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舜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3,甲午戰爭,陳舜臣,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袁世凱是甲午戰爭(中日戰爭)爆發時期的人物,而劉永福是接近結束時的人物。袁出身於河南的名門世家,相反,劉是西南邊境的遊民之子。袁世凱沒有透過科舉考試,一躍成為政府要人,駐留外國,可謂旗開得勝。劉永福則是連遭挫折。他以天地會會員的身份參加了太平天國,但未能成為革命勢力的首領,太平天國崩潰後,有如獵場之兔,被清軍攆得團團轉,只好跑到外國去。這一點倒很像袁世凱,不過,劉永福是作為殘兵敗卒逃亡出去的。

袁世凱和劉永福是一對截然相反的人物。如果認為劉永福拉開了中日戰爭的序幕,恐怕是有點兒太表面化了。不過,從他走過的道路來看,的確與戰爭開端也有關聯。

逃亡到越南的天地會敗軍,並不是品質良好的集團,但是,在越南北部棲息著一夥比他們更壞的匪徒,困擾著阮氏王朝。於是嗣德帝就利用劉永福一夥敗軍,去征討土匪。這個措施在某種程度上收到成效,劉永福也因戰功被越南政府授予官爵。

清廷在名義上是越南的宗主國,所以越南為保勝地區土匪猖獗而苦惱時,曾要求清廷“派兵一掃惡黨”。

因兵力不足,越南政府到處尋找助力。清廷一向自稱宗主,越南認為此時正可以向清廷求助。清廷準其所請,派了一支軍隊,司令官就是土匪出身的馮子材。

保勝就是現在的老開,正處於元江從中國雲南流入越南國境一帶。雲南省一側叫作河口,現在是瑤族自治縣。為了征討那一帶的土匪,越南政府曾假手劉永福一夥,而今又從清廷借來一支軍隊,而軍隊的長官竟是追得劉永福到處亂竄的馮子材。

“原來是那個土匪頭子……”

當劉永福弄清了將要與之並肩討匪的援軍司令官是馮子材時,不禁苦笑起來。他已經不再像從前那樣憤怒了。長期的磨鍊,使劉永福變得非常世故了。和馮子材會見時,他極其穩重地微笑說:“久仰,久仰,您是我們鄉的老前輩,請不吝賜教!”

壬午年的九年前,法國曾一度佔領河內,越南政府向劉永福求援。劉永福選拔精兵千名,越過無路可走的山嶽,進攻法國軍隊。法軍指揮官是海軍大尉安鄴。在河內郊外,雙方展開激戰,法軍死傷數百人,大敗而走,安鄴大尉在這次戰役中陣亡。

由於這次戰功,劉永福被授予三宣軍務副提督、副領兵官等職,大約相當於現在的少將或中將軍銜。

法軍潰退是1873年12月,此後法軍的氣焰略有收斂。但到1880年9月,茹?費理組閣,法國又轉為積極。費理鎮壓了巴黎公社,臭名昭著。

壬午年,法軍重新佔領河內,劉永福再次率領黑旗軍出現在法軍面前。

第二年,1883年5月,兩軍在河內市西郊的紙橋交火,法軍潰敗。同十年前的河內攻防戰一樣,又一名法軍司令官李威利喪命,戰死者有二百多人。

劉永福在越南的官職又晉升了,從副提督升為正提督。

由於劉永福的黑旗軍勇猛作戰,越南北部的法軍被擊退了,但在中部,孤拔率領的法國艦隊佔優勢,八月攻陷首都順化,終於締結了《順化條約》。後來的《巴德諾條約》又進一步確認並修正了《順化條約》,使越南淪為法國的保護國。

法國艦隊攻打順化前一個月,越南國王嗣德帝逝去。

據說,嗣德帝與生母範太后歷來都希望同法國議和。阮氏王朝的創始者嘉隆帝建國初期,曾得到法國的幫助,因之朝廷內部親法之風很盛。嗣德帝的繼承人育德帝也是親法派,即位四天便被反法論者、輔政大臣尊室說給廢掉了。繼他之後即位的是協和帝,他本質上是親法派,但在尊室說等人的壓力下,只得發出進攻法國艦隊的命令。不久,協和帝也遭廢黜,並被毒死,因為他接見了法國公使。代之繼位的是十五歲的建福帝。這樣,半年之內就更迭了四位國王。

熱心的反法主義者尊室說與黑旗軍的劉永福關係極其密切。

順化的越南王朝分成親法派與反法派,雙方暗暗地鬥爭。

作為宗主國的清廷也有強硬派與溫和派在互相鬥爭。

中法戰爭正式開始於1883年12月。法國的第二屆費理內閣,派遣了一萬五千名遠征軍,並批准了增加軍費的提案。

簡而言之,孤拔提督率領的六千名法軍,初戰攻陷山西地區,後被清軍大敗於諒山,死傷千餘人。法國海軍奇襲福建,清廷水師慘遭全軍覆滅。法國艦隊又封鎖海上,企圖孤立臺灣。當法國艦隊襲擊浙江省鎮海時,受到寶山炮臺的反擊,孤拔受重傷,傳聞死在澎湖。

諒山的敗績傳到法國,費理內閣垮臺。

令人不解的是李鴻章竟命令清軍停止抵抗,與法國簽訂《中法新約》,放棄對越南的宗主權,承認法國取代清廷行使對越南的保護權。

李鴻章認為,諒山的勝利是停戰的絕好機會。對於停戰來說,也許是個好機會,但所訂立的條約,卻是十足的戰敗條約。

中、法兩國於1885年6月9日在天津締結條約。

中法戰爭中,劉永福的身份發生了變化。他以殘兵敗卒的首領身份,被越南朝廷隆重地封官授爵,但從清廷看來,他仍然是個逃亡國外的叛逆。只因他所率領的黑旗軍在同法軍作戰時,成為清軍的主力,威名遠揚,才迫使清廷不得不承認他的實力和功績。

另一方面,也有必要早日拔掉這個實力者的牙齒,於是,清政府授予劉永福記名提督之職。從此,黑旗軍被編入正規軍。

舊時代的中國人多麼羨慕和憧憬官爵,是遠遠超出我們現代人的想象的。

已經被定為叛匪,一旦抓獲就會梟首示眾,而今竟得到政府軍中最高的稱號,可想而知,流民出身的劉永福該有多麼高興。

1885年8月,劉永福帶著十餘萬石軍糧、無數彈藥、槍炮和艦船,率領三千部下“入關”。幾個主要頭目提出反對意見,但劉永福卻只想衣錦還鄉。當部隊到達廣西時,北京傳來旨意,命他將部隊減為一千二百人。第二年,劉永福被任命為福建南澳的總兵,他的直系黑旗軍被分散各處,後來,手下只剩三百人。

性情粗野的劉永福完全被官職、爵位衝昏了頭腦。拿這個釣餌來遊說他的,就是唐景崧。唐景崧,字維卿,廣西灌陽人,同治四年(1865年)中進士,是透過科舉考試獲得提拔的官員。他為人豪爽,飲酒賦詩,擅長外交。中法戰爭之際,他主動承擔了說服劉永福歸順的任務。

“朝廷切望於公焉。”唐景崧用這樣的甜言蜜語終於說服了劉永福。

此後,唐景崧同劉永福成為莫逆之交。後來,正當中日甲午戰爭白熱化時,唐景崧當了臺灣巡撫(省長),劉永福率領部隊奔赴形勢危急的臺灣。中、日簽訂和約後,臺灣割讓給日本。結果,在臺灣的唐景崧和劉永福成了拉開戰幕的人,時當1895年(明治二十八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超凡修仙

月西樓

從今天開始做掌門

寧世久

我青梅和未婚妻又雙雙吵起來了

九霄中的羽毛本尊

英雄無淚

古龍

學渣她成了五個大佬的團寵

呂涵芷

都市鑑寶:我的眼睛看穿一切

國產大熊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