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章 談判勝於戰鬥,大明太子我的隱藏人格被老朱揭曉,我是小民,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打”這個簡單的字眼,令書房內的文臣們一時呆若木雞,他們的臉色變幻不定,眼神中閃爍著恐懼的光芒。

相比之下,那些年輕的皇族子弟卻對戰爭充滿熱望,紛紛拍手叫好,渴望明朝能囊括整個天地。

朱元璋的目光先是讚賞,接著變為憂慮。戰爭確能拓展領土,但隨之而來的後果同樣駭人。

他下意識地轉頭看向朱高熾:“熾兒,我想聽聽你的看法。”

趁著眾人的恍惚,朱高熾早已構思好言辭。體內五個獨特人格助他應對各種變故。

“皇爺爺,孫子以為,世界廣大,能納入版圖自然是最好。我曾聽聞,南方的暹羅國,四季如春,作物豐富,河水灌溉下的稻穀一年兩熟,許多人不必耕作,也不會忍飢挨餓。”

朱元璋聞言,眼前彷彿浮現出那一片繁榮景象。

“還有我們已征服的邊疆國家,各有特產,這些正是大明目前所需的。武力是最後的手段,不到萬不得已,最好不用。”

“陛下,微臣認為太子殿下所言極是,國雖大,好戰必亡。”

方孝儒微微鞠躬,表示贊同。

邊關戰事尚未平息,此刻擴張領土只會勞民傷財,實為不智之舉。

看著堂弟條理清晰的論述,朱允炆心中的嫉妒逐漸佔據上風,走近幾步道:“堂弟,你考慮什麼呢?跟那些野蠻人有什麼好談的,直接派大軍過去,他們必然投降。”

言語間流露出對朱高熾的輕蔑,彷彿他已經君臨天下。

朱高熾聞言,只是淡然一笑:“我們不是帝國,即便他們不是大明子民,也不能輕視他們。”

“況且,將來大明人口會日益增長,不同民族共處,必須學會包容。”

“當然,武力也是一種必要手段,唯有實力懸殊或相當,雙方才有坐下來談判的可能。”

\"皇祖,對付異族,策略至關重要,一味壓制只會催生反抗,朝廷應與他們建立溝通橋樑,派遣使者,推廣漢字、漢語和華夏文明。久而久之,那片土地豈不自然歸屬我大明疆域?\"

\"孫子認為,面對邊疆之患,只有一條法則,教化勝於武力,這裡的教化,指的是文化的滲透。\"

\"換個視角看,異族也有其長處,他們勇猛善戰,若能引導他們接納我們的文化,豈不是無形中提升了大明的軍事力量?\"

朱高熾環視眾人,接著說:\"我們稱他們為異族,不正是因為他們的思維方式單純嗎?有時,智謀比武力更能解決問題。\"

\"弟弟,我認為你理解錯了。\"

見眾人漸漸傾向於朱高熾的觀點,朱允炆頓時坐立不安。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是先祖的教誨。大國確實需要展示威嚴,不宜輕易動武。但弟弟,你怎麼確保那些異族會接受並延續我們的文化傳統呢?\"

\"依我看,既然他們崇尚武力,就按他們的規矩來,以武力征服,唯有如此,才能徹底消除他們的反叛之心。\"

\"況且,儒家經典深奧豐富,豈是那些粗鄙之人所能領悟的。若讓其他藩國知曉,他們會如何看待我大明呢?\"

\"罷了罷了,今天只是討論,別當成要立刻執行的命令。\"朱元璋擺手笑道。

\"今日之言,各位切勿外傳。\"

\"臣遵命!\"

方孝儒等人聞言,立刻嚴肅起來,躬身保證。朱高熾今日的言論一旦洩露,外界定會大做文章。如此聰明的孫子,朱元璋自然不會讓他受到傷害。

然而,這次對話讓朱元璋陷入沉思,他一路走來,腥風血雨,心中有自己的堅持。那些翰林學士只會空談,無人能如剛才那般坦誠直言。稅收政策看似完備,實則可能才剛剛開始。

對於領土,朱元璋起初也傾向於透過戰爭解決,畢竟如同帝王一般,征服世間所有土地,是每個君主的夢想。

收回思緒,朱元璋緩緩道:\"繼續授課。\"轉身欲走,又想起一事:\"熾兒,今晚不必回府,留在宮中與我共進晚餐。\"

\"孫子遵命!\"

朱高熾笑著行禮,朱元璋的嘴角不禁微微上揚。很快,朗朗書聲再次迴盪在書房,而夫子們的面色卻難以平復,今日之事,他們恐怕終生難忘。

另一邊,朱元璋返回的路上心潮起伏,他的孫子就像一座寶藏,越掘,越能現令人驚奇的智慧。

他對治理國家和國家未來有著獨特的洞察,尤其是在土地問題上的見解,簡直無可挑剔。

對於那些異族,他只關心結果,至於採取何種策略,他並不在意。

更重要的是,朱元璋從孫子的話語中預見了大明輝煌的未來,這在他心中點燃了一把火。做皇帝前,他最熟悉的就是耕作,所以他怎能不瞭解異族領地的優越條件。

一年兩熟的稻穀,無疑是天然的糧倉。若能全部納入大明,街頭將再無災民身影。

有了糧食保障,軍隊的展也將指日可待,形成良性迴圈,使大明繁榮昌盛,代代相傳。

朱元璋想到這,臉上不由露出笑容,彷彿未來已清晰可見,他甚至開始考慮,朱高熾是否更適合執掌大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