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躍千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3章 華族一統萬里番邦,裂陽殘血,飛躍千山,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小鯤再次把巨大的身軀向北邊挪了挪,陽光終於完全照在了芮城,一頭瑞獸忽就從天空出現,呼嘯著飛奔向南城,一頭將木質城門撞的粉碎。塵土飛揚間,一隊甲衣怒馬,手持長戈的庸國武士跑了進來,噼裡啪啦地就將早已嚇傻的守城士兵打落在地,幾十把長戈所指,餘下計程車兵全都匍匐在地,一動都不敢動。

五體投地,乃是商人最大的禮儀。

踏踏、踏踏,踏踏、踏踏,南城門由外緩步踏進一匹高大的白馬,身後緊跟著四匹同樣健壯的棗紅馬。

“五駕,是五駕車馬,爹,君侯來了!”

等庸侯的五乘車馬緩緩停在散宜淇家大門口,散宜破父子一幫人慌忙快步跑到車架前跪倒在地,“臣芮城散宜鐸,參見君侯,請君侯饒恕我散宜氏族百姓,老臣願一死以贖散宜氏之罪。”

“噢,散宜氏何罪?”

簾幕沒有開啟,只是從車架裡傳出了一句疑問,聲音威嚴而又帶著一絲玩味。

“散宜淇有不臣之心在先,散宜氏修路簪越在後。老臣散宜鐸愧對大王、愧對君侯,今散宜淇已經伏誅,老臣願代全族一死,懇請君侯饒恕我散宜全族不明治罪。”

說罷,散宜鐸狠狠地將頭叩了下去,後面的子侄們紛紛跪地,跟著叩。

這裡需要解釋一下,先秦之前,下屬在上司面前稱臣者居多,貴族士大夫,乃至販夫走卒,亦可稱朕,秦之後,朕與臣這兩個字才被固定下來。但是,在家依然自稱朕者,唯清一朝,然,康熙在小弘曆面前,幾乎不稱朕。真正張嘴閉嘴唯朕一字者,只有退位後仍舊居住在紫禁城裡的溥儀,只是當時,他已不是皇帝。明及明之前,皇帝只在大殿稱朕。

散宜鐸的頭並沒能叩下去,君侯車架裡伸出了一股柔和的力量,輕巧地將他託了起來。“老人家請起,你之衷心,本侯已經知曉。你們父子衷心、仁愛,可為當世之典範。也罷,本侯看在你的面子上,就饒了芮城散宜氏族之罪,但散宜淇除外。”

庸侯說著,便掀開簾幕,笑呵呵地走出了他的五乘車架,看了眼散宜鐸和他身後仍舊跪倒在地的眾人,“都起來吧,以後見到本侯,不必行跪禮,稽即可。你們都是本侯的臣民,而本侯和你們一樣也是大商的臣民,不是奴隸,我大商不興跪禮。”

原本散宜氏族見到君侯是不必行跪禮的,只是今天情況有些特殊,一城之人,早被庸侯的這些個將軍、神獸的,給嚇傻、嚇驚住了,為了保命,這才不由自主地跪了下去。

“好了,此刻,本侯正式宣佈,自今日起,散宜鐸便是芮城縣令,掌管芮地政事,世襲芮城君。”

到了此刻,李問道才開始仔細端詳起眼前這個一臉正氣的老者,須潔白,三縷髯須飄然胸前,宛若學究,哦,也許他本就是個學究。

散宜鐸也看到了傳說中兇名昭然的庸侯,年輕俊俏的少年君侯,著實讓他吃了一驚,原來所謂的血盆大口、三尺獠牙,竟是胡說。

其實,也難怪庸國有這種謠傳,有話語權的竟是世家貴族,而這大半年來,庸國的世家貴族可是被李問道給禍害慘了,嘿嘿!

新任芮城縣令,在有條不紊地處理著眼前亂糟糟的場面,而一邊的庸侯,則決定大大獎勵下今日大大功臣敖丙。

此時,哪吒已經將散宜淇的屍身掛在了城門上,楊戩則威風凜凜地站在庸侯身後,小鯤也飛出了城外,算是給了散宜鐸一份面子。半空中只剩下敖丙一龍,正孤零零地擺動著巨大的龍尾,顯得有些無所事事,剛要尋思著要不要問問大哥,自己是不是可以變回人形時,卻看見了大哥向他招手。

早已等不及的敖丙立刻就變回了人形,姿態灑脫至極地飄落在了李問道身前,“大哥,你找我?”

“餅兒,你今日當推功,來,哥獎勵你一下,你看那邊的黑色院落沒?那是散宜淇私兵藏身之地,去看看他們跑了沒,沒跑的話,把他們都吃了吧。”

都鬧到這地步了,散宜淇的近百名私兵竟然一個沒露頭,是都跑了嗎?

“大哥,我不是都說了嗎,我以後都不再吃人了。”

敖丙顯然有些不悅,大哥這是不信我嗎?

“你瞎說什麼,你是龍,真正的妖獸,哪有妖獸不吃人的,我不是跟你說過了嗎,好人和普通人不能吃,但是壞人就隨便你了。去吧,甭扭捏了,咦,龍呢?”

庸侯話還沒說完,敖丙就不見了,僅僅只是一愣神,就聽見身後一陣雞飛狗跳,“啊,啊”的慘叫聲傳來。庸侯趕忙轉身一看,一條巨龍正盤旋在那個黑色的院落之上,一條丈許寬的水柱由那個院落裡升起,向著龍嘴而去,那水柱子裡,還有好多黑色勁裝漢子。看來敖丙不僅餓了,還口渴的很。

庸侯此時不禁想起了當年在紫陽觀時,每到春夏之際,由東邊大海而來的龍捲風,當龍捲風經過湖泊、水面時,水流便是如此這般成螺旋的柱狀,在地面與天空盤旋著。

龍是大妖,龍還吃人,但他也是我華族的圖騰,這還真是狠狠地打臉那些說我們是愛好和平的民族之說。縱觀我中華幾千年,由最初的百里之地,到後來的萬里之闊,怎麼來的?愛好和平和來的?

沒錯,我們才是真正的戰鬥民族,但凡我族一統,任何我們能夠想象的到的地方,竟是中華的番邦和附庸。

庸侯午飯後,稍事休息,便帶著一干侍從登上神鳥回庸城了,臨走給芮城留下了三萬石糧食,同時也留下了三道詔令:一、除五百長役軍外,其他士卒非庸侯召喚不得成軍;二、與庸城保持一致,改一日兩餐為一日三餐,那些賞賜給芮城的糧食便是多餐的保證;三,散宜淇家眷中,凡男子為奴隸,女子未滿三十者,儘快押解入庸城。

這第一條,其實是解除了散宜氏的武裝,一個小小的芮城,人不過逾萬,常年保持這一千多人的軍隊,不僅僅是多餘,也讓君侯心不安,更重要的是,加重的底層百姓的負擔。為何中土直到隋唐之時,才出現一日三餐的情況,不外乎勞力地下,產出太少。因為少餐,導致體力低弱,民多困苦,使得生產更趨於低下,產出更少,少量的產出,也就只能維持一日兩餐,這就是個惡性迴圈。李問道之所以留下足夠芮城百姓食用一年的糧食,就為了一日三餐做供給的。當然,產出多少受很多因素影響,這裡不一一贅述,但是民眾低弱的體力,是其中一個基礎原因。

至於散宜淇家的年輕女眷,庸侯可不是要來為自己享樂的,他的手下還有很多光棍漢,尤其是一些奴隸兵,很多都是老光棍了。一般來說,被他搞倒的世家貴族中的女眷,凡處子,年滿十三歲的,則許配給一些家世清白的世家少年郎,至於已婚婦人,尚有生育能力的,就給了一些二十五歲以上的老光棍了。照庸侯的話說,一把年紀了,晚上有個渾家陪你睡就不錯了,就別挑三揀四的了。

這是赤裸裸的拉女配,沒辦法啊,跟隨庸侯來的一萬多人,基本都是男性,包括哪些在他的先天五方五行大陣裡繁衍了很多代的奴隸後代。這些人不是本地人,沒有七姑八姨來說媒,就只能是留給庸侯夫人去操心了,庸侯則負責給他夫人提供充足的貨源,至於怎麼配,夫人說了算。

臨走之時,庸侯拉著散宜鐸、散宜破父子的手,認真地對那爺倆說道:“君不負商庸,商庸定不負君!”

短短一句話,說的散宜鐸父子淚流滿面,且不說今日庸侯這鬼神莫測的手段,僅那一堆堆從天而降的寶貝糧食,足以說明庸侯不僅僅是殺伐果斷,而且還仁愛至極。如今又給了他父子如此保證,怎能不讓散宜老頭感動的痛哭流涕!在那個產出極其低下的時代,三萬石糧食是什麼概念?浪費著吃,夠整個芮地散宜氏吃上一年,省著吃,比如配上些野菜、雜黍,十年都吃不完。散宜鐸心裡很清楚,如若民眾都是日食三餐,不出十年,散宜氏族將會生翻天覆地的改變。

“請君侯放心,也請君侯代為傳話於大王,從今往後,凡我散宜氏族,世世代代將忠於大商,忠於庸侯,如若不然,散宜氏族必將遭天打雷劈!”

說完,這對父子攜全族民眾一同跪下,鄭重地向他們的君侯李問道,行三叩九拜的大禮。自古諸夏之人重承諾,誓之後再行三叩九拜的大禮,便是向天明誓之舉,不容反悔。

拒絕了散宜鐸多留幾日的盛情邀請,與這對父子話別後,庸侯坐上自己的五乘馬車,一行人重又跟隨者庸侯回到了小鯤身上。在芮城散宜氏全族的眾目睽睽之下,小鯤扇動這巨大的青翅,再次翱翔於藍天白雲之間。

至此,一日之間,芮地散宜氏被庸侯收服,再無通周反商之心。君王之道,不過恩威並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