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3頁,殘雪自選集,殘雪,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由人類祖先就開始了的這種特殊的長年不懈的心靈勞動構成了人的歷史,這是比教科書上的歷史遠為深廣的另一種看不見的歷史,它來自於心的創造,對它的體驗也只有透過個體獨特的創造來達到,否則它就不存在。這種神秘的歷史,要由個人的創造來證實的內在的歷史,就是真理的母親,也是現實的根源。人可以運用它的寶藏來構造自己的《堂吉訶德》,只要人不停止創造和認識,人就同母親在一起。然而懷著這種嚮往的藝術家,註定了只能在地獄般的痛苦中煎熬一生,這痛苦是與生俱來的;真理之母橫蠻地否定他所有的創造物,逼得他盲目地奔突,但母親從不給他任何希望,只給予他剝奪。他感到母親靠近的瞬間,同時也就是他感到離母親最遠的瞬間,為著重返有關母親的記憶,人必須準備開始下一輪的創造,如此迴圈,直到藝術生命的限制使這種創造終止。然後另外的個體又重新開始,那種開始並不是繼續前人的事業,而是用新的體驗來顛覆前人的作品。這就構成了純藝術的未完成以及不完美的特點,因為它只是過程中的殘片,或者說對完美的渴求之資訊,人在這種殘缺之物中表達了他的渴求,但人沒有獲得他所渴求的完美。那本不朽的傑作《堂吉訶德》永遠在黑暗的最深處,它依賴於人藉助蠻力,藉助偶然性(靈感)將它一點一點地顯現。所以真正的藝術家在創作之際永遠擺脫不了對自己作品的厭惡,以及那種深入骨髓的羞愧感;他不得不將心中的理想與骯髒的世俗進行那種猥褻的交媾,這是惟一的獲得真理、皈依歷史的途徑。

博爾赫斯這一篇裡面那個梅納德,就是藝術家無比高傲、脆弱已極、又非常強韌的藝術自我,這個難以捉摸的精靈,生活在深深的苦難之中。她既熱衷於創造,又被創造所伴隨的虛幻感弄得失魂落魄;她藉助於世俗來超越世俗,因而永遠只能處於曖昧的身份中;她懷著實現不了的狂妄目標,卻只能在暗無天日的絕望中掙扎。她是藝術家心中永遠擺不脫的痛和滅不掉的渴望。藝術自我的這種處境是由創造本身的雙重性造成的:創造要求將一切不可能的變為現實,同時又要求對一切已實現的現實加以徹底的否定。梅納德的精神生活就是一邊緊張地創作,一邊偷偷摸摸地焚燒手稿。

讀書筆記(二)第228節 梅菲斯特為什麼要打那兩個賭(1)

梅菲斯特為什麼要打那兩個賭--讀《浮士德》

作為否定的精靈出現在劇中的梅菲斯特,一開場就同天主打了一個賭,他決心要運用自己全部的計謀與力量,將浮士德博士的靈魂弄到手,並使這個靈魂下地獄。"無人能探測其深淺"的天主同意了他的行動。梅菲斯特進入浮士德那哥特式的充滿頹廢的書房,透過辯論激起浮士德的好勝心,同他打了另外一個賭。這就是假如浮士德對生活滿足而停止了奮鬥,他的生命就得馬上結束。

一般的印象是,梅菲斯特是作為對生命的否定的角色而出現的,他同天主、同浮士德的較量是生與死、善與惡之間的較量。但這只是表面的印象。如果我悄芄黃瞥顧諄納緇崤?學的觀念,將作品作為一件藝術品來久久地凝視,就會感到那種膚淺的先入之見被徹底顛覆,作品的豐富層次逐一顯現。歌德在這部偉大的作品中要說的,是人性當中那個最為深邃的王國裡的事。那個王國又是無邊無際的,對它的探索,是一切優秀的詩人的永久的題材。

那麼,梅菲斯特,這個不可捉摸的、內心曲裡拐彎的角色,他為什麼要同天主和浮士德打那兩個賭?真的是為了否定生命的意義,否定人類的一切徒勞的努力,為了讓人的靈魂下地獄嗎?還是有不可告人的、正好相反的目的?為什麼他的一舉一動都如此的自相矛盾、不可理解呢?為什麼他的話語裡面,有那麼多的潛臺詞呢?他引導、協助浮士德所創造的、轟轟烈烈的生命形態所呈現出來的東西,到底是有意義還是無意義?他和天主、和浮士德,到底誰勝誰負?

第一次否定

在那古老的書齋裡,被種種先人和自己的觀念包圍著,不可抗拒的頹廢壓倒了浮士德,絕望之中,他試圖透過"魔術"(也就是藝術的體驗)來重新認識生活,認識人性的根源。他認為只有這樣,"我才感悟到,是什麼從最內部把世界結合在一起,才觀察到所有的效力和根基,而不再去搜尋故紙堆。"《歌德文集第一卷》綠原譯,15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這時他便聽到了來自靈界的奇妙的召喚,地靈向他揭示了他本身的力量,慫恿他開啟心扉,進入藝術生存的境界,用創造來啟用現存的一切,從中發現自然(靈界)的本來面貌。

但要找回生命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浮士德已經在觀念中度過了差不多一生,四肢已經麻術,感官總是關閉,尤其是那種出自理性的內在的否定力量,總是撲滅一切生的慾望。對於這樣一位精通一切觀念的博士,重新生活意味著孤注一擲,意味著同死亡晤面。被他從自己生命深處喚出的地靈,以它陰森的外貌,決絕的姿態,告訴他說:"你並不像我。"那就像一聲雷霆般的呵斥,打垮了浮士德的生的意志,也讓他看到人類認識的限制--人只能認識他能夠認識的東西,人的想像力是同地心的引力(世俗)妥協的結果。人並不像諸神,也不能像上帝那樣隨心所欲地創造,所以人永遠達不到終極的善與美,天生的缺陷限定了人苟且的生存方式。但這個奇怪的地靈顯然不要要打垮浮士德,而只是要啟用他。

不服輸的浮士德重又聚攏自身的意志。他知道真正的認識需要以身試法,人必須拼死去撞那地獄之門,才有可能找到通向永恆體驗的通道。裝毒酒的小瓶既可以給他徹底解脫(他如此厭倦這無聊的人生),又可以給他在臨死前領略最高生存的希望。他沒有真的死,只不過進行了一次死亡的演習。藝術的境界要求他活著來體驗死。情感上經歷了驚濤駭浪的浮士德,從此改變身份,開始了真正的藝術生涯。這也是地靈所希望於他的。

梅菲斯特在浮士德藝術生涯的出現了,一切都是那樣水到渠成。他似乎是浮士德下意識裡召來的,但也許是他策劃了浮士德內心的這場革命?不管怎樣,他馬上敦促浮士德去生活,並在那之後否定這生活;但他的原意又不是真正的要浮士德否定生活,而是一種不可告人的意圖。假如他要否定生活,最簡單不過的辦法就是當時跳出來慫恿浮士德喝下毒酒。

缺乏宗教信仰的浮士德在自殺表演中獲得了新生,他模糊地意識到自己的信念在天與地之間,於是重新感到了大地的引力,生活的喜悅,他趕跑了批判了理性,決心負罪生存。當他這樣做的時候,他卻發現自己並不能如常人那樣享受生活,兩股相反的力量仍在殊死扭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華娛之風起2005

樹下有隻貓

不怪他

睡芒

前男友哥哥是崽崽她爸

一籽亭

一代紅妝照汗青

惠太平

焰火之歡

韶添

娛樂圈天師+番外

清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