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歸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辭天驕 第340節,辭天驕,天下歸元,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然是……追妻啊!”

……

盛都百姓們最近很是歡欣鼓舞。

先是城門終於開放了,然後血騎入京了。

城門口在前幾日遭受了一場騷亂,有人傳說是血騎衝擊城門,但很快內廷傳出旨意,外城內城皇城城門接連開啟,放開了排隊的人,迎接血騎入京。

而忽然酬賓的田記也在此時說肉乾售罄,關了鋪門,百姓們就一窩蜂湧出城看傳說中的血騎入京。

百姓們原本以為自己能看見皇太女的,卻沒有見到,但能看見衣衫如血神情彪悍的血騎,便也很滿足了。

也就是在這天,百姓知道皇太女已經回宮,參加大朝議計程車紳們悄悄傳開了當日廣場上發生的事,一時給茶樓酒樓多了許多談資。

淳樸的百姓渴望安定,渴望強大的君主,廣場上的事符合百姓對於最強大的君王的想象,一時滿街傳頌皇太女,說一聲皇太女,滿街的人都會目光亮亮回過頭來。

萍蹤便是在這樣的氣氛下入城的。

她在半個月前接到鐵慈的信,鐵小姨請她去家裡玩,順便在小姨家住一陣子。便宜小姨給她在信中描繪了盛都的繁華,這讓從沒出過海島的土包子萍蹤十分好奇,當即便自己來了。

她性子急,不耐煩慢慢等送信的信使,自己一路跑上了盛都,路上沒少犯笑話,比如不曉得買東西要錢,人家和她要錢她以為人家要搶劫她,把人家給打了一頓。

等到明白買東西要錢,她又搞不清楚錢的價值,一下子把鐵慈給的路費花費了大半,去買了一個劣質的假玉簪,後半截沒錢花了,她就去賣藝,結果她賣的藝太花哨,嘩啦啦下了一陣冰雹,砸了圍觀的孩子一頭包,賠錢;控火燒了人家衣服,賠錢。

等到好容易控制好賣藝的力度,又因為搶了人家生意,被人造謠她是神棍,往街上一站就有小孩子扔石頭,萍蹤邪性發了,要宰小孩,嚇得人家官府出動全部衙役,最後還是萍蹤無意中露出鐵慈給的信物,才免了一場牢獄之災。

鐵慈給的信物是宮中信物,卻不是皇太女的信物,小地方官府只知道是貴人,恭恭敬敬把瘟神送走,不敢多說。萍蹤也不曉得鐵慈身份,這一連串的倒黴事兒,讓她很是不爽也很是懷疑,外面的世界根本沒那麼精彩,小姨果然是騙人的。

還是鐵慈信中說的盛都美食和漂亮衣服,支撐著她最終還是來了,打算看看,不好就走。

她進城的時候,城門排著長長的隊,前面兩個戴冪離的姑娘在興奮地討論皇太女,說皇太女是世上最強大的女子,萍蹤聽著刺耳,接話道:“最強大的女子?黃臺女是誰?世上怎麼會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在我面前,還有人敢自稱最強?”

那兩個女子回頭,尖叫,“快來人啊,有人公然詆譭皇太女!”

四面女子齊齊回頭,還有不少書生。

萍蹤愕然回視。

她們看我做甚?

我說錯了嗎?

她道:“黃臺女是什麼玩意?”

片刻之後,她陷入了冪離、瓜果、扇子、扁擔、臭雞蛋、臭鞋子的海洋。

人們砸完她後一鬨而散,萍蹤想報仇都找不到人。

萍蹤呆呆站在一地雜物之中,看看衣裳上淋漓的果肉,悲從中來。

盛都太不友好了!

外頭的繁華世界一點都不好!

她要回鬼島!

她要找到那個黃臺女,每天揍她一萬遍,問她:“誰是世上最強大的人?”直到她哭著一遍遍回答:“是萍蹤!是萍蹤!”

……

第284章 好好伺候爸爸不好嗎

鐵慈可不知道萍蹤發下的宏願。

她已經接到信使飛鴿傳書,說萍蹤自己先跑了,算算腳程,這幾日也該到了。

想著萍蹤一個人出行,性子又懵懂任性,可不要闖出什麼禍來,便命人這幾日在城門口等候。

同時也囑咐等人的內侍,接到萍蹤後,就去容府、戚府、田家和會館,將容溥沈謐田武戚元思楊一休等人接來。一併請小夥伴們逛逛皇宮。

當日容溥雖然沒有直接送她入城,卻早早派人聯絡了沈謐,沈謐正好來盛都參加會試,一直在城中等待她,也聯絡了雜耍班子,打聽到了小姐們的詩社,想法子送去訊息,才來了那一場女子接應。

楊一休把老子迷倒,導致禮部尚書那一班人沒能及時去城門口,組織起對太女的人海攔截,事後他也不敢回家,直接和沈謐一起住在會館,聚集了一大幫來趕考的躍鯉書院學子,整日和各地趕考學子交流詩文,順便傳播皇太女的英明神武軼事。

鐵慈此時正在御書房聽政,和之前一樣,她並沒有因為能力的增長試圖干涉政事,依舊選擇安靜聽政,這讓一些原本持觀望態度,擔心她得志輕狂的老臣們頗為讚許。

今日有兩件大事,一是收到燕南萬民書,稱現今女世子虐待幼弟,欺壓百姓,行為不端,要求改立老王之侄遊衛南為世子。

皇朝三大藩,遼東最桀驁,隴右相對安分,隴右長樂王人如其名,只求長樂,沉迷修道長生,對朝廷指令屬於只要不侵犯隴右利益,基本都能配合。隴右雖然有自己的軍隊,但管理鬆弛,前些年鐵慈建議隴右周邊諸州對其進行軍事經濟的慢慢滲透,頗有成效,朝廷本有打算收歸隴右,想來難度也不太大,但是隴右的收歸會挑動遼東和燕南的敏感神經,引發不可控的後果,因此朝廷諸公的意思是徐圖緩之,一定要打,也得先打遼東,收歸遼東之後,再收其餘兩藩就會輕鬆很多。

燕南對朝廷的態度,介於遼東和隴右之間。但前燕南王頗為重視軍備,燕南多本地土著,和大乾言語不通,民風彪悍古怪且遊走於大山之間難以管控。除了世代掌控燕南的遊家,朝廷派官去也別想管好,好在燕南如今表面還是尊奉大乾的,上書求改立世子,朝中諸公對此分成兩派,一派覺得遼東未下,對燕南隴右宜多加安撫,女世子本就是權宜之計,碩果僅存的老王幼子聽說是個痴傻的,過繼改立侄兒也是題中應有之義。一派覺得既然老王子女不中用,正是朝廷大好時機,何必再改立精明的侄兒,萬一來個厲害角色怎麼辦?倒不如還是維持現狀,朝廷還多幾分機會。

朝臣們爭論不休,鐵慈聽著,敲了敲桌子。

臣子們都停下看著她。

鐵慈笑道:“燕南天高地遠,多年來朝廷對其的瞭解,也只能從燕南自己遞送的文書上琢磨一二。但燕南風土人情到底怎樣,燕南王族對朝廷的態度怎樣,女世子其人如何,幼弟是否真的痴傻,那位改立的世子人選人品如何,不愛操心政務的百姓為何為此人上萬人聯名書,其間是否別有貓膩,這諸般種種,咱們都還被矇在鼓裡啊。”

眾臣都點頭,容麓川道:“殿下意欲何為?”

“眼見都未必為實,更不要說耳聞了。”鐵慈道,“正好藉此名義,派人去燕南考察一番吧。”

“殿下所言甚是,但是該派誰去?對方是親王,尋常官員去,完全可以不予理會,若派親王領隊……”蕭立衡眼睛一亮,剛想說昭王,話頭已經被鐵慈截斷,“孤親自去。”

眾臣震驚,有人下意識道不可,有人沉思,反對的人都道皇儲系大乾國運於一身,燕南對朝廷忠誠有限,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此事萬萬不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從武警新兵開始當教員

丁丁食紅豆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