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之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8章 傳承,朕乃董卓,文優文和助我雄霸天下,珠峰之上,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儒直接回答道:

“這件事情,也沒問題,只要有這個人,挖地三尺,小婿也會把他找出來……”

“嗯,如此甚好,不過要是萬一此人不在家裡,那就把他老母親接到長安來。

老人家辛苦一生了,也該享享福了,再說了,一個人待在那裡也不安全,文優你可明白?”

“明白明白,岳父大人儘管放心,包在小婿的身上了……”

“最後一件事情,去各州郡尋找一些有名氣的人,不管是山賊盜匪,還是落魄書生,還是販夫走卒,只要是有一技之長的,都給老夫找來。

然後,選擇一個地方,建造一個鄔堡,把那些從事研究各種東西的匠人,通通給老夫送到裡面去,以後他們的工作就是在裡面繼續研究。

不管研究什麼,都不能過多與外界接觸,同時,只要裡面有人出來,必須有人擔保,還得派人跟隨。

這些匠人可都是有用之人,可不能讓其他諸侯把技術偷學了去,更不能把人給弄丟了……”

董卓這樣做就好像是弄出來一個科研中心,不管你是從事哪個方面的研究,是農業,還是打鐵,還是研改良武器什麼的,都要在裡面研究,避免技術外洩。

現在這個時代,匠人和商人的地位是極其低下的,要不然怎麼說是士農工商呢?

就連農民都是排在他們的前面。

當官的,種地的,然後才是匠人,最後是商人。

但是在董卓眼裡,他可是知道商人的厲害的,也是知道匠人的重要性的。

要想展壯大,光靠前兩個可不夠,還得有後面兩個。

可以說只有死者協作,才能有更好更長遠的展,經濟才會提高,軍隊戰鬥力才會更加強大。

戰爭,打得是什麼?

打得其實就是後勤。

後勤補給兵源,軍餉糧草,還有其他軍用輜重等等。

要是光憑士兵數量來決定勝負的話,那還打什麼仗啊?

大家一起使勁的招收士兵,然後亮出來比一比誰兵多不就完了?

根本不用考慮裝備,糧草,甚至是將領以及謀士的重要性嗎?

戰爭不是兒戲,更不是過家家。

雖然董卓對於軍事不太懂,畢竟以前只是一個最底層的小農民,但是那麼多書籍和影視劇的薰陶,耳濡目染之下也是懂一些東西的。

尤其是知道一個上位者,根本沒必要事必躬親,想諸葛亮那樣專權,然後活活累死。

他只要掌控住大方向,然後把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就行了。

比如前面打仗,就把出謀劃策和領軍的事情交給了郭嘉。

還有上次對付南匈奴,把戰事交給賈詡也是一樣。

如果郭嘉和賈詡在老曹那邊,估計也只是一個謀士,只能是提出計策,然後讓曹操派人去執行實施。

但是在董卓這裡,董卓敢直接讓他們二人掛帥,並且直接放權,讓他們放心大膽的去打。

而不是像袁紹那樣,什麼事情都要徵求手下的意見,然後幾個謀士意見不統一的時候就直接蒙圈了。

記得有個笑話是說袁紹的,田豐對的時候他聽許攸的,許攸對的時候他聽郭圖的,郭圖對的時候他聽自己的,至於具體的記不太清楚了,反正就是袁紹總能完美地錯過所有正確的答案,然後把一把好牌給打得稀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我的系統獎勵有些多

華夏龍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