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叄、雨落石出,案藏殺機:清代四大奇案卷宗,吳蔚,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乾隆四十二年(1777)六月,王廷贊正式接任甘肅布政使後,不但繼承了王亶望的那一套,還於上任後不久下令在原來多收的一兩雜費銀的基礎上又多收一兩銀子。當然,他新嘗做貪官的滋味,還遠不如王亶望老辣,多收了錢,表面若無其事,心中卻還是有所顧慮,生怕人們議論說閒話,便暗地派親信王長隨出去打聽監生們的動靜。

好不容易等到王長隨回到衙門,王廷贊迫不及待地問道:“監生們對收捐時加收一兩雜費銀可有異議?”王長隨笑道:“大人增添此項費用時便已經說明,這一兩銀子是專款專用,專門作為布政使司衙門紙張之用。監生們不過為朝廷多出一分力,怎麼敢有異議?”王廷贊這才放了心,點頭道:“如此就好,千萬別讓監生們說了閒話。”

王長隨道:“收捐一事,本是利國利民的好事,誰敢閒話!自大人上任以來,成效還在前任王亶望大人之上,如今不僅省去戶部每年撥白銀百餘萬兩的煩費,而且弊絕風清,倉儲充裕……”王廷贊卻有些不耐煩起來,粗暴地放下手中的賬簿,不再理睬王長隨,起身離開了大廳。

片刻後,王廷贊又轉身出來,釋出了一道令王長隨瞠目結舌的命令,即將各屬坐省長隨全部驅逐出蘭州城,其中幾個民憤極大的長隨予以逮捕監禁審查。更令人驚訝的是,這道命令後來還的的確確地執行了,可以被視做王廷贊由清官轉變為貪官過程中的最後一點掙扎。

此後,王長隨也恢復了王亮侯的本名,開始著手幫助王廷贊進行資產運營生息事宜(類似當今的投資),頻繁來往於西北和北方,他長隨的身份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

這一年的七月,甘肅累報捐糧七百多萬石。也就是說,王廷贊一上任就“成效卓著”,一個月就收了數十萬石的捐糧。遠在京城的乾隆皇帝終於再次對甘肅捐監起了疑心,特派刑部尚書袁守侗、刑部左侍郎阿揚阿到甘肅勘驗捐收監糧。

袁守侗,字執衝,山東長山(今山東鄒平)人。乾隆九年(1744)中舉人,後當過軍機處章京,久任吏、戶、禮、刑諸部侍郎、尚書,號稱清朝十大清吏之一。正因為他為官正直清廉,曾先後五次被乾隆皇帝派為欽差大臣,專門出京查辦封疆大吏和軍隊高階將領的貪汙案件。其經手查辦和參劾的重臣有云南布政使錢度,雲貴總督彰寶,原定邊右副將軍、一等侯富德等,這些人均因為被袁守侗查實罪行,相繼正法。乾隆皇帝派出這樣一位有極好反貪記錄的能臣前往甘肅,充分顯示出他的懷疑以及一定要了解真相的決心。

不料,之前曾經接受過王亶望賄賂的軍機大臣于敏中等人預先派人趕到甘肅向陝甘總督勒爾謹和甘肅布政使王廷贊報信。勒爾謹和王廷贊聞訊後大驚失色,經過一番商議後,立即開始行動,準備應付欽差的到來。他們先是東挪西借到了一批糧食,然後將這批糧食分成小份,運到各地州縣官倉。再派人將官倉糧垛的下面用鋪板架空,然後倒進一籮筐一籮筐的糠填實,只在糧垛的最上面撒上一層糧食掩蓋住糠。如此,經過一番緊張的忙碌,本來一粒米都沒有的倉庫裝得滿滿當當,“糧倉滿囤”,看上去絕無任何短缺情況。除此之外,他們還大做假賬簿,以應付檢查。

身負重任的欽差袁守侗和阿揚阿到達蘭州後,倒也盡忠職守,逐一封倉核對。但在勒爾謹、王廷贊等人的竭力掩飾下,一向精明幹練的袁守侗竟然沒有發現任何破綻,回京後還向乾隆皇帝奏稱說:“俱系實儲在倉,委無虧缺,並核對節年動用數目,亦相符合。”乾隆皇帝這才徹底釋疑,從此不再追查甘肅捐監一案。

轉眼到了乾隆四十六年(1781)三月,甘肅爆發了蘇四十三領導的回民起義。這場起義源於甘肅曠日持久的新教和舊教之爭。甘肅、寧夏、青海地區素來是回回人(回族)聚居區。最初,有甘肅安定(今甘肅定西)回回人馬明心(一作馬明新,經名易卜拉欣,又名穆罕默德召裴,道號維戛耶頓拉赫)在回教中創立新教,後到循化(今青海循化)撒拉族中傳教,影響很大。清廷歷來支援舊教,因此將馬明心驅逐回籍。但事隔不久後,馬明心又潛回撒拉族傳教,導致新教、舊教矛盾急劇激化,後來更是上升到武力械鬥。馬明新的得意弟子蘇四十三和韓二個率領一千餘新教眾攻入老教區,殺死了哈爾戶長韓三十八,公然與舊教爭奪地盤和信徒。

舊教教首見新教勢大,便派韓三十八的兒子趕去蘭州向陝甘總督勒爾謹求救。因為新教、舊教爭鬥已久,勒爾謹也沒有太當回事,事先沒有查明強弱眾寡情形,即派新任蘭州知府楊士璣(原蘭州知府蔣全迪已經調到浙江任寧紹臺道)會同河州副將新柱、臬司(按察使)福菘帶著四十餘名兵丁前往撒拉族地區查辦。

三月十八日,河州副將新柱先行前往舊教教區打探情況。新教蘇四十三等人聽說後,假扮成舊教,搶先出迎,想借機打聽官府的動態。新柱以為對方是舊教教徒,便表態說:“新教若不遵法,我當為汝老教做主,盡洗之。”(《循化志卷八回變》)意思是官府要為舊教做主,如新教不守法令、不遵約束,就將斬盡殺絕。蘇四十三等人聽了大為憤慨,決議武裝暴動,當晚殺死了新柱。次日凌晨,蘇四十三又率眾攻佔旗臺堡,殺死蘭州知府楊士璣等人,正式發動了反清起義。

三月二十一日,蘇四十三率兩千餘人攻佔了河州城(今甘肅臨夏東北),殺死知州周植和都司李琦等官吏,奪取了大批馬匹槍械。陝甘總督勒爾謹得知後大為恐慌,一面派西寧鎮副將貢楚克連爾率五百清兵扼守狄道(今甘肅臨洮),截住蘇四十三義軍歸路,一面急調固原、涼州、甘州、西寧、肅州五提鎮兵兩千人赴河州剿捕。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甘肅布政使王廷贊對回民起義事件也格外關注,雖然這並不是他的職權範圍。他接任布政使近四年了,毫無保留地繼承了前任王亶望的貪汙“事業”,但卻也從來沒有睡過一天好覺。眼看著原布政使王亶望升成了浙江巡撫,原蘭州知府蔣全迪調到浙江任寧紹臺道,原皋蘭知縣程棟捐官升為刑部員外郎,都是儘可能地遠離甘肅這個是非之地,愈發想要效仿這些“聰明人”,早日調離甘肅。如果這次平蘇四十三回亂有功,高升自然指日可待,也就可以早日離開甘肅了。

蘭州府通判謝桓見王廷贊在回民起義一事上格外花工夫,便出了餿主意:不如將當時正在安定老家的馬明心抓捕到蘭州,作為人質,這樣蘇四十三就不敢輕舉妄動。王廷贊聽了深以為然,立即札飭安定縣知縣黃道燛將馬明心及其兒子、女婿三人逮捕,並連夜押解到蘭州,關進大獄。不料,事態反而因此愈發激化。蘇四十三和馬明心的義女賽利麥(撒拉族人)等人聽說馬明心被官府逮捕後,立即率義軍日夜兼程進逼蘭州,並佔領了城西南的華林山。

三月二十七日,回民義軍兵臨蘭州城下。蘇四十三要求勒爾謹立即釋放馬明心,揚言若不依從,便要立即攻打蘭州城。其時,義軍有數千人,且士氣正旺,而蘭州城內空虛,只有清標兵八百名。勒爾謹和王廷贊都是虛有其表之徒,哪裡見過這等陣勢,嚇得不知所措。百無對策之下,勒爾謹只好一面派人緊急向朝廷求援,一面抱怨王廷贊不該抓來馬明心,以致引火燒身。這倒提醒了王廷贊,決意利用馬明心來退敵。

當時,蘇四十三正率軍猛攻蘭州城西門。王廷贊命人將馬明心押上城頭,用馬的兒子和女婿生命相威脅,要他勸蘇四十蘭退兵。結果,馬明心一出現在城牆上,城下的義軍立即都滾鞍下馬,向他跪拜,稱他為“聖人”,一起誦新教經。馬明心被逮捕後還遭受了苦刑,兩腮鬍鬚均被拔掉。城下義軍見他面容憔悴,均揮淚如雨,泣不成聲。於是,馬明心“俯向城下作番語數語,色甚厲,俄挽頭上巾擲城下”。

由於馬明心講的是“番語”,旁人不瞭解到底說了什麼,因而說法頗多。一種說法是馬明心遵從官府的要求,讓蘇四十三退兵,但因為距離太遠,蘇四十三沒有聽清;另一種說法是,馬明心不畏強權,臨危不屈,要求蘇四十三等人堅持抗清。但無論馬明心說的是什麼,城下義軍均是至恭至敬,尤其是揀到馬明心丟下的頭巾後均如獲至寶,爭相撫摩不已。王廷贊、勒爾謹等官員對此深以為懼,又見蘇四十三依舊圍城不走,擔心馬明心在蠱惑人心、妖言惑眾,一旦放虎歸山,勢必釀成更大禍亂,於是當眾將六十三歲的馬明心殺害。馬明心後被追尊為束海達伊,意為殉道者的領袖。

如此一來,事情再無斡旋餘地,蘇四十三率領義軍加緊攻城,要為馬明心報仇雪恨。王廷贊、勒爾謹等只能閉城苦守,等待援軍到來。此時,突然天降傾盆大雨,連日不絕,蘇四十三見一時無法得手,便暫時放棄攻城,率軍退駐華林山。甘肅官員素以“連年旱災”冒賑貪汙,值此關鍵時刻,竟然是一場大雨挽救了他們,這不能不說是極大的諷刺。

就在王廷贊、勒爾謹等人恃城與義軍對峙、惶惶不可終日的時候,清廷緊急調派來支援的大軍前鋒已經趕到蘭州。這前鋒不是別人,正是眷寵日隆的和珅。乾隆皇帝得知甘肅發生了回民起義後,立即派戶部尚書和珅為欽差大臣,率蒙古扎薩克親王拉旺多爾濟(娶乾隆皇帝第七女固倫和靜公主,公主為嘉慶帝同母姊)、領侍衛內大臣海蘭察、護軍統領額森特等人前去鎮壓。

和珅時年才三十一歲,可謂意氣風發。五年前,他不過是個普通侍衛,如今的他可是今非昔比,除了擁有戶部尚書的頭銜外,還兼任議政大臣行走、御前大臣、補鑲藍旗滿洲都統、正白旗領侍衛內大臣、四庫館正總裁,兼辦理理藩院尚書事。其升官速度之快,官階之高,兼職之多,權勢之大,令整個朝野為之側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年前,和珅還與乾隆皇帝成了兒女親家,他的兒子被乾隆皇帝賜名豐紳殷德(滿語為“富壽綿長”之意),指婚為十公主(即固倫和孝公主)的額駙。

固倫和孝公主為乾隆皇帝最幼女。按照清朝制度,固倫公主品級與親王相當,只有皇后所生之女才能受封,其他嬪妃所生之女只能封為和碩公主,品級只相當於郡王。和孝公主的母親雖然只是個普通妃子,但因為所生公主相貌酷似乾隆,最為乾隆所鍾愛,所以破例加封為固倫公主。乾隆甚至曾經對固倫和孝公主說:“汝若為皇子,朕必立汝儲也。”(清昭槤:《嘯亭續錄》,昭槤為努爾哈赤次子禮親王代善的第六世孫)和孝公主性情剛毅,好武藝,極富英武之氣,能挽十力弓,經常跟隨乾隆外出遊獵。尤其難得的是,她對其公公和珅的所作所為有十分清醒的認識,曾經對駙馬豐紳殷德說:“汝翁受皇父厚德,毫無報稱,唯賄日彰,吾代為汝憂。他日恐身家不保,吾必遭汝累矣!”

關於和珅受寵的原因,說法不一,這裡不多加討論,但自從他從侍衛中被乾隆皇帝慧眼識中後,終乾隆一朝,恩寵不衰。就拿乾隆皇帝此次派和珅到甘肅來說,和珅從來沒有帶兵打仗的經驗,而跟隨和珅出征甘肅的海蘭察、額森特等人均是身經百戰的著名猛將。顯然,乾隆皇帝派和珅到甘肅,意在讓他立功,打算藉此機會將其推上軍機處的寶座。

深謀遠慮的乾隆皇帝為了以防萬一,還特意下令正在浙江督辦海塘河工的大學士兼軍機大臣阿桂(滿洲正藍旗人,大學士阿克敦子)火速趕往甘肅支援。阿桂長期戍守西北邊疆,熟知兵事,戰功赫赫。當然,在刻意的安排下,和珅先行率軍趕到蘭州,打算在阿桂到來之前一舉剿滅蘇四十三,建立奇功。但他不懂軍事,貿然分兵四路進擊,其他三路分別由拉旺多爾濟、海蘭察、額森特率領,他自己親率一軍。不料其他三路均有小勝,唯獨和珅一軍在先勝的情況下冒險輕進,被義軍利用有利地形大敗,清總兵圖欽保也在此戰中陣亡。

敗績很快就傳到京城。和珅為了推脫責任,謊稱是海蘭察、額森特等人先戰取勝,沒有與他呼應,這才導致清軍受挫。本來乾隆皇帝心如明鏡,知道和珅不是塊軍事的料,現在又見他不肯承認過錯,勃然大怒,說:“伊二人(指海蘭察、額森特)先行打仗,並無不是之處,和珅邃行之章奏,豈行走遲延者反為功乎?若令朕顛倒是非,申斥無過之人,朕不為也。”嚴厲斥責了和珅,將其降三級留任。剛好此時阿桂抵達軍營,問起失利原因,和珅又謊稱是軍中兵驕將悍,不聽他指揮,才導致吃了敗仗。阿桂當即在轅門點兵,“每呼一將,調撥屯戍,輒應如響”。一旁的和珅見到阿桂軍令如山,眾將無不凜然奉令,臉色不禁越來越難看。偏偏阿桂有意問道:“諸將初不見其慢,上方劍不知誅誰之頭耶。”意思是說,我沒有看見哪位將軍如你所言簡慢不聽指揮,那麼尚方寶劍該砍誰的頭呢,暗指該對戰敗負責任的是和珅。和珅這才“戰慄無人色”,再不敢出聲。但自此以後,和珅對阿桂懷恨在心。

阿桂到達軍營後,措置始有條理,局面有所扭轉。乾隆皇帝認為阿桂“一人足辦賊,和珅在軍事不歸一”,下令將前線軍事交由阿桂全權指揮。和珅作為敗軍之將,在軍中威信全無,早就呆不下去了。乾隆皇帝也有相應安排,下諭說:“朕起鑾熱河,為期亦近,御前領侍衛大臣、軍機大臣等扈蹕者現亦無多,令和珅速行馳驛回京。”連乾隆皇帝都要為和珅找個冠冕堂皇的藉口下臺,他對和珅的寵愛由此可見一斑。

阿桂趕到甘肅後,清軍與回民義軍對峙的局面為之一變,回民義軍全面退往華林山一帶。阿桂派出重兵圍困華林山,斷絕了山上的水源,還拋投火彈,將華林山清真寺的房屋盡行燒燬。乾隆四十六年(1781)六月初,清軍冒大雨進攻,蘇四十三等在寡不敵眾的情況下,血戰而死。義軍全部戰死,無一投降者。蘇四十三起義雖然失敗,但回民新教創始人馬明心在回民中的巨大影響並未就此消失,此後百餘年的回漢民族糾紛即由此而起。

然而,朝廷大軍與一小撮散兵遊勇似的回民交戰,竟然吃了敗仗,還有一名正二品的總兵陣亡,顏面無存,總得要有人站出來背黑鍋。既然皇帝依舊寵信對吃敗仗負有直接責任的和珅,陝甘總督勒爾謹就該著倒黴了。乾隆皇帝盛怒之下,將火氣都發在了勒爾謹身上,認為他在馬明心、蘇四十三一案中坐失良機,辦理謬誤,致使蘭州被圍,天威受損,下令將其革職抄家,並立即押赴京師,等候處理。

在查抄勒爾謹家產時,發現金山銀海不計其數,這倒也不足為奇,令人驚訝的倒是在其管門家人曹祿房中抄出了近兩萬兩白銀及金器等物。後經審訊,曹祿供稱是歷年任管門家人時所積門包營運生息所致。乾隆皇帝為此特意下旨,命各督、撫、府、道今後概不許收受屬員門包,也不許設立管門家人。乾隆還強調此項規定要每年匯奏一次,如有陽奉陰違,仍蹈故轍,或經科道參奏,或於別事發覺,該督撫欺飾之罪絕不寬待。

勒爾謹被革職查辦後,甘肅省大小官員以王廷贊為首,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終日。眾人齊聚布政使司衙門蒞事廳,一起商議對策。只見王廷贊坐在椅子上,表情嚴肅,若有所思。其他官員圍在他的周圍,有的焦慮不安,有的失魂落魄,完全沒有了官老爺的威風勁兒。

等了半天,始終不見王廷贊開口,蘭州道道臺秦雄飛終於忍不住了,哭喪著臉道:“藩臺大人,您倒是想個法子呀!勒爾謹大人一倒,我們個個是危如累卵啊。”皋蘭縣現任知縣蔣重熹也問道:“是啊,藩臺大人。回亂尚未平息,蘇四十三到現在還佔據著華林山,皇上這麼快就下旨將勒爾謹大人革職查辦,會不會是已經發現了捐監冒賑的端倪?”眾人一時附和不已。王廷贊急忙道:“大家別慌!勒爾謹大人被革職,完全是因為蘇四十三的事,跟捐監無關。”

不料蔣重熹卻緊接著說出了王廷贊最擔心的問題:“勒爾謹大人這一去,還不知道下一任陝甘總督是誰。萬一……萬一……”他的話因為恐懼沒有說完,但言下之意卻是人人都聽明白了。不管新一任陝甘總督是誰,捐監冒賑的蓋子是捂不住了,唯一的方法,就是要將新總督拉下水,可萬一新總督是個清官,這可就難辦了。

眾人一時面面相覷,都將目光集中在王廷贊身上。王廷讚自己心中也是直打鼓,但還是強作鎮定道:“各位大人也別自己嚇自己了,我這就派人到朝中去打探訊息。大家先各自回去,等候訊息吧。”眾人這才略微放了心。

臨走前,秦雄飛又訕訕地道:“藩臺大人,現在您可是群龍之首,我們唯您馬首是瞻,您可千萬別拋下我們不管哪。”眾官員連連道:“是啊,是啊。”王廷贊擺擺手,不耐煩地道:“大夥兒放心,咱們是一根線上的螞蚱,誰也跑不了。”

眾官員又議論了一回下一任陝甘總督的人選,這才各自散去。蒞事廳中一下子靜了下來,王廷讚的心中卻開始翻江倒海。原本以為回回蘇四十三叛亂事件是自己立功的大好機會,可誰想到會造成如今的局面。現在倒好,該到朝中找誰打聽訊息呢?這個人必須得是自己人才行。于敏中已經於去年病死,是靠不上了。朝廷派來甘肅的大學士阿桂素有清名,斷然不可能成為自己人。尚書和珅年紀輕輕,正是皇上眼前的紅人,聽說他倒是貪財,可自己與他素無交往,而且正是此人在去年查處了雲貴總督李侍堯貪汙案。在這個關鍵時刻,還是要小心點好。那新一任的總督人選,會是誰呢?

關於于敏中之死,一種廣為流傳的說法說他其實是被乾隆皇帝變相賜死。當時于敏中患有小病,請假在家休息,乾隆皇帝派人送來人參等補品的同時,還有意賜了一床陀羅經被。陀羅經被又作陀羅尼經被,以白綾製成,上印藏文佛經,字作金色。在清朝時,只有王公重臣薨時皇帝才會賜此被。于敏中何等聰明,當即“悟旨”,知道皇帝希望他死,於是主動飲鴆身亡。乾隆皇帝賜病中的于敏中以陀羅經被確有實事,再聯絡當時朝中的局勢,這種說法推斷起來不無道理。當時和珅資歷尚淺,于敏中掌軍機首輔之位,權力極大,而當年乾隆皇帝正要南巡,大概不放心留于敏中在朝中,於是有意賜死,以絕後患。于敏中死後,乾隆皇帝還是做足了面子上的事,賜諡“文襄”,隆重祭葬,讓他入祀賢良祠,還寫詩痛悼說:“遺疏不堪視,輓詞哪可忘;悲今如伯施,述古嘆文皇。”事隔不久,于敏中之孫於德裕突然到官府控告堂叔於時和侵吞了祖父在京的資產,引起了乾隆皇帝的重視,結果調查之下,發現于敏中在京城和原籍江蘇均留有鉅額資產,值銀二百萬兩。乾隆皇帝震驚之下,將於時和發往伊犁充軍,于敏中遺貲中只留了三萬餘兩白銀給於德裕,其餘全部充公。不過對於已經死去的于敏中,乾隆皇帝特意諭示要保全他的名節,不必再追究生前之罪。一直到後來甘肅捐監冒賑案敗露,王亶望供認曾向于敏中大行賄賂之事,這才惹怒了乾隆皇帝,削奪于敏中子孫的世職。後來又將於敏中撤出賢良祠。

正苦思無策之時,王亮侯疾奔進來,嚷道:“有訊息了!新一任的陝甘總督是李侍堯!”王廷贊大為意外,幾乎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什麼?李侍堯?”

難怪王廷贊感到震驚了,這李侍堯因為犯了貪汙罪,被判“斬監候”,正在刑部坐牢。李侍堯本人出身名門,頗有來頭,其四世祖李永放為清朝開國元勳,娶努爾哈赤孫女,稱“撫順額駙”。他本人“短小精敏,過目成誦。見屬僚,數語即辨其才否。擁幾高望,語所治肥瘠利害,或及其陰事,若親見,從皆悚懼”。如此精明幹練、才略出眾的人物,自然深得乾隆皇帝倚重,先後被委任兩廣、湖廣、雲貴總督。

此人能幹歸能幹,卻也是大貪官一個。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皇帝派和珅為欽差大臣,查明瞭李侍堯在雲貴總督任上貪贓枉法的事實。和珅建議將李侍堯“斬立決”。乾隆皇帝愛惜李侍堯才幹,有意網開一面,故意不批准“斬立決”的決議,讓和珅等人再行商議。安徽巡撫閔鶚元領悟了乾隆的本意,上書奏請說:“侍堯歷任封疆,幹力有為,請用儀勤議能之例,寬其一線。”乾隆皇帝遂順水推舟,施予特恩,改判李侍堯為斬監候,不過也是監而不斬,只將他家產籍沒,囚禁在刑部大牢之中。結果離他被定罪不到幾個月時間,便被選中代理陝甘總督,東山再起,重登封疆大吏的位子,由此可見乾隆皇帝對其人的器重。

確認了李侍堯確實就是新任署理陝甘總督後,王廷贊倒感到希望來臨了,因為李侍堯從來就不是什麼清官,也許完全可以用當年王亶望拉勒爾謹下水的方法,如法炮製地拉李侍堯下水。不料剛剛將這意思一說出來,王亮侯立即連連搖頭道:“藩臺大人萬萬不可如此!他李侍堯當然不是清官,不過,我們卻絕對沒有辦法拉他下水。”王廷贊奇道:“為什麼?”王亮侯道:“大人想想看,李侍堯本來是被判了死罪的,現在皇上格外開恩,讓他來代理陝甘總督,他心中感激聖恩,必然傾盡全力辦事,以求將功贖罪。以他的性格和手段,一旦發現了蛛絲馬跡,非查個水落石出不可,最後還要巴不得我們這些人個個人頭落地,這樣方顯得他辦事精明。”

王廷贊恍然大悟,暗罵自己糊塗,見識尚且不如一個長隨。他想了想,又徵詢地問道:“那依你之見,該如何是好?”王亮侯微微一笑,道:“既然是李侍堯來代理陝甘總督,且無法為大人所用,大人當然就要去找李侍堯的仇家來幫忙了。大人想想看,如今普天之下,李侍堯最痛恨的人是誰?”王廷贊眼睛一亮:“是和珅。”

和珅此時眷寵正隆,之前將雲貴總督李侍堯拉下馬,就連李侍堯在京師中最豪華的一處宅邸也被乾隆皇帝賞賜給和珅作為十公主府邸,二人由此結下了不解深仇。但和珅剛剛吃了一場敗仗,又被阿桂挫了風頭,實在沒有顏面在甘肅多留。剛好乾隆皇帝讓他護駕熱河,正要順勢打道回京之際,王廷讚的使者王亮侯攜帶大批禮物到了。寥寥幾句交談,精明的和珅便明白了其中的究竟。對於這送上門來的大禮,他當然沒有理由拒絕,還欣然表示願意為王廷贊出謀劃策,指點迷津。

之後,和珅攜帶著王廷贊奉送的大批禮物返回京城,王廷贊則按照和珅的指點,一面將賬簿改頭換面,儘量減少破綻,一面主動上奏朝廷說:“臣歷官甘肅三十餘年,屢蒙皇上格外開恩,不次擢用,薦歷藩司,任重才庸,涓埃未報……在用兵之際,需用浩繁,臣情願以歷年積存廉俸銀四萬兩,繳貯甘肅藩庫,以資兵餉。”

當時,清廷為了平定蘇四十三,急調連城、涼州、陝西等地清兵馳赴甘肅,數萬大軍會聚蘭州,軍費兵餉一時間就成了大問題。和珅給王廷贊出的主意,就是讓他趕緊主動捐出一些錢來,資兵餉,賑貧民,博取名聲,以掩人耳目。

然而,急於擺脫困境的王廷贊實在是太急於求成,太急於邀功了,一下子就捐出了四萬兩白銀,殊不知這樣反而自曝其短。清承明制,官員俸祿微薄,一品大員一年俸銀僅有一百八十兩、祿米一百八十斛。布政使為從二品,一年的年薪只有一百五十五兩、祿米一百五十五斛,就算加上養廉銀,也決計不超過萬兩。王廷贊當上布政使不到四年,要支付歷年辦公、家用開支,已經是不小的數目,卻能一下子拿出四萬兩銀子來充軍餉,家道如此充裕,實在令人起疑。乾隆皇帝看到王廷贊請資兵餉的奏摺後,表面上嘉獎王廷贊忠心可嘉,但心中卻已經開始犯嘀咕。不過此時,他還沒有馬上想到這四萬兩銀子會與甘肅捐監有關。

清朝官員俸祿低微,導致了大小官吏普遍貪汙受賄的狀況。雍正皇帝即位後,為了根治日益敗壞的吏治,建立了“養廉銀”制度,即對各級官吏實行“低俸祿,高養廉”的政策,在俸祿外增發數額較高的生活補貼金,以使“各官俱有養廉足資”,希圖以此來杜絕貪汙。養廉銀的數額大大高於正俸,多出數十倍甚至百數十倍。據《大清會典》所載:地方官員中,總督養廉銀一般為一萬三千兩到兩萬兩,巡撫為一萬到一萬五千兩,布政使為五千到九千兩,按察使為三千到八千兩,道員為一千五百到六千兩,知府為八百到四千兩,知縣為四百到兩千兩。

恰好在這個時候,和珅回到了京城。他擔心被乾隆皇帝切責遷延誤事、貽誤軍機,煞費苦心地為自己尋找藉口。他當然不敢再說是海蘭察、額森特等勇將的責任,於是改口說一進甘肅就大雨連綿,勢甚霶霈,連綿不止,道路泥濘,導致大軍難行、戰事不利。與和珅不謀而合的是,大學士阿桂也因為怕被冠上“師久無功、難辭其咎”的帽子,從前線上奏摺訴苦,說甘肅當地“大雨竟夜”。乾隆皇帝何等精明之人,一下子就想到過去幾年甘肅年年上報旱災、申請用捐監糧賑災,為什麼單單今年多雨水?再看看甘肅近來發生的事情:陝甘總督勒爾謹管門家人曹祿房中即抄出兩萬兩白銀,甘肅布政使王廷贊主動捐銀四萬兩做軍餉,這些銀子肯定不是正常渠道得來的。而就在不久前,浙江還發生了一件大事:王亶望主動獻銀五十萬兩,充修建海塘公費。因為王亶望剛剛被人參過,如此巨大數目的銀兩,如果得自浙江巡撫任上,必然早被人揭發了,只有一種可能,這五十萬兩白銀來自王亶望的甘肅布政使任上。三事聯絡起來,乾隆皇帝終於開始疑心甘肅捐監一事定有重大弊端。

在乾隆皇帝對甘肅捐監一事起疑心之前,王亶望已經因為其他事情失去了乾隆的信任。乾隆四十五年(1780),號稱中國歷史上最能花錢的乾隆皇帝再次南巡。時任浙江巡撫的王亶望知道皇帝性好揮霍,喜歡講排場,為了討好乾隆,不惜花費巨資大修特修樓臺殿閣,張燈結綵,備極方物。其奢侈程度,就連乾隆皇帝看了後也覺得實在過分,特意說:“省方問俗,非為遊觀計。今乃添建屋宇,點綴燈綵,華縟繁費,朕實所不取。”(《清史稿卷三三九》)意思是說我巡視地方是為了來了解風俗,不是來遊覽觀賞的,但卻因此而添建房屋,點綴彩燈,如此繁華的裝飾,這是我實在不能接受的。王亶望見到皇帝斥責,急忙說這是嘉興知府陳虞盛所為,陳虞盛為此被免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吃飽了嗎

Jilly

士兵向前衝

九孔

論習慣對顏值的影響

細品

渣了前男友後我翻車了

溫瑜寬

總裁大人,又又又吻我了(奈何老公太寵我)

碧玉蕭

大明星的貼身高手

小呆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