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二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章 十六讀書論,大明:我爺爺是洪武大帝!,南城二爺,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哈哈,還是咱大孫說話中聽!”老頭子笑得皺紋都堆疊起來,親暱的捏了下朱雄英的鼻子,“你可別淨撿咱愛聽的說,回頭就學了你這些不爭氣的叔叔們!”

“孫兒可不是為了討好您,才這麼說的!”朱雄英正色道,“孫兒是不大想來讀書,可也知道人不能不讀書,皇爺爺讀書,是為了孫兒好!”

說著,繼續大聲道,“方才父親也說了,我朱家往上幾代人,都是窮苦百姓。有求學向上之心,卻求而不得。連飯都吃不飽,哪有錢讀書認字呢?”

“人不讀書不識字,就沒有出路,一輩子都在地裡刨食兒,代代如此代代貧寒。人不讀書不明禮,不明智..........”

朱雄英的侃侃而談中,老頭子的思緒瞬間飛得好遠,一下回到了從前。

小時候家裡窮得揭不開鍋,哪有餘糧送自己去學堂。認識那幾個字,還是祖上闊氣過的母親,每晚在月光下,親手教給自己。

後來長大,父母兄長皆亡,自己去了廟裡當和尚。幹了一天雜活累活之後,趕上大師傅心情好,教自己幾個字,讀幾句書。

再往後廟裡然自己下山要飯..........遊歷四方。那時候,每次路過村莊鄉鎮,都要偷偷趴在學堂外頭,聽裡面的先生講學。

人不讀書,或許會有些成就。但有了成就之後,必然會感到自身在學識方面的缺乏。人這一輩子,要想不斷向上,就要不斷學習。

“古人云,人不學不知義,玉不啄不器。皇爺爺讓孫兒和皇叔們讀書,就是希望我朱家的子孫,都能成為玉器,而不是地裡的頑石!”

朱雄英說完,馬上被老頭子抱在懷裡,“說的好,大孫,說的好哇!”說著,大笑起來,“標兒,聽到沒,咱大孫說得好!”

這時,一群須皆白的老臣從外面進來。

看服飾,這些都是大明朝的大學士。各個面容刻板,舉手投足都是儒家風範。

“臣等參見陛下,參見太子,太孫殿下!”

大明開國之後,朱元璋定下的規矩是恢復唐禮,再加上此時的風氣,還不是後世大清那種動不動就下跪的君臣禮儀,這些老臣只是鞠躬行禮。

他們行禮之時,朱雄英從老頭子懷裡出來,微微側身,表示謙讓沒有受他們的權禮。

這一舉動,讓眾位大學士,備感驚奇。

“太孫殿下,這是何意?”武英殿大學士,宋訥問道。

“雖名是君臣,但孤現在是來讀書的。諸位愛卿以後就是孤的師長,學堂之中,孤不能受諸愛卿的全禮。諸愛卿講君臣大義,但孤也要論師生之誼!”朱雄英開口道。

幾位大學士面露驚喜,其中年紀最長的文華殿大學士張長年對老頭子說道,“陛下,皇太孫禮賢下士之心,千古罕見啊!”

其他幾人也道,“東宮有佳兒,大明幸甚,臣等幸甚!”

“他雖是太孫,但也是孩子,往後還要諸位愛卿嚴格教導!”話雖如此說,太子朱標嘴角的笑意,根本就繃不住,心中得意驕傲也掩飾不住。

“哈哈!”老頭子不管那些,笑得暢快,“咱朱家就是這個種兒,從小就深明大義!”說著,笑道,“方才他說的為何讀書的那些話,你們聽到沒有?”

“臣等聽見了!臣有疑問,請問殿下!”文華殿大學士張長年問道。

“但說無妨!”朱雄英道。

“您方才說,皇上讓諸皇子讀書是為了明禮明智。”張長年道,“可現在皇上貴為天子,朱家富有四海,為何還要學聖人學說呢?”

“打天下靠武,治天下靠文!”朱雄英毫不遲疑,朗聲開口道,“大明以武立國,以文治天下,仁義道德禮儀教化不可缺也。何為德,何為禮,何為教化?聖人學說也!”

“諸位皇叔將來都要就國於藩,上馬治軍,下馬牧民。若他們都不通聖人學問,如何駕馭治下臣民,如何做天下的表率?”

“再者說,學乃是為了有仁義之心。身為大明皇族,當以天下百姓為先。治理國家,當以仁為本。我們讀書,不單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江山社稷,黎民百姓!”

“說得好!”老頭子一拍大腿,鬍子亂抖,對朱標和眾位皇子說道,“聽到沒?咱就是這個心思!”

“咱當了皇帝,朱家做了天下,可不能忘了咱們的出身。有人跟咱說,咱是啥聖人的後代,自家人知自家事,咱不敢高攀。咱們朱家,就是窮苦百姓出身。”

“讓你們讀書,不為了考狀元當秀才,是為了讓你們知道世上的不易。知道朱家有今天多艱難,是為了讓你們不忘本,不能當了皇子皇孫,回頭出去禍害老百姓!”

說著,老頭子對朱標瞪眼道,“你給咱盯好,往後這些混賬小子,誰還敢在學堂胡鬧,讀書不上心,給老子往死裡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四合院:我,高階工程師

光羅

穿成七零惡毒小媳婦

冷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