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二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1章 移藩海外,大明:我爺爺是洪武大帝!,南城二爺,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光陳子仁想不明白,李景隆也想不明白。

八品官也好,錦衣衛的身份也好,在他這樣的勳貴子弟心中,全都是上不了檯面的東西。說句不好聽的,他李家曹國公府上看大門的,回老家都比當地的縣太爺威風。

他不懂的是,為何皇太孫會對一個不知道廉恥跑到番邦開枝散葉的人這麼禮遇,更不明白的是,為何殿下對那些蠻夷之地那麼感興趣。

陳子仁被人帶著退下,其他的事自有人帶他去辦理和交接。錦衣衛的身份讓傅讓和錦衣衛指揮使那邊知會一聲即可,八品官的身份回頭讓李景隆去吏部跑兩圈,也就幾句話的事。

朱雄英依舊坐在池塘邊,披著裘皮吃著黃果梨,好不愜意。

不經意間,見李景隆跟猴撓心似的,一肚子話卻又不敢說。

“你是不是心裡在想,孤為何對那海外蠻夷之地,高看一眼?”朱雄英笑道。

“臣不敢!”李景隆趕緊道,“殿下做什麼都有殿下的道理,臣天資愚蠢之人,不敢擅自揣測。”

“你要是笨蛋,天下就沒聰明人了!”朱雄英隨意的笑笑。

自古以來天朝號稱地大物博,無所不有。其實華夏的地理條件,實在算不得多得天獨厚。而東南亞沿海一帶,卻是無盡的寶庫。

而且在華夏文明數千年的薰陶之下,這些地區本就在華夏文明的邊緣徘徊。若是有機會能夠納入版圖,甚至不需要多久的調整,在可以包容淨化一切的華夏文明之中,這些地方很快就會變成華夏的一部分。

古人,是看不上這地地方的。

但在朱雄英這個有著後世靈魂的現代人看來,此時不取還待何時?

未來世界,是大航海的世界,華夏文明也將從6地走到海上。

再者,在朱雄英心裡,還有一個想法,誰都不能對誰說。

過了年之後,蜀王,魯王等幾位藩王就要就藩去了。除了賞賜的田產佃戶礦山森林等等之外,還要營造宮殿,還要給他們財政撥款。

這都是錢呀!

老爺子開國之後施行分封制,其實一開始的用意是好的。外諸邊關塞王囤兵塞上,內有皇子親王鎮守險要城池。

而且與歷朝歷代的分封不同,大明的分封可不是隨意給皇子們找塊好地方,讓他們去享福去。而是線形的分封,讓這些皇子親王們無論對內還是對外,都能起到巨大的軍事作用。

塞王沿長城線立國,分內外二線。外線東渡榆關,跨遼東,南接高麗,北聯開原,控制住東北諸族。

外線以廣寧為中心,經過漁陽(河北薊縣),盧龍出喜峰口,切斷北元南下的道路。外線的塞王是遼,燕,寧,代,慶,肅等藩國。

這些藩國在地圖上,從東到西,從南到北都是對蒙元的第一線,兵家必爭之地。而且背靠賀蘭山,保著寧夏,又控制河西走廊,保著西域諸國。

在他們的內線,則是西安的秦,太原的晉。

這些藩王們分封的路線和勢力範圍,可謂環環相扣。既保證了他們在軍事上的權力,又相互制約,只要聽命於中央。

但是到了後來,老爺子的好經直接讓兒孫們個念歪了。

建文帝朱允炆不用說,看哪個叔叔都像是造反的。而且還分不清好人壞人,真正要他命的朱棣,他假仁假義的說什麼勿使朕落下殺叔之名。而真正忠於他的藩王們,如遼王等直接弄到京城軟禁。

後來永樂靖難成功之後,奪得皇位。朱棣那樣的人,從來不會把軍事權力讓給別人,況且他是個極度渴望建功立業的皇帝。

敵人在哪?我朱棣親自平之,不屑假手他人!生平不懼賊逆,唯恐賊人不多亦!

天子守國門,大明遷都北平,老爺子時期的國防政策被一竿子打翻。

而原本有兵權的大明親王們,從永樂時代開始,走上另一條道路。

吃了睡,睡了生,生了再吃,吃了再生這樣的迴圈之下。百年之後,曾經被老爺子寄予厚望的朱家兒郎們,竟然成了帝國的蛀蟲。

可以說,大明滅亡的原因之一,就是被這些宗室們吃垮的。

這也是朱雄英為何格外重視,暹羅等海外之地的原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水中星

顏桉不是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