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四零章 皇權最可信的刀,新順1730,望舒慕羲和,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沒錢,啥事也辦不成。

而且朝廷之前被劉鈺“坑”的,加上皇帝好大喜功的急躁性子,以至於攤子鋪的太大。

又是西域移民、又是墾荒蒙古、又是西北拓邊,都已經辦了挺久了,錢也已經花了不少了,這時候也只能硬著頭皮撐下去,不然之前投的錢等於打水漂了。

尤其是皇帝見識到了一些商稅、買撲、壟斷等好處之後,看著自己鼓脹的錢包內帑,看著西域蒙古等地每年要錢的報告,也只能先走一步看一步了。

皇帝連“因噎廢食”這四個字都主動說出來了。

重臣雖然只當是皇帝揶揄劉鈺的玩笑話,卻也明白皇帝自己把這四個字說出來,看似是嘲笑劉鈺,實則是暫時壓住這件事,給這件事暫時定性為“誰拿這個說事誰就是因噎廢食”。

這四個字,畢竟出自皇帝嘴裡,雖說開玩笑說猜到劉鈺會這麼說,但卻沒金口玉言說劉鈺這麼想不對。

劉鈺藉此鼓吹了一番擴張有利論,皇帝依舊沒有駁斥,就像是早猜到劉鈺會這麼說一般,哈哈一笑了事。

實際上這已經是整個大順朝堂的常態,鼓吹開戰的人天天講。

一開始還有噴幾句窮兵黷武、霸道過重的,後來實在是噴都懶得噴了,習以為常,只當放屁。反正皇帝也沒說就要聽之言、行之事。

皇帝笑過之後,也和平常一樣,只把那番擴張有利論的言辭當每天被人喊“萬歲”一般的日常,根本不順著這話繼續談。

而是說起來巴達維亞事件對大順而言,可以借鑑的地方。

“之前蘇州府織工齊行叫歇,雖立有永禁叫歇之碑,但只織、紡、繡等業。況且隻立於蘇州府,別處難知,也未必知道如何處置此事。”

“不曾見過,不知如何辦。到時候又像是長洲縣一樣,縣裡的事,竟要到朝堂中討論。好在織工不過求加酒錢、計件工資。若是巴達維亞糖廠之事,等訊息從蘇州傳到京城、朝會之後再傳回去,只恐事不可控矣。”

“是以,朕覺得,日後興辦產業,開辦作坊,若舊有行業,一切照舊。”

“而凡新行業,只可於直隸、松江、文登三處。別處不可興建。”

“直隸、松江、文登,各有駐軍。即便有什麼事,也好處置。再者,此幾地官員,也都熟悉工商之事,也好過那些不曾見過的去了兩眼一抹黑。”

“就像是一直在西南改土歸流的官員,你讓他們去處置工商業等事,怕也處置不清楚。”

皇帝說完自己的想法,言外之意也就是,巴達維亞的事,雖然看著嚇人,但那時因為荷蘭國太小,兵太少了。

文登有小站大營,始終駐軍一萬五到兩萬的正規野戰部隊,還是海軍的駐地,6戰隊也有不少。

松江周邊如今也駐紮著八千人的野戰部隊,就是為了提防商人勢力過大的。皇帝是要松江的商人當做下蛋的雞、圈養的豬,自然要派人看著。

至於直隸,那就更不用說了。大順數量最多的野戰部隊,就駐紮在直隸地區。

在皇帝看來,瓦爾克尼爾的那番話,也確實有些可笑。

確實,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市場從開普敦到日本,甚至可以說巴達維亞的糖,佔到了全世界除東亞之外市場份額的三分之一。

問題是這麼大的規模,居然拉桿子起事的,也就幾千人。

就算那些人全都起事,也不過一兩萬斬木為兵的。荷蘭拉不出多少兵,覺得這就是個大事了。

對大順而言,一個世界貿易某商品三分之一產量的大行業,才不過這麼幾個人起事,有甚可怕?

三五千人的起義,多大點事?一個縣搞不好就能搞出一兩萬人的起義,而一個縣的地稅收入才多少?兩萬三萬而已。

如今軍改之後,兵強馬壯。

直隸地區將近十萬的野戰部隊,會怕幾千人的起義?松江地區的八千野戰部隊,以及文登威海大營的萬五野戰部隊,一旦現了起事的苗頭,可以直接彈壓。

皇帝至今還不知道,真正可怕的東西在哪,即便只是隱約摸到了一點邊緣,卻還沒有那麼清楚。

大順從立國開始,對工商業的政策也算是相對寬鬆,棲霞地區的大量金礦業,就能看出來大順不擔心所謂的“好勇鬥狠之徒聚眾恐生事端”。

拿這個嚇唬大順,是嚇不住的。

而真正可怕的、要大順王朝老命的、會讓小農破產、自然經濟全面瓦解的那些東西,劉鈺一直藏著掖著不讓皇帝看到苗頭。

瓦爾克尼爾想嚇唬大順的想法不錯,但他是荷蘭人,不是天朝人,根本不懂天朝皇帝到底在怕什麼。

劉鈺琢磨了一下這幾個地方,忙道“陛下聖明!如此,可保萬無一失。”

心裡則想,刨去文登那個特使的畸形軍營經濟繁榮,只允許在松江和直隸興辦新興產業,也足夠了。

松江有水運、海運優勢,是輕工業中心。直隸周邊就有大煤礦、北邊還有完全能控制住的大鐵礦,基本上啥新興產業的材料也不會缺。先放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放在皇權指揮的精銳野戰部隊的監督之下,反倒是最危險的地方反而最安全,可以慢慢的、偷偷的長大。

戶政府尚書亦道“臣以為,陛下之見識,實在深遠,臣等著實不及。如此一來,既可以不至事情難以控制,又可使得官員得以學會處置,更可使得不至過分壓榨。而且,日後士兵退伍,亦可有事可做,不至無業而生事。”

皇帝卻立刻搖頭道“凡退伍之士兵,若無產業,則或朝廷出錢使之移民西域、鯨海而墾荒。此事萬不可糊塗!”

“海軍退伍之人,可隨船經商、出海。”

“然6軍退伍之人,寧可多花錢移民,使之務農有業、或置永業田、或為戍邊之府兵籍、或為良家子籍,斷不可為圖一時之方便入廠為工,而留大患於將來。”

“此外,松江的八千駐軍,日後要注意輪換。要以家產為自耕農者、府兵、良家子為上佳。不可用災民募兵鎮守。”

喜歡新順173o請大家收藏新順173o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有一個小黑洞

隱身蠍子

這個明星有些鹹魚

在鄉下

我能吃出超能力

安靜的岩漿

攻克柏林:二戰目擊者

郭亮

鬥羅之酒神

龍行川

一槍縱逍遙

江中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