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暱稱已被使用一萬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4章 敵我態勢,招安是不可能招安的,該暱稱已被使用一萬次,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方臘勢力看來,遭受朝廷的攻擊,是一場突事件。

但在宋廷的廟算中,此役已經計議許久了。

站在朝廷的角度來看,江南的戰事,不宜久拖。

宋徽宗和蔡京等人的長遠目標,其實是燕雲十六州。

攘外必先安內,只有順利解決了方臘問題,帝國才能騰出手腳,追求那久違的榮耀。

而且江南之地拿在朝廷手中,能搜刮不少的民脂民膏,無論是用來作戰,還是用來蓋宮殿,都是合用的資源。

所以趙宋君臣就攻擊方臘之事,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現在時機已至,再拖下去,北方的遼國就被女真人一口吞下,到那個時候,燕雲十六州又會落入女真人的手中。

先南後北的方略,終於到了執行的時候。

……

童貫再次掛帥,準備出征。

此番點選的兵馬,全都是能征慣戰之士,除了禁軍之外,還將守備西北邊疆的精銳——蕃漢兵,也拉了過來。

所謂蕃漢兵,是指宋朝邊境地區,由北方少數民族組成的地方兵種,尤以與羌人部落為多。

這幫人善於騎射,因此被宋朝官方收編,將其組織起來,當做進攻西夏的馬前卒。

數十年來,蕃漢兵逐漸展壯大,其實際戰力,已經過了拱衛京師的禁軍。

童貫將蕃漢兵拉入戰鬥序列,一來是增強實力,務必將方臘一網打盡;二來也是為以後攻擊北遼,進行的前期的戰術演練。

與遼軍作戰,沒有能征慣戰的控弦之士,那是絕對打不贏的。

……

禁軍、蕃漢兵、地方廂軍,加起來共十五萬重兵,集結於鎮江對面的揚州府。

中軍大帳內,北宋將領濟濟一堂,商議進兵方略。

除了童貫的心腹愛將王稟之外,還有出身西軍的劉延慶、楊可世、辛興宗、楊唯忠、王淵等大將。

楊唯忠是童貫當年打西夏時的老部下,此次出征方臘,正好把他叫過來,為其出謀劃策。

而童貫的得意“門生”譚稹,則作為宋徽宗的特使,行使“監軍”的職責。

此舉與後世校長的“微操”如出一轍,看來這當領導的,都差不多嘛。

……

話是這麼說,童貫和譚稹配合的相當默契,至少沒有搞內訌。

“方臘佔據六個州府,杭州、睦州、處州、衢州、歙州、婺州。杭州府是方臘的老巢,此路將由雜家親自領兵攻打;王稟,你領兵三萬,攻擊歙州。”

“辛興宗、楊唯忠兩位將軍,領兵四萬,進駐秀洲,從秀洲向南,威壓方臘軍民。”

“劉延慶、楊可世、王淵,你三人領兵三萬,南下攻佔衢州,再向北進攻,與雜家匯合。”

“如此用兵,諸位有何異議?”

劉延慶、楊可世、辛興宗等人,都是在西軍廝殺出來的虎將,照著地圖看了看,童貫的佈置沒毛病。

“但憑童帥號令!”

(從上往下,秀洲是今天的嘉興市,歙州是安徽省的歙縣,睦州是浙江省的淳安縣,這兩個縣是交界的;衢州仍舊名為衢州,婺州是如今的金華市,處州是如今的麗水市。這片區域是方臘起義的核心區,而周圍的台州、蘇州、湖州、紹興等地,也有響應方臘的起義者活動。方臘起義的終局——幫源峒之戰,生在睦州,也就是現在的淳安縣境內。)

……

面對朝廷的步步緊逼,方臘沉著應對,派出三路大軍,與官軍廝殺。

第一路,由大將方七佛統領,率兵七萬北上秀洲,阻攔敵軍的攻勢。

第二路,由鄭魔王鄭彪,領兵八萬南下衢州,與劉延慶硬碰硬。

第三路,由兵部尚書王寅,領兵五萬開向歙州,阻滯王稟的大軍。

剩餘的十萬將士,則由方臘統一指揮,守備杭州的同時,也當做總預備隊。

……

乍一看,方臘手握三十萬大軍,比朝廷多出整整一倍。

但比較起真實戰力,這些部隊都是平頭百姓臨時組織起來的,看著聲勢浩大,卻遠非大宋西軍的對手。

這也是方臘派出使者,尋求江湖人士幫忙的原因所在。

當然啦,無論是童貫還是方臘,都不會想到,梁山的十萬大軍,已經悄然進入戰場,準備參與這場大賭局。

一時間,帝國東南戰雲密佈,好戲即將開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