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布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章,失落的秘符,丹·布朗,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凱瑟琳·所羅門在一片黑暗中摸索著實驗室的外門。摸到後,她伸手開啟鉛層防輻射門,急忙走進狹小的門廳。穿過空蕩蕩的過道只花了九十秒鐘,但她的心怦怦狂跳。三年了,你一定以為我早已習慣了。凱瑟琳每次逃離黑暗的第五艙室,而走進這個乾淨明亮的實驗室時總會感到一陣釋然。

“立方體”是一個沒有窗子的巨大箱狀空間。內部的每一寸牆壁和天花板都覆蓋著鈦塗層網孔防輻射鉛纖維,看上去,就像是一個架設在混凝土圍牆裡的巨大籠子。樹脂磨砂玻璃隔板把空間劃分成不同功能的區域——實驗室、控制室、能源供應室、衛浴室,還有一間很小的專業文獻圖書室。

凱瑟琳精神抖擻地走進主實驗室。這個明亮的工作區是消過毒的,裡面有大量令人眼花繚亂的先進裝置:配對的腦電圖描記儀,一臺飛秒光梳裝置,一個磁光阱,還有利用量子測不準原理的電子噪音REGs或簡稱隨機事件發生器。

雖然意念科學應用了先進的前沿技術,但意念科學的研究成果遠比這些促成實驗的冷冰冰的高科技裝置要神奇得多。隨著令人震驚的資料不斷湧現,魔幻和神秘事物正在成為現實。所有資料都支援“意念科學”的基本理念——人類心智尚有未開啟的潛能。

理論很簡單:我們僅僅開發和使用了人類全部智力和精神的表層。

在諸如加利福尼亞的意念科學學會、普林斯頓大學特異功能研究實驗室等機構裡進行的實驗,充分證明了一點:如果正確地集中人的意念,就可以影響和改變物質實體。他們的實驗完全不是什麼“折彎湯匙”之類的客廳魔術,更恰當地說,那是一種經過嚴格控制的研究,而這些實驗每次產生的結果都同樣驚人:我們的思想確實能夠與實體世界互動,不管我們是否知道這一點,它自始至終都在對世界的改變產生影響,甚至深入到亞原子的層面。

意識超越物質。

二〇〇一年,舉世震驚的“9·11”事件發生後的幾小時內,意念學科領域有了一個相當驚人的飛躍進展。四名科學家發現,當全美驚恐萬狀的人們聚集在一起、同時沉浸於悲慟中時,全世界設於不同地點的三十七臺“隨機事件發生器”的輸出都突然出現了顯著的隨機性的衰減,這個發現意味深長。不知為什麼,集體合一的心理體驗、數以幾百萬計的人腦合力,影響了機器裝置,梳理了隨機應變數,令資訊輸出由紊亂變為有序。

這一驚人發現猶如應驗了古人“天人感應”的信念——人類意識的大量聚合確實可以作用於物質實體。最近,有關聚眾冥想和祈禱的研究在隨機事件發生器中也產生了相似的結果,這更有力地證明了人類意念的潛能,正如意念科學的開創者琳妮·麥克塔格特所描述的,那是一種身體之外的物質……一種高度有序的、能夠改變實體世界的能量。琳妮·麥克塔格特的著作《意念的實驗》和網際網路上面向全球研究的網頁——theintentionexperiment.com——都是將研究聚焦於人的意念怎樣對世界產生影響。這一切都讓凱瑟琳心醉神迷。另一些富於挑戰性的論文也引起了凱瑟琳的興趣。

在此基礎上,凱瑟琳·所羅門的研究有了進一步發展,證明了“聚焦的思想”對任何事物都可能產生實質性影響——植物的生長速度,缸裡的魚的遊動方向,培養皿中細胞的分裂,分離的自動系統的同步運作,還有人體自身的化學反應。甚至,剛剛形成的堅固晶體也能在人的意識作用下呈現易變性。凱瑟琳曾做過一個實驗,當一個玻璃瓶內的水結冰時向它輸送愛的意念,結果真得到了美麗均勻的冰晶體。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反向的轉變也確鑿無疑:當她向水中輸送負面的、汙穢的意念時,冰晶就成了一堆亂七八糟的碎片。

人的意念可以改變實體世界,這是確鑿的。

凱瑟琳的實驗越來越大膽,取得的成果也更加驚人。“意識超越物質”?她在這個實驗室裡所驗證的一切已超越了這種質疑,更不是“新時代運動”<sup>(1)那種自助式禱咒。意識具有改變物質狀態本身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意識還具有激勵物質世界向著某個特定方向運動的力量。

我們是宇宙萬物的主人。

在亞原子層面,凱瑟琳已經展示過,完全基於她的觀察意念,基本粒子就或存在或消亡了。在某種意義上,是她對看到一個基本粒子的期望……導致了這個粒子的出現。海森堡幾十年前暗示過這個現實,現在它已成為意念學科的基本準則。琳妮·麥克塔格特也曾說過:“生命的意識就是一種影響力,它把某種可能轉變為真實。創造我們宇宙的最本質的成分就是觀察它的意識。”

但凱瑟琳在研究中最令人震驚的部分是:透過操練,這種影響物質自然界的意念能量可以被增強。意念是一種學習而得的技能。如同冥想,對“思想”的真正駕馭需要操練。更重要的是……在這方面,某些人生來就有比其他人更好的天賦。縱觀整個歷史,總會有少數人會成為真正的大師。

這正是現代科學與古代神秘主義之間缺失的環節。

凱瑟琳從她的哥哥彼得那裡瞭解到這一切,現在,她的思路又轉到他身上,憂慮油然而生。她走到實驗室的文獻圖書室向內張望。沒有人。

這只是一個很小的閱覽室,兩把莫里斯椅,一張木桌,兩盞落地燈,佔了一面牆的桃花心木書架上大約碼放著五百本書。凱瑟琳和彼得都在這兒存放他們最喜歡的資料,內容涉及從粒子物理學到古代神秘主義的每一個問題。他們的藏品中新與舊、前沿學科與歷史資料無所不包,無奇不有。凱瑟琳的書多半是《量子意識》、《新物理學》、《神經科學的準則》之類,而她哥哥的書卻更像是老古董:《凱巴萊恩》<sup>(2)、《光明篇》<sup>(3)、《物理之舞》<sup>(4),還有一卷來自大不列顛博物館的閃族泥板文譯本。

“科學未來的鑰匙,”她的哥哥經常這樣說,“就藏在我們的歷史之中。”畢生從事歷史學、科學和神秘主義研究的學者,彼得正是第一個鼓勵凱瑟琳以對早期赫爾墨斯主義哲學的理解來推進她在大學的科學研究的人。她還只有十九歲時,彼得就激發了她對於現代科學與古代神秘主義之間關聯的興趣。

“告訴我,凱蒂,你們耶魯現在的理論物理學都讀些什麼書?”彼得問她,當時她是回家過暑假的耶魯二年級生。

凱瑟琳站在塞滿圖書的家庭圖書館裡,把必讀書單背了一遍。

“挺不錯嘛,”她的哥哥回應道,“愛因斯坦、玻爾,還有霍金,他們是現代物理學的天才。但你有沒有讀過更早一些的書呢?”

凱瑟琳撓撓頭。“你是說……牛頓?”

他笑了。“再往前推。”雖然只有二十七歲,但彼得已經在學術界頗有名望了,他和凱瑟琳從小到大都很喜歡這種遊戲式的智力交鋒。

比牛頓更老嗎?凱瑟琳的腦子裡此刻充滿了遙遠時代的名字,像托勒密、畢達哥拉斯,還有赫爾墨斯·特利斯美吉斯忒斯。現在沒人再讀那些書了。

她哥哥的手指滑過長長書架上一溜皮質封皮開裂且積滿塵垢的書卷。“古代的科學智慧正在蹣跚而去……現代物理學對於它的理解,現在才剛剛起步。”

“彼得,”她說,“你告訴過我,埃及人對槓桿和滑輪的理解比牛頓早得多,早期鍊金術士和現代化學是相通的,但那又怎麼樣呢?當今物理學要處理的概念是古代人根本無法想象的。”

“什麼概念?”

“嗯,比如糾纏理論<sup>(5)!”亞原子研究已確證所有的物質都是互有關聯的——糾纏於整合為一的咬合關係中……具有普遍的統一性。“你不會要告訴我,古人也坐而論道討論過糾纏理論吧?”

“確實如此!”彼得說著,撩開遮在眼前的長長的黑色額髮。“糾纏理論是原始信念的核心。這個名稱和歷史本身一樣古老……佛的法身、道教、婆羅門。實際上人們最古老的精神追求就是要感知自身的糾纏,感受他自己與世上萬物的聯絡。他總想和宇宙成為‘一體’……為了達到‘合一’<sup>(6)的狀態。”她哥哥抬起了眉毛。“一直到現在,猶太人和基督教徒還在努力爭取‘救贖’……而大部分人都忘了我們所追求的實際上是‘合一’。”

凱瑟琳嘆了口氣,她怎麼能和一個如此熟知史料的人去辯論呢?“好了,但你說的是一個普遍的概述,而我說的是特定的物理學。”

“那就談特定的物理學吧。”他投以敏銳的目光,向她發出挑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高手下山:從築基期開始無敵

九拾八代

當萬人迷被迫穿到恐怖電影中

富十二

夢起香江

夢逸仙

爐火正紅

艾搭不理

萌寶一加一,總裁爹地放肆寵

豆豆豆包

娛樂巨星:從女聲配音開始

川味果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