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9章 反對,大明太子我的隱藏人格被老朱揭曉,我是小民,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夠了,熾兒,我明白你的意圖!”朱元璋揮手製止了朱高熾,畢竟現在的大明仍由他掌舵,孫子對許多情況還不瞭解,所以他的建議顯得不太實際。大規模徵召民夫的後果是當前的大明無法承受的,正值春耕時節,如果百姓都去修路,誰來耕田?

道路問題必須解決,但不是此刻。

“皇爺爺,驛站為國庫貢獻了大量收入,修路應該不會花費太多銀兩吧!”朱高熾沉思片刻,察覺到了朝廷官員的部分憂慮。

“祖父擔憂的並非費用,大興土木,我豈不成第二個隋煬帝,這對社會穩定不利。”朱元璋靠在龍椅上,平靜地解釋。

“任何問題都有解決之道。地方權貴家中不是養有奴隸嗎?我們可以借用或購買,經過訓練,成為朝廷專有的勞工。”

朱高熾思維敏捷,很快提出了對策。大明有許多富有的貴族勢力,如果能透過聖旨讓他們出錢出力,朝廷或許無需花費分毫,就能改善交通狀況。

“況且,咱們還能以造福國家和人民的名義動員他們,權貴們最在乎的就是聲望,如此一來,道路得以修建,他們也能從中獲益。”

他的話不無道理,地方士紳畢生忙碌,總是不惜重金維護自己的聲譽,他們會出資建橋鋪路,以贏得民眾的支援。例如,武昌重建後,不少歸來計程車紳出資修復長江堤壩,這麼做只是為了在碑上留下他們的名字,讓榮耀蔭庇子孫後代。

在京師的這些年,朱高熾早已看透了這些富人的嘴臉。

“熾兒,你對這件事的看法還是過於單純了。”

朱元璋坐在龍椅上,與平時不同,他慢慢搖頭,對孫子的提議表示異議:“那些家奴是地方權貴的心頭肉,就算給再多的錢,他們也不會願意拿去修路的。”

“而且,熾兒,你好像忽略了重要的一點,士紳出資建橋是出於自願,一旦帶有不純動機,百姓會立刻察覺,那時反而可能適得其反。”

“士紳們並不愚蠢,他們肯定能分辨其中的得失。”

經祖父一番點撥,朱高熾頓時陷入了沉默。

“微臣也持相同觀點。”

戶部尚書上前一步,開口說道。

“官道是公共設施,應當由朝廷出資修建。如果讓地方豪紳參與,性質就變了。”

“民間傳言,有計程車紳自建的橋樑不允許北行透過,要過橋就得付銀子。朝廷與這樣的人合作,陛下威信必受影響。”

工部尚書也表意見。

“況且朝廷聚集了各地工匠,修路技術肯定優於民間。如果陛下真的請他們,他們為了趕進度而偷工減料,朝廷將難以承受。”

“殿下,您為民著想的初衷是對的,但也要考慮實際,思路要開闊些,否則容易被表面現象迷惑。”

“兩位愛卿說得極是!”

朱元璋贊同地點點頭。

“修路之事可暫時擱置,大不了減少驛站業務。”

朱高熾聽後雖然表面上沒說什麼,內心其實有些不甘。朝廷對地方豪紳的印象惡劣,在貪官的影響下,他們已失去了皇爺爺的信任。

但他理解戶部和工部尚書的憂慮,驛站是個新生事物,隨著展,必然會出現諸多難以掌控的因素,好事也可能瞬間變糟。

因此,正如皇爺爺所說,修路不能操之過急。

剛才戶部尚書講述的故事,啟了朱高熾,讓他心中萌生了一個新的念頭。

“皇爺爺,既然如此,孫兒還有一個建議,您聽聽看。” “自古以來,修建道路都需要大量資金,但這又是一項沒有直接回報的工程,修路導致的國庫虧空可能需要數年才能恢復。” 朱高熾說到這裡,稍作停頓,然後慢慢接著說:“所以,我想,是否能先修好路,然後設立一些站點,對過往的車輛收取費用,當然,收費會有標準,按貨物的重量來計算。” “這樣一來,道路維護的資金就有了,修路的成本也能快收回。等修路的花費全部回收後,就可以取消路費,我們相當於沒花一分錢……” “熾兒,你別說了!” 朱元璋皺眉,直接打斷他的話。 “路修出來,就是為了讓人們行走,何況這是朝廷出資修建的官道。如果收費,傳出去會讓天下百姓如何看待我們?” “而且,普天之下,哪有道理在路上收費?如果照此規矩,百姓出行豈不是步步花錢,辛辛苦苦賺的錢就這樣沒了。” “熾兒,你沒有分清主次,修路是為了百姓,我們不能本末倒置。” “爺爺也知道,你的思維一向靈活,但這次,恐怕爺爺無法支援你。” “我們絕不能把國家的困境轉嫁給百姓,哪怕我們自己吃糠咽菜,也不能向民眾索要一分錢!” 見皇爺爺有些生氣,朱高熾連忙起身,走到老爺子身邊道歉。 “皇爺爺說得對,是孫兒見識短淺了。” 實際上,朱高熾並不認為自己的想法有問題,只是這些方法在這個時代不太適用。 達的交通是大明繁榮的關鍵,相信不久後,老爺子和朝中的大臣們會理解這一點。 經濟和民生本就是相輔相成,共同展,如果能形成良性迴圈,互相促進,那才是最佳狀態。 看來,朱高熾還需要耐心等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失憶後我把宿敵當真愛

堇色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