止如此,羊肉的價格最近瘋長,一般的富裕人家,這些年也吃不起了;此消彼長,豬肉的消費量飆升,畢竟都是人,總不能不吃肉吧。”

最近光景不好,地主家都沒有餘糧啊!

沒有細糧,只能靠粗糧充充飢了。

實際上,宋人不喜歡吃二師兄,不僅是因為當時豬肉烹飪技術不成熟,更與北方遊牧民族的強勢有關。

北方契丹民族崛起,建立遼國,在暴揍北宋的同時,也把他們喜食羊肉的風俗帶入中原地帶。

檀淵之盟之後,宋遼兩國的貿易正常化,羊肉更是大量流入中原地帶。

兼之北宋的統治階級、文人墨客,都喜食羊肉,種種作用之下,羊肉的地位和價格水漲船高。

民間買不起羊肉的平頭百姓,只能選擇價格低廉的豬肉。

蘇東坡老爺子寫了一《豬肉頌》:“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正是這種現象的真實寫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將軍的醋罈又翻了

卡木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