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藍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6頁,生娃是國之大事+番外,宣藍田,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個可不行。”唐宛宛忙叫丫鬟取了一個金元寶來給他,循循善誘:“這個也是金燦燦的。”

小孩搖搖頭,“就要鞋鞋。”

唐宛宛只好又叫丫鬟去她的衣箱裡取了一隻綴了金珠的繡鞋,笑眯眯遞給他:“這個吧,這個更漂亮。”

小孩瞅了瞅繡鞋,又瞅了瞅晏回腳上的金履,鬼精鬼精的,一眼就辨出了哪個更有價值,一屁股坐在地上,抱著晏回的小腿不撒手。

晏回蹙了眉尖,鄭重其事道:“你既為我大盛子民,便應循君民之道,沒有規矩成何體統?”

小孩眨著烏溜溜的眼睛仰頭看著他。

晏回頓了頓,又說:“天下諸禮,法度在先。念你年紀尚幼,童言無忌,朕就不怪責了。”

小孩照舊一臉茫然。

晏回深吸口氣,伸出一直蠢蠢欲動的手指戳了戳他胖嘟嘟的臉,指端陷下去一個小小的坑。晏回摸滿意了,這才義正詞嚴道:“不能給你。”

先前聽不懂,這句總算能聽明白了,小孩咧嘴“哇”一聲就哭了。唐宛宛直想揉額頭,湊過晏回耳邊無奈說:“不然陛下把鞋子給他玩一晚上,等找著他爹孃了再要回來就是了。”

晏回嘆口氣,腳上這雙底兒不乾淨,只好叫宮人去取一雙嶄新的來。

“謝謝大伯。”小孩抱著一隻大金鞋,立馬破涕為笑,開開心心跟著紅素去偏殿睡覺去了。

總算把人打發走了,唐宛宛爬上床長長舒了一口氣,半邊身子壓在晏回身上,癱成一個大字狀:“真累啊——”

晏回先前就蹙起的眉頭仍沒展開,語氣中充滿了憂國憂民的意味:“這孩子被長輩給慣壞了。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而高門大戶大都溺愛子女。莫怪這些年來科舉考出來的都是些寒門子弟,世家子女反倒愈發荒唐,這富貴窩裡頭長大的孩子最容易墮了性子。”

“人家還小呢!”唐宛宛不滿地拍拍他:“三歲啟蒙,這孩子頂多就是個三歲半的樣子,走路穩當說話利索,已經很聰明瞭呀。再說小孩子嬌氣一點有什麼不好的?就能逗這麼幾年,像我小侄子那樣再大一點的,人家都有一群小夥伴了,還不稀罕跟你玩呢。”

晏回又皺眉:“俗語說三歲看老,朕三歲時已經深明道理了,從不跟別人亂要東西。”

“陛下不是不亂要東西,而是天底下所有東西都放你眼前任你挑揀,陛下想要的誰敢不給?只要一個眼風瞥過去,就有宮人恭恭敬敬給你呈上來。”唐宛宛斜睨他一眼,“不然我明兒就去跟太后問問陛下小時候有哪些糗事,以後專門拿出來笑話你。”

晏回眼皮兒一跳,忙把這茬揭過去:“不早了,睡吧。”

唐宛宛剛合上眼,立馬一個鯉魚打挺坐起來了,苦著臉往床下爬:“我課業還沒寫呢。”

先是帶著孩子在學館前等了大半個時辰,本來回宮就晚了,一晚上逗孩子又逗得很開心,早忘了課業這回事了。

“都這會兒還寫什麼?睡吧,明早早點起就是了。”晏回又把人摁回了床上。

唐宛宛的課業到底還是沒能做成。次日她剛過卯時就起了,天還沒亮,正洗漱著便聽一旁的紅素說:“主子您可得快點,小少爺的爹孃找著了。”

唐宛宛忙問:“是誰家的孩子?”

“是邰家的重孫。主子可知道前些年豐南之戰,五十多歲仍披掛上陣的邰老將軍?小公子是他的重孫。”

紅素提起這事來也是哭笑不得:“昨晚宮門下了鑰,按例沒有腰牌是不能入宮的。邰老將軍愣是拿著太上皇親賜的尚方寶劍把宮門給叫開了,直把羽林軍嚇了個半死,生怕老爺子進宮是來斬奸宦的。”

“好一番說和,兩方才講明白。邰老將軍將尚方寶劍押在了宮門口,這才能叫人尋了道幾公公,又幾經周折才將奴婢喊了醒。那時已是寅時了,小少爺睡得香甜,冬夜風大,奴婢不好直接領著人過去,只好拿著陛下畫的小樣去給他們看。一家老小總算能放心,叫街上尋人的都歇了,現在邰老將軍一家還在保和殿旁的耳房等著呢。”

“你怎麼不喊我?”聽聞邰家人等了一晚上,唐宛宛連妝容都顧不上了,素面朝天地帶著孩子上了馬車,直奔前廷。

邰家是將門之家,家裡盡是一群武夫,索性不設族學,把孩子送去何家學館啟蒙。昨日派去接孩子的小轎在點心鋪子前停了那麼一下,書童去給他家小主子買了點心。直到回了家才發現轎子裡頭沒人了,兩個轎伕四隻眼睛愣是沒看到小少爺是什麼時候從轎子裡鑽出去的。

城北城南滿大街尋人,卻是壓根沒想到他家小少爺被唐宛宛帶回了學館門口,誰會想到一個小孩子能自己跑回學館去?家兵與門生打問了一晚上,總算從路邊小販的嘴裡聽著“有一群孩子跟著賢妃娘娘的馬車”這麼件事,這才讓老太爺帶著進了宮。

邰家少夫人抱著自家兒子哭得梨花帶雨,一旁的邰老太爺也偏過頭抹了抹眼睛,一家老小七八人跪在地上感恩戴德,一口一個“賢妃娘娘大慈大悲”,一口一個“感激不盡”。

聽得唐宛宛心虛得很,畢竟這孩子是跟著自己的馬車回來的,儀衛任由孩子們跟著從不驅散也是過錯,真要追究的話她也有點責任。

“快起來吧,本宮還趕著去學館呢,以後記得看好小公子啊。”唐宛宛匆匆叮囑了兩句,還沒上了馬車又折回來,拉著邰家少夫人到了一邊去,頗有些無奈:“小公子懷裡抱著的鞋是陛下的,這可不能帶走啊。”

邰家少夫人紅著眼睛連連點頭,目送她的馬車走遠。

太后聽了丫鬟們的學嘴,笑過之後只覺得心塞。

她自己拿著紙筆算了一算:邰家老太爺五十又五,兒子三十八,孫子今年及冠,重孫已經去唸蒙學了;而太上皇今年五十整壽,跟邰家老太爺沒差幾歲,晏回二十又四,孫子還沒見著影兒呢。

——跟自家差開了一個輩啊……

原先還告誡自己“不能急不能急,急也沒用”的太后確實受了大打擊,把身邊伺候的樂霽姑姑又派去了長樂宮,每天晚上給唐宛宛蒸一碗藥膳。

不多,淺淺一碗,宛宛本就年輕,氣血又足,不敢補得過了,藥膳中用的都是溫補之物。

太后娘娘心裡算得美:入冬好好養身子,年後懷娃娃,生娃娃的時候正好是秋天,那會兒生下的孩子不易生病,做月子也比夏天和冬天省心,真是再好不過了。

晏回還有點猶豫:“宛宛入宮才兩個月,母后您急什麼?她心性還不穩,這會兒就做娘有點早吧。”

為母的不都應該像太后這樣大事小事從不含糊的嗎?或是像唐夫人那樣關愛子女事無鉅細件件妥帖的。宛宛自己還是孩子脾氣,她要是做了娘,晏回腦中浮現的場景都是宛宛怎麼逗孩子玩,像昨晚那樣的,光是想想就覺得頭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百妖譜

裟欏雙樹

漢東趙瑞龍:堅如磐石,隻手遮天

人我兩忘

獨佔我,讓我宅[穿書]

醉書南飛

重啟1978

正神一

淘氣小皇子

二月蕭瑟

超級母艦

空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