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七八章 最終的鬧劇(四),新順1730,望舒慕羲和,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奈何,這些真正有用的東西,歷史上傳進來的時候,已經太晚了。

而劉玉,靠著“學一半、說一半”的逆練手段,擴軍、備戰、造艦,利用波蘭王位繼承戰爭、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第二次西里西亞戰爭和英法印第安戰爭的機會,為大順拿到了商業霸權和軍事霸權。

依靠著大順的白銀“匯率”,和“因為白銀貨幣稅而導致的小農不得不展副業”的極強手工業,拿到了“資本主義是怎麼來的”所需的一切。

那麼,於此時,於大順而言。

自由貿易好不好?

好。

可是,如果沒有法國盟友、沒有歐洲的矛盾,大順沒有12o艘戰列艦、4oo艘各種輔助船隻和次級艦,能讓在七年戰爭期間能憋出來1oo艘戰列艦的英國政府,取消《17oo、1721棉布禁止令》嗎?

中國在18oo年,沒有中間選項。

要麼,狂造1oo艘戰列艦、4oo艘輔助船,打到歐洲去,開關貿易。

要麼,口岸通商,歐洲買什麼、自己賣什麼。

因為……印度的棉紡織業,並不比中國差太多,依舊是可以碾死歐洲的存在。

吞噬

東印度公司,可以去印度買布,回歐洲賣,把財富、資本集中到少數人手中。印度對歐洲資本,是有利可圖的——買外國貨,賣給本國人,也是有利可圖。

而對中國而言,成本和收益,其實並不成比例。因為,中國這邊,沒有一個“買印度布,賣給本國人”的有利可圖的中間過程。

也就使得,要麼,在開國之初,開拓時候,下南洋,硬剛奧朗則布的莫臥兒帝國。

要麼,就只能等著歐洲買辦因為有利可圖,一點點在印度站住了腳跟。

但是,開國之初,即便下南洋、即便出了個天才皇帝,去硬剛奧朗則布的莫臥兒,勝算幾何?投入多少?多少年能收回本?

英國在印度站穩腳跟,是“買辦”的勝利。但其本質,也是英國生產力落後的勝利。

但凡曼徹斯特的棉紡織業水平,不要說趕上松蘇,就是能趕上魯西北,東印度公司買印度棉布的貿易,就得讓東印度公司的所有股東,把褲衩賠進去。

靠著人民的勤勞、兩千年手工業的積累、小農經濟下的白銀貨幣稅倒逼小農展副業的“無意識的經濟政策”、以及物價革命傳導的最遠一環,大順用海軍拿到了商業霸權,也即拿到了手工業時代的工業霸權。

但是,這是不是說,大順這邊,就非常喜歡自由貿易?或者說,把自由貿易,視作政治正確?

顯然,這又不是的。

因為,在18世紀、19世紀,資產階級的任務是什麼?

是塑造一個世界市場。

而,簡單的“集合”數學,就可以知道,“國內市場”,包含在“世界市場”之內。

一個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國內市場”,如果並不在這個“世界市場”之內,那麼這個“世界市場”,就是無意義的、不成立的。

那麼,對大順而言,“國內市場”,到底是個什麼問題?

自由貿易,對大順又意味著什麼?

只以太子之前折騰過的湖北為例。

靠著川鹽入楚、楚布入川,靠著四川不適合種棉花而江漢平原適合種棉花的地理區別,湖北的棉紡織業這些年有所展。

可是,即便有所展,爭得過鬆蘇?

論糧食。

歷史上,從滿清中期開始,湖北的糧食就已經不能自給。

而松蘇,靠著劉玉的帝國主義手段,拿到了南洋米、東北高粱,穀賤傷農到農民開始大規模棄稻卻依舊能夠利用海運保持米價低廉。

湖北怎麼比?

論棉花。

歷史上,江漢平原的棉種改良,經歷了多久?一直到北洋時代,官員都無奈感慨“欲改良棉種,唯有靠大災之後,赤地千里,徵收土地方可”。

而松蘇地區,外有爪哇棉和印度棉,北有鹽改和漕運改革前後劉玉前前後後屠殺鎮壓了七萬鹽工鹽戶起義後的兩淮草蕩圈地。

湖北怎麼比?

論市場規模。

歷史上,江漢平原的棉紡織業,一靠本省市場,二靠四川市場,再多的也就擠不出來了。

而松蘇地區,遼南那邊試種棉花,直接被劉玉掃了個乾淨,徹底廢掉了遼地自己種棉的可能;南洋一戰,直接接管了荷蘭東印度公司依託印度蘇拉特棉紡織業塑造的南洋棉布市場;一戰之後,更是讓大順的棉布成為了西非的“哀傷之布”,成為了西非奴隸貿易的藍色眼淚。

正如拿三的《甜菜疙瘩問題》裡,用法國本土甜菜和法國殖民地的甘蔗舉得那個例子——這幾乎可以視作,大順松蘇棉紡織業和湖北棉紡織業的一種翻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秦時明月之諸子百家

溫世仁

倚天屠龍記

金庸

他總想親我

顏溫

替嫁後我笑得想死

明桂載酒

大跨界

一塵兮

我成了反派大佬的小祖宗

柒月鯨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