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三章 君子聖徒,新順1730,望舒慕羲和,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土佐不產金銀,亦未曾侵入琉球,更是窮困之地。他若是佔據浦戸城做港口,亦可說得通。可糾結兵力、煽動暴民,來攻高知城,所為者何?”

決定是否先假意投降談判之前,這個問題一定要搞清楚,唐人的伯爵帶著軍隊前來,到底是為了什麼?

如果唐人有意入侵,必選西海道,怎麼可能跑到四國島?

去薩摩,這裡也無6路可通。薩摩那群人侵伐琉球,惹怒了唐國,與土佐何干?

土佐石高不過二十萬,也無金山銀山。就算攻下高知城,也無甚好處,況且就算唐人善戰,可以以一敵五,那也不過五六百人。縱有艦隊,若四國各藩集結藩兵,未必不能勝。

城外的訊息只說,唐人的伯爵是出於仁義。

這個理由,似乎是唯一可以解釋通的,但傻子才會信。怎麼可能真有人為了仁義打仗?

若真的是為了仁義,當然可以先假意投降與之談判,答應農夫的條件,日後可以再反悔就是,只要讓唐人離開,這些手無寸鐵的農夫不足為慮。

可是,怎麼可能是為了仁義二字?可若是別的,又實在解釋不通。

到底信還是不信,在炮聲中爭論了一陣後,伴隨著炮聲越來越密集、倒塌的石牆越來越多,相信的人也越來越多了。

“諸君,我覺得可信。諸君可還記得禁切支丹教後,尚有許多人前赴後繼殉教?那些殉教的切支丹教眾,又是為了什麼?難道不也是為了他們心中的‘仁義’嗎?”

“以我觀之,這唐人伯爵名劉鈺者,多半是個儒家君子,亦如那些殉教的切支丹教徒,只是為心中之仁義。除此之外,我實想不出他為何非要攻下高知城,又蠱惑無知農民。”

有家臣提出了這麼一個看法,竟頓時讓一些疑惑不解之人茅塞頓開。

仔細一想,又似乎的確真的實在有些道理。

“你是說,這唐人的伯爵,和那些被切支丹教封聖的在我邦殉教的聖徒無二?他是真的信‘仁義’二字?”

提出這個想法的武士點點頭,其餘人又都想了想,均覺得除此之外,再無理由了。

除了和那些切支丹殉教者一樣的瘋子,誰會真的為了這麼一個奇怪的理由開戰?

當年長崎的街上擺上聖象,令人踐踏而過,以驗是否為切支丹教徒。哪怕明知道拒絕踩踏便死,卻還有許多人寧死不踏,甘受火刑。

怎麼看這唐人的伯爵都是這等類似人物,無非他不信切支丹教,而是真的相信仁義罷了。

這種瘋子做事,難用常理忖度。

留守家臣細細思量間,開花彈的爆炸聲又密集地來了一輪,待炮聲暫停,遂道“他既攜艦隊前來,又為琉球薩摩之事,恐怕他說的那些話都是真的。一則有長宗我部的舊臣流亡至唐國,訴說土佐諸事,為朋友之義來;二則便是他真的相信仁義之道,故而踐行之。其餘之外,實想不出他因何非要佔據告知。”

“既如此,只要暫且答應,他必撤走。此智計也,非投降之恥。”

本來就想不通劉鈺為什麼非要打高知城,再經過有家臣聯想到禁教之後層出不窮的殉教者,覺得劉鈺是真的相信仁義、真儒家君子的推論,就越可信了。

再說如果換個思維去想,投降是恥辱,可如果是用智計來騙走唐人,這便不但不是恥辱,且可為後世所稱讚。

瑟縮在山上的家臣們聽著持續不斷的炮擊,也實在想不出更好的辦法。

山下逃走,沒受傷的武士可以逃,可是受傷的、家眷等等,又怎麼可能逃得掉?況且高知城尚有許多米糧,還有金銀,只怕若無唐人作保,那些狡猾而奸詐的農民非要把這些東西都搶走不可。

再一想這唐人的伯爵既是儒家君子,又講仁義,在城下町亦是秋毫無犯。想來必是個誠信君子,只要和他談好了,他定會遵守。

“孟子言故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他既是君子,當可欺之。若不然,待其帶那些無知農夫攻下高知城,他縱君子,手下兵卒豈皆君子?農民萬千,豈可講理?屆時城中焚燬,糧米被分,又怎麼和家主交代呢?”

心裡斷定了劉鈺是謙謙君子,先投降的想法已經完全佔據了上風,都知道再拖延下去必要出大事,唐人的戰術一眼可知,然而明知他們要那麼幹就是擋不住,又有什麼辦法呢?

“事不宜遲,應派人持白旗下山,約其詳談,亦可暫先答允其行仁政之事。隨後禮送出境,或尋島津、或問江戶,便與我等無關了。他雖君子,唐人天子豈君子乎?又怎麼可能會真的為仁政一事,出兵遠渡大洋而攻土佐以保仁政實行?”

“待唐人一走,農夫皆為螻蟻,不足為慮。”

喜歡新順173o請大家收藏新順173o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末世:開局獲得SSS級欲魔能力

冒冒

異能:自黑暗崛起

混子龍

表白校花被拒後,我重建古天庭

月愁眠

我打造了異能界

情梅獨鍾

狩夢者

鹹魚柒柒柒柒

明天就私奔

粉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