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一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卷十七酒煮江山 2365章 沒錢了,煮酒點江山,江南一夢,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一戰胡憂和非盟只獲得了半個勝利。

江念祖沒有能幹掉,江念祖的部隊也幾乎是毫無損,可是胡憂成功的把畢克林給拉了過來。畢克林的手裡可是有七萬部隊,與這七萬機甲處於敵對狀態和成為同一戰線的戰友那可是完全不一樣的。

七萬機甲,一進一出可以看作是十四萬,甚至是更多的戰力。從這個方面來說,胡憂是獲得了勝利的。

隨著胡憂走進非盟的時候,畢克林心裡有幾分忐忑。對於自己曾經對這裡帶來的苦難,他心中有幾分不安。雖說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無論對錯,都可以推說是依令而行。可是做過的那就是做過的,沾著血的手並不能因為說是執行命令而變得乾淨。

當看到阿布的熱情之時,畢克林暗自在心裡鬆了一口氣。事情看來並沒有想像之中的那麼糟糕,至少在阿布的眼中,畢克林沒有看到敵對的恨意。

阿布應該有恨嗎?

應該。

不只是應該,阿布對畢克林確實是懷有恨意。但是此時的阿布知道,哪怕是再怎麼恨畢克林都好,在這一時刻,他必須把心中的恨意給深藏起來。

無論是從整個非盟出,還是從個人形勢出,有畢克林的加入,那是一件大大的好事。除非阿布的腦子進水失去了思考的能力,要不然他絕對應該知道自己要怎麼做。

“好,從今天開始,大家就是一個戰壕裡的戰友。”

胡憂看畢克林和阿布之間並沒有生任何他不想看到的意外情況,心裡也略安心下來。畢竟人都是有感性和理性兩種情緒的,很多時候就算是理性知道怎麼做才是最好的,感性這一關確無法過去。阿布的年輕讓胡憂擔心他的感性要在理性之上,就算是明知道畢克林的加入大有好處,也將他拒之門外。

也許有人覺得胡憂的擔心的多於的。但是有過和胡憂同樣多經歷的人卻知道胡憂的擔心不無道理。記得有一個故事曾經記錄著這麼一個讓很多人不解的細節,說有一個地方突然生了大地震。周邊的人揚共助的精神,組織了大量的物資和人手準備去援助,可在這樣的時候,生地震的那個地方的領導人,卻出宣告——除了慰問信,他們什麼都不要。

這是怎麼說的呢,難道說那個地方的領導人不知道有大家的幫助可以減少更多的傷亡。又或是他們認為給被壓下建築物之下的老百姓讀幾封慰問信就能讓他們減少痛苦,甚至是像孫悟空那樣直接從地底下蹦出來?

大多事有性理的人,都想不通這樣的事為什麼可以出現,可它偏偏就出現了。這上哪說理去?

這就是感性戰勝理性的最好證明。那些領導人的腦子並不是進了水,而感性戰勝了他們的理性。

江念祖部隊撤走,畢克林七萬機甲加入反戰。非盟似乎一夜之間就轉危為安了。雖然對之前的敵人成為戰友多少不有些不太自然,可是大多數人都知道,這是一件好事。

感覺危機已經過去的老百姓又迴歸到了以前的生活。工廠恢復了生產,小商販也再一次回到他們熟悉的街頭巷尾,除了在戰爭之中失去產業和親人的那一部份人之外,在大多數人眼裡,戰爭恐怕是那真實而又刺激的電影。隨著電影的劇終,一切又歸於平靜。

老百姓有老百姓的生活,他們的想法也就是能決定他們的生活,對於像大到非盟這樣的組織,他們是無法決定任何事的。

胡憂、阿布、畢克林等人又再度坐在一起,他們才是真正能決定非盟走向的人。畢克林加入反戰已經有近十天的時間了。十天的交溶讓他對非盟有了一個全新的瞭解,也讓他慢慢的適應了非盟的生活模式。

今天的會是以胡憂的名議起的。江念祖撤兵十天,沒見有新的動作。美盟和蘇盟方面也挺平靜,戰在非盟的角度上說看,暫時沒有生大型戰事的可能。

既然是這樣,胡憂就應該考慮撤軍回華夏聯盟了。他這一次出兵完全是為了幫非盟抵抗兩盟對非盟的入侵,現在目標已經算是達到,胡憂沒理由還呆在這裡,華夏聯盟才是胡憂的跟本。對於這一點,胡憂比誰都要更加的清楚。

胡憂的提議是帶本部的一萬機甲撤出非盟,而畢克林的七萬機甲則暫時留在非盟,這來的安排一來可以增加非盟的軍事力量。如果再有戰事,畢克林的部隊就可以幫上大忙。另一個方面,也算是給畢克林找了一個安頓部隊的地方,畢竟華夏聯盟目前的形勢也不是那麼好,如果胡憂把畢克林這七萬機甲帶回華夏聯盟,弄不好就得出問題。主要是各個軍團長那裡就不大好解釋。華夏聯盟可不缺兵,帶七萬機甲回來,這是做親兵還是為掃清障礙做準備?

坐在胡憂這個位子,胡憂不能不多想幾分。他能成為華夏聯盟的總理,並不是因為得到了大多數軍方政要的支援,而是各方面鑑於形勢的妥協。胡憂要理不清這點,這個總理之位也坐不長久。

“我同意胡憂的提意,只不是知道畢克林將軍的意思呢?”阿布也知道胡憂不可能一直呆在非盟,要真那樣,胡憂願意阿布還不願意呢。阿布才是非盟之主呀,胡憂滯留不去,要做太上皇不成?

畢克林低調的笑道“我現在是無家可歸等待收留的人,阿布總理願意收留我們,我們自然銜草以報。”

這話說得清楚。你要收留,將來你有事我們就幫你,你要不收,那就另找地方呆。手裡有機甲有士兵,到哪不能活。

收留和留下,正是雙方都想要的,很快就達成了共識。

“那就這麼決定了。我們反戰陣線,唇齒相依。大家各自努力吧。”

胡憂領兵離開非盟那天,無風無雨,天上沒雲也沒有太陽,是一個不錯的天氣。

離開這片戰鬥過的土地,多少讓人心中略有不捨。不過回來的情緒很快就佔了上風。離家已經數歲,誰不想回到自己的土地,回到家人之中。

“兄弟們。回呀……”

一聲嘹亮的長喝,部隊啟程。在部伍中,有一隻特殊的小隊,他們身披白衣,機甲上繪著白花的同時還掛著素帶。這是一支靈隊。

戰爭結束,活著計程車兵要離開。犧牲計程車兵也要回家呀。他們是華夏聯盟的人,死了也同樣是,不過永遠的趟在他鄉的土地上。

“兄弟們,回呀……”

幾乎所有計程車兵都在心裡吶喊。他們似乎是在告訴戰友的隊友,又像是在告訴自己,這一戰打完了,是應該回家的時候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秦王殿下,你要逼死老朱?

王家溝的神

拯救大明:從大明最後十七年開始

牧者有神

位面之武夫皇帝

嘉陵小漁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