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布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3章,失落的秘符,丹·布朗,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國會大廈圓形大廳,有一條圓環形的窄道就在圓頂天花板下延伸,羅伯特·蘭登正緊張地一寸一寸往前挪步。他斗膽往欄杆下瞥了一眼,頓時被那高度嚇得頭暈眼花,難以置信,不到十小時前,彼得的手曾驚現於下面圓形大廳的地板上。

同樣的大廳、同樣的地板,此刻只站著國會大廈的建築師,從一百八十英尺的高度看下去,他只是一個小黑點,穩健地橫穿圓形大廳,消失在視野裡。巴拉米陪著蘭登和凱瑟琳登上了這層陽臺,留下詳細的指示後,便把他倆單獨留下了。

彼得的指示。

蘭登看了看巴拉米交給他的那把黑鐵古鑰,又望了望從這層陽臺往上行的逼仄樓梯井……陡峭向上。上帝啊,幫幫我。據建築師說,這些狹窄的階梯通向一扇金屬小門,用蘭登手中的鑰匙就能開啟。

那扇門後有什麼?彼得執意讓蘭登和凱瑟琳親眼觀看。彼得沒有細說,反倒留下一系列嚴格的指令:一定要到了某個時辰才能把那扇門開啟。我們必須等到那時候才開門?為什麼?

蘭登又一次看了看手錶,痛苦地咕噥了一聲。

把鑰匙放入口袋,他的目光越過眼前的空曠,向圓環走廊對面望去。凱瑟琳無所畏懼地大步向前,顯然沒有絲毫恐高症狀。她已經走到半圓的中央,一邊欣賞著布倫米迪的《華盛頓成聖》——巨大的壁畫就在他們頭頂上泛著幽光。這個視角無比優越,也無比珍稀,華盛頓的人像高達十五英尺,醒目地佔據著將近五千平方英尺的穹頂中部,離得這麼近看,當真是纖毫畢現。

蘭登轉身背對凱瑟琳,面朝外壁,非常輕聲地說道:“凱瑟琳,這是你的良心在發問。你為什麼要拋棄羅伯特?”

顯而易見,凱瑟琳對圓形大廳裡令人驚歎的聲學特性熟稔在心……因為牆壁立刻回話了。“因為羅伯特膽小如鼠。他就該過來跟我待在一起。在獲准開啟那扇門前,我們有的是時間。”

蘭登知道她說得對,一百個不情願地沿著陽臺,雙手搭在牆上慢慢往前蹭。

“這兒的穹頂實在太讓人震驚了,”凱瑟琳連連讚歎,還伸長脖頸探出去看頭頂《華盛頓成聖》令人歎為觀止的細節。“傳說中的眾神全都和科學家及其發明創造融為一體?想想吧,這就是我們國會大廈正中心的畫面。”

蘭登抬眼向上去看伸展在穹頂上的富蘭克林、富爾頓、莫爾斯匍匐著的形象……他們身邊都有各自的科技發明。這些大人物的頭頂,有一道閃耀的彩虹躍升,他的目光也順著七彩弧線移向祥雲圍繞、升騰天堂的喬治·華盛頓。人能成神的至高預示。

凱瑟琳說道:“這彷彿在說,古代奧義的整個精髓都盤旋在圓形大廳上。”

蘭登不得不承認,這世上沒幾個壁畫家會把科學發明和眾神乃至成聖的人類集中在一個畫面裡。這幅天頂畫中壯觀的群像確實就是古代奧義的一個資訊,在此出現,必有其原因。建國元勳們視美國為一張白紙,一片沃土,奧義的種子能在此播撒、發芽。今天,這些飛昇的形象——升入天堂的國父——靜靜地懸騰在我們的立法者、領導人和總統之上……無異於大膽的明示,預示未來的藍圖,許諾了人類即將完全開發精神意念的光輝時刻。

“羅伯特,”凱瑟琳輕聲叫他,她的目光聚焦在眾多的人像上:美國最偉大的發明家身畔有米涅瓦女神相伴。“這是預言性的,真的。今天,人類最先進的發明被用於研究人類最古老的智慧。意念科學或許很前衛,但確實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科學——研究人類思維意念的學科。”她轉向他,驚喜溢於言表。“而且,我們已經知道,古人對意念的理解實際上遠比今天的我們更深刻。”

“有道理,”蘭登答道,“人類心智就是古人們可以使用的惟一科技。早期的哲學家對心智的研究可謂無所不用其極。”

“沒錯!古代典籍長篇累牘地記述人類心智的能力。《吠陀經》描繪了意念能量的流動。《皮斯提斯·蘇菲亞》<sup>(1)描述了宇宙意識。猶太教《光明書》探索了意念精神的本質。薩滿教的典籍論及遠距離治癒時預言到了愛因斯坦的‘遠端影響力’。到處都是!更別提《聖經》了,我一開口就會剎不住車的!”

“你也是?”蘭登說著咯咯地笑起來。“你哥哥就試圖說服我相信《聖經》是一本由密碼編撰的科學寶典。”

“它就是嘛,”她說道,“如果你不相信彼得,那就讀一些牛頓關於《聖經》的奇思妙論吧。一旦你開始理解《聖經》中富有密碼意味的比喻,羅伯特,你就能意識到,它是本研究人類意念的專著。”

蘭登一聳肩。“我看我還是回家去把《聖經》從頭再讀一遍吧。”

“讓我問問你,”顯然,她對他的懷疑不太滿意,“《聖經》告訴我們,‘始建神殿’是……一座‘不用工具也不發出噪音’就建起的神殿,你認為它說的是怎樣的神殿呢?”

“唔,文中說了,你的身體就是神殿。”

“對,《哥林多前書》第三章第十六行。豈不知你們是神的殿。”她衝他微笑。“《約翰福音》也說到同一件事。羅伯特,《聖經》充分意識到潛藏在我們身心中的神力,也敦促我們盡力開發那種能力……敦促我們建起自己意念的神殿。”

“可惜的是,我認為許多宗教界人士的共識是:等待一座真正的神殿重新建起。這是彌賽亞預言的一部分。”

“是的,但那忽略了關鍵的一點。基督復臨指的是人類的降臨——人類最終建起意念神殿的時刻。”

“我不知道,”蘭登邊說邊撫著下巴,“我不是《聖經》研究者,但我非常確定,《聖經》裡描述得很詳細,要建起的是一座物理性質的神殿。分成內外兩部分結構——外殿稱為聖殿,內殿稱為聖人堂。兩殿之間只以一層薄紗相隔。”

凱瑟琳笑了,“就《聖經》懷疑論者而言,你的記憶力還真不賴。順便問一下,你有沒有看過真實的人類大腦?大腦由兩部分構成——外部稱為硬腦膜,內部稱為軟腦膜。兩部分間只隔一層蛛網膜——蛛網狀、薄紗般的組織。”

蘭登驚訝地點點頭。

她慢慢地抬起手,按上蘭登的太陽穴。“羅伯特,所以太陽穴才叫做神殿。”

蘭登想細細思忖凱瑟琳的話,卻突然不經意地想起諾斯替派的《瑪麗福音》裡有這麼一句:思想在哪裡,財富就在哪裡。

“你大概也聽說過,”凱瑟琳的語氣平緩下來,“關於瑜伽修行者冥想時所做的腦掃描?人類大腦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狀態下,松果體會分泌出蠟一般的物質,這確實是物理性質的。這種腦部分泌物和身體裡的其他體液都不同。它具有不可思議的治癒療效,可以復原細胞,這或許就是瑜伽修行者長壽的原因。這是真實的科學,羅伯特。這種物質的成分屬性十分驚人,難以置信,只能由聚精會神的頭腦創造出來。”

“我記得,幾年前讀過這類報道。”

“是的,說起這個,你也該記得《聖經》中有關‘天賜嗎哪’<sup>(2)的典故吧?”

蘭登沒看出這二者有相關點。“你是說,從天國降下、給予饑民的神奇食糧?”

“正是。據說,嗎哪可以治癒病患,賜予永生,更奇怪的是,不管誰享用,都不會產生任何排洩物。”凱瑟琳停頓了一下,彷彿在等他吃透這些內容。“羅伯特?”她試探性地追問道,“不如說是某種降自天國的營養物質?”她點了點自己的太陽穴。“神奇地治癒身體?不產生排洩物?你沒明白嗎?這些都是密碼,羅伯特!神殿就是‘身體’的密符。天堂就是‘意念’的密符。雅各之梯就是你的脊椎。嗎哪就是這種罕見的腦部分泌物。當你讀到《聖經》中的這類密碼詞符時,一定要留神。它們通常都在字面之下另有深意。”

這時,凱瑟琳開啟了話匣子。她在解釋為什麼縱觀古代奧義,同樣的魔法物質會反覆出現:神的花蜜,長生不老仙丹,青春之泉,智者之石,神賜之食,甘霖,ojas<sup>(3),索瑪體質。隨後,她又談起大腦松果體代表著上帝的全視眼。“《馬太福音》第六章第二十二行說道,”她越講越興奮,“‘當你的眼睛成為一,全身就充滿光明<sup>(4)’,瑜伽術中的額輪、印度教徒前額上的紅點,都吻合這個概念,也就是——”

凱瑟琳愣了一下,看起來有點窘迫。“對不起……我知道我說個不停了。我只是覺得這都太讓人興奮了。多年來,我一直在研究古人宣稱的人類奇異念力,現在,科學告訴我們,要獲得這種能力,可以用實打實的物理手段。如果使用得當,我們的大腦可以喚起的能量堪比超人。《聖經》和許多古代典籍一樣,剝繭抽絲地詳解了有史以來被創造出的最精妙複雜的機器……人類的意念。”她嘆了一聲,“不可思議的是,科學尚只能觸及意念的皮毛。”

“聽起來,你的意念科學必將引發質的飛躍。”

“毋寧說是倒退。”她說,“古人們早已知道許多科學事實,我們現在只是重新發現罷了。用不了幾年,現代人類就將被迫接受目前不可想象的現實:我們的意念能生髮的能量,足以改變物質形態。”她停了一下,又說:“粒子對我們的思想有反應……這就意味著,我們的思想擁有改變世界的大能。”

蘭登溫和地一笑。

“我的研究讓我相信這一點,”凱瑟琳說道,“上帝是非常真實的,它是一種蔓延到萬事萬物的心智慧量。而我們人類,是在那種形象中被創造出來的——”

“什麼?”蘭登打斷她,“在……意念能量的形象中創造出來?”

“完全正確。我們的物理形體經過數代進化,但是,依據上帝的形象創造出的,是我們的意念。我們一直死摳字面意思讀《聖經》。我們讀到,上帝根據自己的形象創造了我們,但與上帝相像的並非我們的物理形體,而是我們的意念。”

蘭登陷入了沉默,聚精會神地聽她講。

“羅伯特,這是了不起的天賦,上帝在等待我們領悟這一點。我們在世界的各個地方,仰望天空,等待上帝……卻從沒意識到,是上帝在等待我們。”凱瑟琳停下來,給他時間思忖這段話。“我們就是造物者,卻一直天真地扮演‘被造者’的角色。我們把自己看作無助的羔羊,匯聚在創造我們的上帝身邊。我們像驚恐的小孩一樣跪倒在地,祈求賜助,祈求寬恕,祈求好運。但一旦我們意識到,我們是在造物主的形象裡被創造出來的,就會開始明白,我們也必然是造物者。等我們領悟了這一事實,大門就將敞開,人類的潛能就能暢行無阻。”

蘭登想起一段難以忘懷的話,出自哲學家曼利·P.霍爾的專著:如果神不想讓人有智慧,他就不會將領會知識的本領賜予人。蘭登再一次舉目凝望《華盛頓成聖》——寓示人類升向神國的象徵性畫面。被造者……變成造物者。

“最驚人的地方在於,”凱瑟琳說道,“一旦我們人類開始發揮真正的潛能,我們對自己的世界就有了極大的控制力。我們將可以設計現實,而不再僅僅是作出被動的反應。”

蘭登的視線又拉回來,“這聽上去……很危險。”

凱瑟琳好像大吃一驚,也頗為觸動。“是的,你說得太對了!如果意念能影響世界,那麼,我們就必須對自己怎樣去思考十分謹慎。毀滅性的想法也會有效力,而我們都知道,毀滅比創造容易得多。”

蘭登不禁想起,傳說無不在重申:必須保護古老的智慧,不能讓不配知曉的人染指,只能與開明賢士分享。他也想起“無形學院”,偉大的科學家艾薩克·牛頓請求羅伯特·波義耳對他們的秘密研究“守口如瓶”。這是不能公之於眾的,牛頓在一六七六年的信中寫道,否則,這世界難逃一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的漫畫師青梅很不正經

四季如森

隊長們心照不宣的暗戀[電競]

孤光與清輝

be後大佬們都說我是白月光/be後成了所有人的白月光

脆桃卡里

新婚

達西夫人

剛重生我差點就結婚了

大大大飛狼

神鵰:從拜師小龍女開始

阿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