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本清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02,D之複合,松本清張,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浜中學識淵博,而且做了許多功課,伊瀨不能信口胡說。何況,從浜中的眼神就能明顯看出,他提出這個問題是為了考驗伊瀨的知識儲備。

伊瀨首先想到的是能樂。在能樂裡與“浦島”有關的歌詞中,浦島傳說中漁夫的位置由浦島明神替代,玉盒則變成了不死靈藥。

“你應該也讀過浦島能樂的歌詞吧。我記得不太清楚,大致應該是這樣的:‘丹州水之江上有浦島明神,下了聖旨命你快去朝拜。’可見,浦島的故事自古以來就在這片土地上世代相傳。”

伊瀨一邊說著一邊暗自琢磨:自己為什麼一直沒想起來呢?浦島傳說在這裡流傳久遠,眼前就有祭祀浦島大明神的網野神社,自己卻還是犯了迷糊。多虧浜中不懷好意的質問的刺激,伊瀨的記憶才勉強甦醒過來。

“啊……原來如此,是從能樂歌詞裡來的啊。”

浜中說話時帶著鄙夷的眼神,伊瀨被激怒了:“究其根源,誠如神社的起源介紹中所言,應該來自《丹後國風土記》。《萬葉集》中也記錄了住之江和浦島的故事,可見這確實由來已久。至於你的問題——為什麼浦島傳說偏偏在丹後國的海岸最為流行,我想,多半是受中國的影響吧。”

“我也這麼認為。”浜中得意洋洋地說。

“據民俗學者研究,在中國也有著與浦島傳說和羽衣傳說類似的神話故事<sup>【8】。但為什麼浦島傳說不是在受中國影響最深的出雲國,而是在丹後國廣為流傳呢?”浜中追問道。

“這個嘛,我個人以為是兩地所屬的古代文化圈,即出雲圈和但馬圈的差異造成的。在奈良時代,出雲圈與大和朝廷的所謂中央圈仍處於分離狀態,而但馬國早就被納入了中央圈,這自然會在《丹後國風土記》中有所反映。”伊瀨惴惴不安地講述著自己的想法。

“我也這麼認為。”浜中贊同道。但這也可能是一種嘲諷。

“哦?你也這麼認為?”

“我完全同意您的觀點。浦島傳說是海洋族群的神話,但在當時,這個海洋族群已被融入大和的勢力範圍。這裡保留著‘住之江’的名字便是證明。在《延喜式》中,‘住之江’這個地名在很多地域都能見到。‘住之江’後來常被寫為‘住吉’,讀音仍與‘住之江’一致,如攝津的住吉,就保留了這種古老的讀法;而山陽地區和北九州的住吉卻沒有保留。九州的住吉位於宗像神社附近。根據《神武天皇記》的記載,宗像一族是北九州的海洋族群,很早就跟大和朝廷結盟。如您所知,神武天皇離開日向,從速吸瀨戶經關門海峽,臨時停泊於西邊的崗水門。本應東行的神武天皇軍團為什麼要暫時前往西方呢?因為那裡有掌控日本和朝鮮之間海上交通權的海洋族群。這麼看來,名為‘住之江’或‘住吉’的地方都是古代掌握制海權的族群遺留下來的。其證據便是,那些地點全都位於瀨戶內海沿岸,只有這裡的住之江孤零零地存在於裡日本<sup>【9】。”

不知道浜中的這些知識從何而來,多半是將讀過的許多書上的東西拼湊在一起,臨時形成的說法吧。伊瀨明白,在這一點上,浜中和自己半斤八兩。看來,他只是為了表達他的觀點,才向伊瀨發問的。

不過,浜中的理論聽起來挺有趣。如他所言,名為“住之江”或“住吉”的地方的確集中在瀨戶內海沿岸,在攝津、播磨、長門、阿波、壹岐、對馬等地都有分佈。住吉神社祭祀的神明是表筒男、中筒男、底筒男,他們是阿曇、海犬養等海洋族群的祖先。宗像神社的所在地——福岡縣的宗像、怡土、絲島三郡都有名為“海部鄉”的地方,想必皆是古代海洋族群的聚居地吧。

“為什麼只有但馬的住之江位於裡日本呢?”這次輪到伊瀨提問了。

浜中答道:“這是因為那裡還殘存著包括‘住之江’這一地名在內的古老痕跡。前面說過,‘住吉’的說法是後來出現的,‘住之江’是其原型。瀨戶內海沿岸的海洋族群是統一聯合體,東山陰沿岸也有這一古老的族群居住。對馬暖流流經山陰、北陸和本州東北地區的海岸,但裡日本只在但馬國有‘住之江’,這意味著在奈良時代,那裡的出雲民族尚未完全同中央融合。這一點,從出雲國常年向朝廷進獻《出雲國造神賀詞》也可以看出來。北陸和本州東北地區之所以沒有‘住之江’和‘住吉’這樣的地名,是因為那裡尚未受到所謂的‘皇化’,即大和政權的影響。”

浜中的理論越聽越令人信服,這可真奇妙。

“這就讓人忍不住產生聯想。”浜中的娃娃臉上浮現出興奮的神色,他用舌頭舔了舔嘴唇,似乎想一鼓作氣講個痛快,“《日本書紀》中不是記錄了田道間守的傳說嗎?如老師所知,垂仁天皇時期,天皇命田道間守去常世國尋找非時香果。田道間守跨過大海,遠赴常世國,備嘗艱辛,終於在十年之後帶回了非時香果。但天皇已經駕崩,田道間守在天皇的陵前哭號,悲慟而亡。”

伊瀨大致猜到了浜中要做怎樣的推論,臉上流露出不耐煩的神情。

“一般認為,田道間守是三宅連的祖先,是從朝鮮來的歸化人<sup>【10】。不過我倒覺得,他應該是這一地區海洋族群的成員。‘田道間守’與‘但馬’在日語中發音很相近,不是嗎?垂仁天皇之所以會派他前往海外的常世國,就是因為他來自但馬海洋族群。”

“原來如此。”果然扯到那上面去了。不過,這個觀點歷史學家還沒有提過,多少具備一點傾聽的價值,伊瀨想。

“《日本書紀》也好,《古事記》也好,都是用漢字來表示古日語,所以會產生誤會。拋開《古事記》的漢字部分,而專注於表音的假名,就會得到有趣的發現。比如,‘田道間’與‘但馬’的發音一致,從這個意義上說,‘田道間守’也可以寫作‘但馬守’。這樣答案就呼之欲出了。如果將‘守’理解為海洋族群的首領,那‘但馬守’的意思不言自明。”

“我也這麼認為。”這次輪到伊瀨贊同浜中了。兩人這麼一前一後,互相讚揚,讓伊瀨覺得很舒心。“民俗學者也說過,田道間守為尋找非時香果,遠赴海外的常世國,十年後回國時,垂仁天皇卻早已駕崩,他必然覺得人生宛如幻夢,毫無意義,這與浦島太郎開啟玉盒時的感受相通。”

“老師,”浜中說,“中國的神話在這裡得到了印證。浦島故事中的海底龍宮,對應的是中國神話中的仙山,也就是蓬萊山。學者認為,浦島故事的原型乃中國神話,奈良時期輸入日本,然後改頭換面,變山為海。如果這一學說成立,那它不僅反映了中國和日本的地形差異,而且也折射出海洋族群對海洋的強烈意識。稍微發散開去,中國不是也有類似‘羽衣傳說’的故事嗎?那原本也是發生在山中的,輸入日本後,故事舞臺就變成了海邊……”

“是三保松原吧?”

“那是比較有代表性的地點。據調查,日本的許多地方都有羽衣傳說流傳。”

話說到這裡,背後傳來了木屐踩踏沙粒的聲音。

伊瀨轉身一看,一位古稀老人正眯眼站在那裡。他穿著白色和服和藍色的褲裙,不用問就知道是這座神社的神官。

由於專注交談,浜中和伊瀨都沒有注意到他是什麼時候來的。不過,老神官似乎聽到了談話的最後一部分。

“這附近也有羽衣傳說。”與伊瀨視線相交的瞬間,神官張口道。他嘴裡的牙齒掉光了,說話時白色的鬍鬚一顫一顫的。

“您是這裡的神官嗎?”伊瀨低頭行禮後問道。

“是的。我是這裡的禰宜<sup>【11】。方才,我看到這位年輕人……”神官瞟了眼一旁的浜中,“……取了一份本社歷史的宣傳單,於是想見見來參拜的客人,不知不覺就跟在了二位身後。最近,像你們這樣的參拜者已經絕跡了。當地人姑且不提,就連別處來的人路過鳥居時,眼皮都不會抬一下……不好意思,請問你們是從東京來的嗎?”

“是的。”伊瀨答道。

“是投宿在城崎,順便來這裡逛逛的吧?”

“我們是專門為參觀這座神廟而來的。”

“那太難得了。聽二位剛才所言,你們對浦島傳說知之甚詳啊。”

“哪裡。我們只是隨口聊聊罷了。”

“據我所知,羽衣傳說在附近就有遺蹟可尋。這裡的東邊有個地方叫舟木,那裡有一座奈具神社。雖然現在廟宇無存,但那正是祭祀羽衣仙女的神社。”

“哦?也就是說,這個地方罕見地同時流傳著浦島傳說和羽衣傳說啊?”伊瀨的興趣被激發了出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偏偏寵愛你

遲暮言

黑色童話

嗜甜如命

愛你,耍心機(戀愛感染之三)

元湘

我爸真是大明星

肉肉嗒

省委書記欽點女婿,官途一路狂飆

一拾二畫

都市至尊仙醫

把酒凌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