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二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章 父子,大明:我爺爺是洪武大帝!,南城二爺,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飯桌上,朱元璋粗糙的大手,隨意的一捏,一枚雞蛋外殼脫落。隨後把晶瑩的雞蛋,放在朱雄英的碗裡,笑道,“吃!”

接著,又轉頭對朱標道,“這孩子,了不得。小小年紀就知道不能亂殺人,要依法查案,比咱強,也比你強!”

說到此處,喝了一大口濃稠的稀飯,吃了幾口鹹菜,繼續對朱標道,“你呀,就是心太軟,太遷就那些讀書人!”

朱標苦笑,“兒臣不是遷就他們............”

“不是遷就是啥?”朱元璋不悅,“該殺就要殺,不殺他不怕!”說著,又給朱雄英夾菜道,“大孫,多吃,吃得多長得壯!”

朱雄英看看一臉苦笑的朱標,笑道,“皇爺爺,父親是以德服人!”

歷史上對於朱標這個太子評價非常高,按照傳統儒家的理念,這是一個合格的繼承人。他不是那種對老頭子唯唯諾諾的太子,而是很有自己的主見。在一些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很是喜歡和他老子唱反調。

“啥德?”朱元璋不屑道,“刀把子就是德,當皇帝要恩威並施!”

此時,朱標看向朱雄英,開口轉移話題,“父皇,英哥兒早就到了讀書的年紀。這幾年因為身子不好一直耽擱,現在他身子大好了,兒臣想,是不是給他選幾個師傅!”

“完了!”朱雄英心裡咯噔一聲,他最討厭的就是上學。

再說,這時代學的都是什麼呀,四書五經琴棋書畫,這些玩意他根本就是兩眼一抹黑。除了零星懂得一點皮毛之外,什麼都不知道。

“讀書是正事!”朱元璋想想,臉上的表情很是鄭重。

他雖然出身不高,但卻格外重視文化教育。和所有貧苦出身的人一樣,認為好好讀書是唯一能改變後代命運的途徑。當了皇帝之後,也是如此。不但請大儒教導太子,連其他皇子也是請名師教導。

至於後世有些帶著眼鏡搖著破扇子的公知口出狂言,說什麼朱元璋臭屌絲出身,仇視讀書人,那更不是存在的事。

朱元璋出身微寒,深知文化的作用和力量。建國之後,不但在各州府縣大力推行官學,還格外重視科舉。而且,因為他知道民間疾苦,知道小門小戶出一個讀書人多麼不容易,特旨給了讀書人許多特權。

譬如,國家奉養。讀書人從童聲一旦考上了秀才,其中成績傑出者,每年可以獲得國家補貼的糧食。而且從秀才開始,就可以見官不跪,可以使用奴婢,可以免除賦稅勞役,還能免除刑罰,即便是犯錯官府也不能隨意打罵。

一個秀才名下可以有八十畝地免除賦稅,舉人則是四百畝,到了進士則是兩千畝。

這還不算優待,什麼是優待?這都不算重視,什麼是重視?

倒是後世一些公知念念不忘的大清,給讀書人什麼了?只給了一條几百年都剪不掉的辮子罷了!

朱元璋厭惡的,是那些整日誇誇其談大言不慚的假讀書人。欣賞的是勤於王事,心懷天下的讀書人。他鐘意的,是那些學以致用的君子。而不是隻知道結黨營私,排除異己的假道學。

他只不過用高的標準要求天下的官員學子,到了後世怎麼就成了看不起讀書人?怎麼就成了苛責讀書人?

嚴格說來,他定製的八股取士,給予了天下讀書人,明清兩朝近乎六百年的富貴。

“不讀書不成器!”朱元璋又道,“你看看,朝中誰行?”

朱標沉思片刻,“兒臣以為,華蓋殿大學士劉仲質,文華殿大學士鮑恂,全思誠,張長年等人都是品學兼優之士!”

朱元璋點點頭,“那你就傳旨,讓他們教導東宮!”

朱標又想想,“是單獨教導,還是同諸皇弟們一起?”

此時宮中,有皇子們讀書的地方,稱作大學堂。尚未就藩的皇子們,都在大學堂中讀書,由大學士和翰林院侍講學士教授。

“還是單獨教導吧!”朱元璋想想,“畢竟,身份不一樣!”

這話沒錯,朱雄英雖然年紀小,輩分也小。但確實東宮的嫡長子,大明帝國未來的繼承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