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洛驚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二十六章 集權求治,大秦王座,筆洛驚風,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王綰的辭官文書送進王城時,嬴政堪堪用罷午膳。

王綰的辭官書不長,理由也只有寥寥幾句年高力衰,領事無力,見識遲暮,無以與皇帝同步。

就事論事,王綰所言都是實情。論年歲,王綰已經年近七旬,經年在丞相府沒日沒夜連軸轉,精神體魄已大不如前了。論政見,王綰力主分封制,且公然以《呂氏春秋》為根基,也確實與嬴政的決事軸心難以同心協力。唯其如此,王綰確實該讓出領政丞相的位置了。

遠在滅齊之前,嬴政就已經思謀好了左丞相王綰的歸宿晉爵一級,加食邑千戶,以徹侯之身兼領博士學宮,整飭天下典籍以為治國鑑戒。嬴政一直在思謀,想給王綰在未來的新官制中謀一個類似太師一般的尊榮職位。也就是說,一定要讓王綰以功臣元老之身平安離開權力軸心。

之所以如此,並非是嬴政心中偏袒,恰恰相反王綰與嬴政有著人所共知的根基疏離。王綰是呂不韋的門人,也是呂學的忠實信奉者;而嬴政,卻是法家商鞅的忠實信奉者,是呂不韋真正的政敵。

二十多年來,以呂學為根基的王綰能放棄治道歧見,忠實地以嬴政為軸心的法家決策領政治事,誠不易也。

有句話說的好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這句話反過來也是成立的。

臣職若此,身為君主的嬴政豈能以治道之爭而另眼看待王綰!更有一層,當年因為麗姬遇刺一案嬴政逼文信侯呂不韋自裁,得知此事是昌平君嫁禍之後贏政對呂不韋始終有一種負疚之心,如今面對呂不韋的這位最大的門人,他實在不想再做出任何冷麵絕情之舉。

在此之前,若王綰上書辭官,嬴政是一定要教王綰盡享尊榮再淡出廟堂的。然而,如今有了這麼一場公然爆的分封制與郡縣制之爭,且天下皆知,王綰恰恰要在此時辭官,嬴政便頗見難堪了。所謂難堪,是嬴政無論如何處置,都會不上不下不妥貼。王綰終將被天下看作因政見不合而遭貶黜,嬴政也終將被天下看作對呂學一門餘恨難消而最終報復。

從權謀的角度來看,嬴政若要擺脫這種難堪境地,最好的辦法便是拖,一直拖到有一個合適的時機。但是,天下初定,大政如山,若不盡快解決此事,實際上便等於將丞相府施政的職能效用大大地打了折扣。而如果沒有一個強勢的丞相府,他這個皇帝也勢必會處於手忙腳亂的境地,諸多需要他總體籌劃的大事便無法推進。

一邊是自己在天下人眼中的名聲,一邊是秦國的未來。如此兩難,讓嬴政實在是難以取捨!

“君上,丞相府呈來《郡守縣令擬任書》。”

蒙毅的稟報,讓嬴政的思緒驀然折回,轉身之際問了一句“國正監附議沒有?”

蒙毅拱手道“丞相府上書剛到,國正監的上書便跟了來,言丞相府擬定派任的官員中有二十餘人是博士,不宜派任郡守縣令。”

“二十餘博士?”贏政驚詫道。

“正是。臣下已經數過,丞相府舉薦的博士共有二十三人。”

“你意如何?”

“臣亦贊同國正監之說,郡守重臣,博士不宜派任。”

“丞相可有親筆附言?”

“有。兩句話郡縣未必盡法家之士,博士未必盡王道之人。”

沉思片刻後嬴政問道“丞相府舉薦派任的博士中,你能記得幾個?”

“周青臣、叔孫通、淳于越、鮑白令之、侯生、盧生,剩下的臣記不太清了!”蒙毅撓頭道。

“周青臣?博士僕射也做郡守?”

“正是。臣沒有記錯。”

“老丞相也!”嬴政一聲嘆息,斷然一揮手“即宣李斯進宮。”

蒙毅領命匆匆離去。

嬴政回到書房,立即吩咐專掌圖籍的書房內侍張掛起了昨夜由李斯主持繪製的天下郡縣圖,拿著丞相府擬定的郡守縣令名冊,站在了地圖前,看一個名字往地圖上寫一個。等贏政快要寫完三十六郡的郡守時,李斯匆匆趕到了。

嬴政沒有說話,繼續寫著最後幾個郡守。李斯也沒有說話,只凝神端詳著圖板上贏政寫下的一個個名字。

“廷尉以為如何?”嬴政擱下了大筆,開口問道。

“恕臣直言如此派任,天下大亂也。”

“此乃朕親自遴選,廷尉不以為然?”

“臣據實評判,無論是否陛下親選。”

“廷尉評判,依據何在?”

“臣啟陛下,”李斯全然依著新的典則禮儀說話,平靜如水的臉色上顯出另一番凝重“非博士無才也,非博士不忠也。其根本之處在於眼下大勢,不容書生為政。天下初定,陛下若欲重整華夏文明,必將雷電施治,大刀闊斧地整飭天下積弊。當此之時,戰國遺風猶存,列國王族世族及依附遺民,必然圖謀復辟;天下郡縣推行秦法,亦必有種種磕絆;腹地郡縣,有復辟作亂之憂;邊陲郡縣,則有夷狄匈奴之患。如此大局之下,任何郡縣都將面對治情動盪起伏之勢。說是危機四伏,亦不為過。一班博士,尤其是儒家博士,素無法行如山之秉持,輒遇亂象,每每以王道仁政彷徨忖度,而不知奉法立決。如此二十餘郡相互生相互激盪,天下如何不大亂也!”

“那依廷尉之見,應當如何處之?”

“全面更新官制,集權求治。”

“集權求治?”嬴政目光驟然一亮“願聞其詳!”

“陛下明察,”李斯顯然是早有謀劃,沒有絲毫躊躇不定“戰國官制,行於戰爭連綿之時,故有兩大弊端其一,為求快捷而歸併職司,官制粗簡過甚,諸多權力模糊不清;其二,官府職司以支撐戰爭為根基,官吏構成多以將軍軍吏為主,軍事壓倒政事。而今天下歸一,文明施治將成主流,戰國官制必得翻新,方能應時而治。而官制翻新之要便是要以郡縣一治為根基,以求治天下為宗旨,以施政治民為側重,以治權集於中央為軸心。如此,方可與郡縣制一體配套,自上而下有效施治。臣之謀劃,是謂集權求治也!”

“好!”嬴政奮然拍掌“廷尉大論,至精至要!可當即著手籌劃。”

“陛下,此事關涉全域性,非廷尉職權所在。”李斯猶豫片刻後拱手說道。

喜歡大秦王座請大家收藏大秦王座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快穿:冤種男配覺醒白眼狼滾蛋吧

艾寶由

現實世界的神奇寶貝

第九番薯

清穿女重生紀事

清風ml

當我聽見小師妹的心聲後

風斂竹

變身明星姐姐

先仙

孕期王爺要休妻,重生王妃笑噴了

蘭蘭系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