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千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5頁,在古代當太監這麼賺錢嗎,長生千葉,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諶轉過頭來,看向垂簾之後的太皇太后郭氏,裝乖的道:“朕雖繼位有些時日,但吐蕃進犯之類大事,都是有賴太皇太后您老人家主持,這次朕擅作主張,擅自處置,還望太皇太后不要怪罪。”

太皇太后是吃了啞巴虧,本想嫁公主和親的,哪知道天子竟然不費一兵一卒,拉攏吐蕃周邊小國,孤立了吐蕃,進而使吐蕃不戰而降,這是太皇太后根本不敢想的事情。

如今在群臣面前,太皇太后也不好說什麼,只得耐著性子道:“陛下是哪裡的話?陛下此舉,有利於民,乃是我大唐幸事。”

“陛下英明!太皇太后英明——”

群臣高呼之後,劉觴與阿爹劉光對視了一眼,劉光點點頭,示意他正是時機,劉觴便大跨步站了出來,拱手道:“啟稟聖人,啟稟太皇太后!”

劉觴乃是宣徽院主使,掌管三班內侍,大明宮內的一切事宜,都要透過劉觴的首肯。而阿爹劉光乃是樞密院掌事,凌駕於三省之上,其實類似於秦漢早起的太傅,只要有太傅在,所有的國家大事都要先通知太傅,才會發配下去處置。

換句話來說,樞密院所掌管的事情,全都是國家大事,所以劉光如果和郭氏對起來,很容易被捏住把柄生事,就算沒有把柄,也會有人制造把柄。

所以劉觴決定由自己做這個出頭鳥,避免激化樞密院與太皇太后的矛盾。

劉觴朗聲道:“陛下英明,是乃我大唐之幸!如今陛下不費一兵一卒,扼制吐蕃進犯,但小臣心中仍有疑慮,除了吐蕃之外,我大唐周邊虎狼小國逡巡,雖無大戰事,小戰役卻不斷,若陛下能親掌兵權,對這些虎狼小國施以壓力,展現我大唐威嚴,還有誰敢進犯我大唐呢?”

他這麼一說,整個宣政殿陷入了寂靜之中,能上朝的人都是玲瓏心竅之人,怎麼可能聽不懂話外音呢?

很顯然,陛下要奪權了,想要從太皇太后手中摳出兵符!

太皇太后的臉色果然不好看,黑壓壓的沉著,剛要開口,說皇上終究太年輕……

卻在此時,神策軍右軍指揮使郭鬱臣站出來,抱拳鏗鏘道:“我大唐自開國以來,均是天子掌握兵符,無一例外。陛下初登大寶,年歲尚輕,太皇太后臨朝鑑政權在情理之中,然如今陛下不費一兵一卒退卻吐蕃,已然證明陛下是大有為之君,君之聖賢,不應在於年歲……鬱臣以為,天子掌握兵權,理所應當。”

郭鬱臣不愧是文人出身,說得有理有據,而且字字扎心,加之他又姓郭,太皇太后的臉色更加難看。

他這麼一說,群臣更是動搖,大家本就是牆頭草,誰的勢力強大,便依附於誰。眼下天子兵罷吐蕃,對於他這年紀,簡直是豐功偉績,不可小覷,整個朝廷都被震了三震,覺得往日裡是自己小看了天子,若是被這樣的天子針對,說不定下場悽慘。

郭鬱臣站出來應和,很多想要看郭家臉色之人一時慌了,不知道郭氏內部是不是出現了什麼問題,還是太皇太后意有所指。

一時間,朝廷的風向變化,御史大夫兼大理卿劉長邑也站出來,拱手道:“陛下掌理兵權,順應天意,還請陛下收歸兵符!”

樞密使劉光這才施施然走出來,拱手道:“還請陛下收歸兵符,順應天意!”

朝臣你看我我看你,左顧右盼一陣,也紛紛站出來道:“還請陛下收歸兵符,順應天意!”

“收歸兵符,順應天意——”

太皇太后氣的渾身發抖,死死握著鳳坐的扶手,指甲差點摳進扶手中,但此時她什麼話也不能多說,多說就是外戚專政。

李諶這時候故作乖巧謙虛的道:“諸卿,朕年紀尚輕,閱歷尚淺,如今能治理天下,都有賴諸卿的鼎力支援,還有太皇太后的助力……然,朕也深感危機,若只能藏在太皇太后的庇佑之下,何時才能揚我大唐國威?”

李諶話鋒一轉,眯著眼目,那氣場一下便不一樣了,從一個乖巧聽話的小奶狗,瞬間露出了真正的面目,分明是一個蓄謀已久的惡狼。

“朕深感責任之重,絕不該推諉退縮,因而,”李諶拱手向珠簾方向:“還請太皇太后將兵符放心交與朕,朕定當勤勉治國,絕不愧對我大唐列祖列宗!”

太皇太后打斷了牙齒往肚子裡吞,顫抖的厲害,但從始至終說不出一句反駁的話。

郭氏專權多年,早就怨聲載道,只不過皇上不作勁兒,沒人敢提出什麼,如今皇上突然聲震朝堂,太皇太后也沒有道理霸佔著兵符。

“陛下……”太皇太后咬著後槽牙道:“陛下成長了,老身終於能放下心來,這兵權……本就、本就是陛下的,只不過先皇唯恐陛下年紀尚輕,耳根子軟,無法駕馭這等凶煞之物,因此才放在老身手中,叫老身幫陛下看著一點兒。如今……如今是到歸還與陛下的時候了。”

劉觴挑唇一笑,成了!拱手帶頭喊口號:“陛下英明!太皇太后英明!大唐萬年——”

群臣也跟著山呼起來,在這樣的山呼聲中,垂簾之後伸出太皇太后的一隻手來,手中握著兵符,李諶站起身來,恭敬的走到垂簾之前,雙手接過兵符。

李諶拔身而立,寬大的手掌緊握兵符,站在宣政殿的龍座之畔,高大的金色黼扆昭示著天子尊貴的身份,李諶將兵符高舉,輕聲的自言自語道:“朕……終於真正成為這一朝之君了。”

宰相郭慶臣一直沒說上話,被迫混在人群中應和,天知道他心底裡心疼的流血,太皇太后失去了兵符,就是失去了在朝中說話的大半權利,太皇太后沒有了權力,郭慶臣這個宰相,豈不是也失去了威信?

郭慶臣覺得這樣不行,天子先是奪走了兵權,下一步難保就是取消太皇太后的垂簾攝政,若是如此,郭氏一切就完了!

必須想個法子,圓回來一些,讓太皇太后在朝中穩住腳跟,維持參政的根基。

“陛下!”宰相郭慶臣站出來,拱手道:“吐蕃已然送來了求和文書,請求與我朝會盟,此次會盟關係到我大唐與吐蕃的後系和平,不知陛下心中可有特使人選?”

自古會盟,不是一國之君親自參加,便是委派特使參加,被委派的會盟特使,猶如陛下親臨,身份尊貴,權威極大。

宰相郭慶臣的意思很明顯,郭氏已經失去了兵權,所以想要將會盟特使的職位攬在自己懷裡,如此一來,便證明郭氏沒有失去威信。

太皇太后沉浮三朝,也明白這個道理,立刻道:“陛下,老身以為,這宰相郭慶臣,輔佐兩朝,為人也沉穩老成,不如……就委任宰相為這次的會盟特使,陛下意下如何?”

李諶沉下臉來,看來郭氏還是不肯善罷甘休,準備趁著這次與吐蕃會盟的時機,鞏固自己的勢力。

會盟是頭等大事,特使不僅代表了國家的威嚴與臉面,更要臨時代表皇帝行使各種特權,畢竟會盟之時往往有很多臨時情況,需要各種變通,這就促使了,特使必須是皇帝的親信之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從鬼滅開始賣罐子

千代想受歡迎

大周之開局被女帝欽點狀元

溫七郎

急速逃脫[穿書]

情癲

農門福妻旺夫命

七寶棒冰

他才不是萬獸嫌[穿越]

路歸途

被踐踏的男孩

一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