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先洞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57章 長安豪宴,興漢使命,開先洞人,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青蓮怒道“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縱是做錯了,亦有俠骨香。恰逢其會,立場不同,雖無錯,亦該死!”

眾人返身,再度殺入敵營。齊心合力,誅敵酋欽陵於陣前。

欽陵怒道“我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盡公不敢顧私心。自問無錯,卻遭屠戮,蒼天何其不公?”

劉正懟道“你求小道,便毀大道。雖一心向善,卻事與願違。多少百姓因你而死,多少戰事因你而起。你以為的善,卻讓長安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唯有舍小道而成全大道,方是人間正道。”

欽陵聞言,心氣漸平,呼吸漸止,與世長辭。

敵酋已死,敵軍戰意頓消,退兵僅在旦夕之間。

長安豪宴任務完成,龍軍眾人在戰鬥中明悟了一個道理。世間諸事本無對錯,當做裁判的人選擇了立場之後,自然也就分出對錯了。

換句話說,就是主宰規則之人的立場,決定了一件事情的對錯。這樣的真相很殘酷,然而這就是事實。反過來說,沒有立場,就不用分對錯了。

然而人們做事之前,往往會被迫選定立場。可是這種立場又與強者背道而馳,自然就會做得越多,錯得越多。

欽陵的錯誤,其實不在於決策本身,而是長安城的強大,導致了他做什麼都會錯。

世人可以同情和理解欽陵,卻沒有幾個人會支援。畢竟長安百姓的幸福與安寧,才是當世強者需要維護的東西。

李青蓮問道“劉城主,欽陵的努力沒有錯,為什麼卻讓雙方百姓同時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呢?”

劉正嘆道“欽陵之失,在於實力不及長安,卻硬要與長安爭奪話語權。長安不願妥協,你我這樣的有識之士也不可能妥協。如此一來,那就只能用武力說話。可是戰爭從來都不只是決策層的問題,還有那些被動綁上戰車的人,根本就無法拒絕被強加的命運。執行層努力過了,也奮鬥過了,當然不願意承認技不如人,於是就把鍋甩給決策層的某一位。掌控層還想繼續讓執行層做事,自己又不願意扛雷,於是就來個死無對證的決策層背鍋,剩下的人則是繼續掩耳盜鈴的得過且過。”

就在這個時候,長安城中傳出訊息,長安掌控者與雪山掌控者會晤,雙方達成和平共處協議。只不過簽訂協議的前提,就是必須要把刺殺欽陵的人交給雪山處置。

長安掌控者佔據了主動權,當然不肯讓步。雪山掌控者只得退而求其次,就是長安方面不得重用刺殺欽陵的人和勢力。

長安掌控者很痛快的答應了,畢竟任用李青蓮,就會打破原有的朝層格局。反正事情已經搞定了,就坡下驢才是最聰明的做法。

朝臣中倒是有人替李青蓮鳴不平,長安掌控者一本正經的問道“愛卿,你自己告老還鄉,把位置騰出來給李青蓮好嗎?”

那人一聽就急眼了,說句公道話又不要錢,反正上下嘴唇一張一合就那樣出來了。可是主持公道就不一樣了,還得搭上自己的位置,損失自家的利益,這就沒什麼好掂量的了,直接放棄,然後就心安理得的袖手旁觀。

其他朝臣見狀,也就不敢開口了。畢竟一開口就得利益受損,還不如順水推舟,讓李青蓮自己怨恨雪山掌控者。至於欽陵之死創造的新利益,就由長安眾人心安理得的接收了。最多就是在吃飽喝足之後惋惜一番,以彰顯自己的公平和正義而已。

有朝臣為了名正言順的瓜分新利益,更害怕李青蓮返回長安攪風攪雨,於是就藉口青蓮居蓄養刺客為由,直接武力搗毀青蓮居。

李青蓮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有用的時候就是座上賓,用完之後便棄之若履了。

正在青蓮居等候封賞的眾人,莫名其妙的遭遇了突然襲擊,龍軍可不是打不還手的乖寶寶,拿起刀槍奮起反抗。

李青蓮大聲疾呼“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城主,命令眾軍放下武器,引頸受戮,史書自有公道。”

劉正拒絕說“龍軍立世,從來都沒有坐以待斃的習慣。我等出城殺敵,不受獎賞也就罷了,還要遭遇這等無理屠殺,那就只能抗爭到底了。”

李青蓮無奈,只得以青蓮居主人的身份宣佈放棄青蓮居。

如此一來,龍軍就失去了繼續堅守青蓮居的理由。名不正則言不順。

桑芸向劉正彙報說“城主,任務性質生變化,由於李青蓮宣佈放棄青蓮居,龍軍在長安城中的落腳點變成了非法建築,青蓮居的防禦力直接下降為零,堅守消耗增加9o%。”

劉正無奈,只得退出青蓮居。

喜歡興漢使命請大家收藏興漢使命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凨

破楚

竊國公子

南瓜海帶

我是劍侍

夏子羽

向天記

說故事的星星

幽藍守護者

千斤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