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先洞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2章 班師途中,興漢使命,開先洞人,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也太可怕了,脫離百姓,這不是我想要的。

東方月說“王爺,咱們都回不去了。”

你每年接見的那些百姓,雖然說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但是他們都來自於最底層,能夠知道百姓的真實需求。

透過他們,你可以明白地方上的社會生態。

沒有什麼政策可以照顧好所有的百姓,能夠讓九成以上的百姓安居樂業,就是最好的政策。

就拿東方家族來說,傳承幾千年,也沒有摸索出絕對公平的家規來。

更不用說包羅永珍的興漢國,就拿烏桓人和鮮卑人來說吧!想要吃飽穿暖,就得“講漢語,進漢食,行漢禮”。

否則的話,是沒有資格享受與漢人同樣的福利待遇的。

當然了,對於那些有條件堅持個性的烏桓人,興漢國可以給予包容,卻不會特殊照顧。

就拿市場上的日常交易來說,不精通漢語的人,吃了虧也是自找的。

興漢國各級政事堂,可不會給那些不會講漢語的人開後門。

劉正說“互相尊重和文化認同,是興漢國的立國之本。”

對於鮮卑人和烏桓人的個性,興漢國講究的是不支援,也不反對。

同一個地方,同一套法律,對於作奸犯科的人,一律嚴懲不貸。

要是有人不瞭解法律而吃了大虧,那就怪不得別人了。

劉正的想法很簡單,順從者昌,逆行者亡。

興漢軍是保護興漢國百姓而存在的,至於那些遊離於興漢國政策之外的人,沒有人會在意的。

軒轅無雙說“王爺,興漢國已經擔起了教化天下的責任。”

只要堅定不移的走下去,就一定可以獲得成功的。

興漢使命,就是讓華夏民族的光輝,榮耀整個天下。

大草原上築城,不僅可以光大華夏的旗幟,還能讓華夏文明輻射整個地區。

軒轅家族留下了炎黃子孫的傳承,真正認可的卻只有長城之南的華夏人。

如今築城留根的做法,會讓華夏一統的興漢思想,在大草原上生根芽。

無論是漢人,鮮卑人,烏桓人或者是高勾麗人,都會有一個共同的稱呼——那就是“華夏人”。

興漢國中,華夏民族,人人平等。

劉正說“無雙,你的這個想法很不錯。”

可以聯合蔡大家,把關於華夏的傳承,進行充分的史實論證。

凡是有資格列入華夏民族的,都可以包羅進來。

興漢軍是興漢國的保護傘,也是華夏民族的守護力量。

擁有兩千四百萬百姓的興漢國,有資格塑造華夏人的新形象了。

軒轅無雙說“王爺放心,天上地下,唯我華夏永恆。”

炎黃精神,華夏命脈;五湖四海,皆屬神州。

我一定會找到華夏的精神之源,配合蔡大家寫出傳世巨著來。

呂布說“王爺,為華夏而戰,是我最大的心願。”

我已經老了,就讓我培養出一批優秀的子弟兵來,代替我征戰沙場。

幷州鐵騎的旗幟,將會飄揚在北海之上。

劉正說“五原侯,征戰十幾年了,咱們都沒有辜負華夏這個民族。”

這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幷州鐵騎於華夏神州,是有大功的。

你們都是值得尊敬的人,華夏民族不會忘記幷州鐵騎的付出。

興漢國的榮耀,是興漢軍將士用犧牲換來的,這其中也有幷州鐵騎的功勞。

呂布說“希望姜伯約可以扛起幷州鐵騎的大旗,繼續為開拓大草原做貢獻吧!”

王爺替幷州鐵騎選定的未來,讓我無話可說。

這就是幷州兒郎的宿命,我帶著他們闖蕩了二十年,總算是沒有辜負“幷州鐵騎”這面旗幟。

將來見了義父,我也可以理直氣壯的回話了。

義父的兩大心願一是將幷州鐵騎揚光大,二是讓幷州鐵騎吃飽穿暖。

如今在王爺的英明領導之下,這兩點都實現了。

我也就沒有什麼遺憾了。

呂布的感慨,讓劉正看到了幷州鐵騎的締造者丁建陽公的宏圖大志。

喜歡興漢使命請大家收藏興漢使命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法則之上,登峰之人

作家MCnd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