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舜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2,甲午戰爭,陳舜臣,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貽笑天下的大阪事件判決那一年,正是朝鮮派遣樸定陽赴美之時。他巧妙地運用外交手段,表明朝鮮是獨立國。假如金玉均得到玄洋社的支援,把日本的敢死隊弄到祖國的土地上來,就能獲得“獨立”嗎?想到此,不禁令人感到樸定陽的功績實在不小。

樸定陽的事給袁世凱很大打擊。他的最大任務是向全世界宣告中國是朝鮮的宗主國。當朝鮮趙太妃故去時,以強制舉行賜奠儀式,挽回了樸定陽赴美所造成的脫離宗屬的印象。據說,這次賜奠,朝鮮政府花費了數十萬金,朝鮮在財政方面本來已瀕臨破產,而接受清廷的賜奠,不但損傷了獨立國的體面,財政也被逼上了絕路。

朝鮮政府的財政是慢性赤字,多次向外國交涉借款,大都被袁世凱阻撓,均未成功。1890年初,朝鮮政府派遣法裔美國人查爾斯?勒讓德爾去日本,交涉一百五十萬元借款事宜。這個人的漢名叫李仙得。條件是以十二年的關稅做抵押,十二年後本利還清,結果也沒成功。當然,並不完全是袁世凱從中作梗,英國總領事禧在明也反對朝鮮從日本借款,他與袁世凱採取了同一步調。另一方面,李仙得同日本的交涉並不順利。

朝鮮慢性赤字的最大原因是“壬午軍亂”(1882年)給日本的賠款。依據《濟物浦條約》,賠款為五十萬元,每年十萬元,五年付清。另外,還有因軍變死傷的日本人撫卹金五萬元。

朝鮮已經從清政府借了白銀五十萬兩。李鴻章命招商局和礦務局準備銀子借給朝鮮,正是“壬午軍亂”之年。年利八分,十二年還清。

“壬午軍亂”的三年後,朝鮮政府付不出賠款了,又向德國美亞商會借了兩萬英鎊。年利一成二分,以沙金、牛皮等所課的關稅做抵押。作為附加條件,運輸糧食必須使用德國船隻。利率既高,附加條件也苛。美亞商會是資金雄厚、獲利較多的公司,當然要提出一些有利於自己的條件。美亞商會在中國人中間以“世昌洋行”而聞名,恰如日本的三井、三菱、住友之類公司。

袁世凱介入此事。他認為利率過高,條件太苛。

擔當朝鮮稅關總稅務司的墨賢理,也因為未同他商量,竟將關稅抵押出去,大為不滿,強烈反對。

由於袁世凱和墨賢理的反對,美亞商會把條件放寬。後來德國領事布魯德拉從中調停,年利降為一成。

朝鮮政府恨透了事事強調“宗主國”而肆意介入的袁世凱,但這次向美亞商會的借款問題,由於袁世凱的介入,減輕了不少負擔,可算是他的寥寥無幾的功績之一。

不過,袁世凱介入的目的,並不是要幫助朝鮮政府脫離困境,而是在執行天津的主子李鴻章的指示。看一看李鴻章給袁世凱的指令電文就可明白,美亞商會提出的獨佔糧食運輸,會給予中國商人以嚴重打擊,這才是袁世凱介入的最大動機。至於減少了利率,朝鮮政府得到好處,只不過是副產品而已。

從美亞商會借來的款子,並沒有用作再建財政的資金,而是支付了賠款,所以,左手進來右手出去,沒有產生任何良好的影響。此後,朝鮮政府每逢有困難,便向美亞商會借款,甚至還採取了貨幣鑄造機、槍炮、彈藥等實物支付的形式。於是,美亞商會便成為德國向朝鮮擴張的尖兵。很可能美亞商會同德國政府有密切聯絡,許多行動都是政府指示的。

經李鴻章介紹,英商的怡和洋行和香港上海銀行也曾借錢給朝鮮政府,年利一成,可能是仿照美亞商會的前例。

債權人有很大的發言權,這是理所當然的。清廷必須防止某一國在朝鮮獲得很大的發言權,所以,德國的力量加強了,便幫助匯入英國借款,以取平衡。李鴻章的這一套手法,作為執行者的袁世凱,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

朝鮮政府向美亞商會借款,東一筆西一筆,不知不覺中增多起來,兩年後竟達到二十餘萬元。

這下子朝鮮政府不得不想一個治本之策了。於是,橫下一條心,打算從法國銀行一次借入二百萬法郎,半數作為財政再建資金,半數還債。但是,袁世凱反對,這一計劃在表面上便銷聲匿跡了。

袁世凱反對的理由極其明顯:在屬國朝鮮,再也不能增強別國的發言權了。他認為,如要借款,就應該與宗主國清廷洽商。然而,朝鮮舉國一致,要爭取獨立自主,正與袁世凱的主張相反。同樣是借款,也要向中國以外的國家借,因為宗主國再加強發言權,只會使實現無比重要的獨立自主的時間拖長。

清政府的財政顧問——英國人羅伯特?赫德主張,清政府應借款給朝鮮,讓朝鮮把外債通通還清,變為只欠清政府的。赫德還建議清廷向各國宣告:清與朝鮮之間有宗屬關係,拒絕他國向朝鮮提供借款。

英國害怕俄國向朝鮮擴張,因而希望清廷牢牢掌握朝鮮,行使宗主權。

袁世凱看了赫德的建議書,如獲至寶,而主子李鴻章卻非常慎重。這個現實主義的政治家不願把朝鮮當作包袱背在身上。

“為朝鮮還清一切債務,還要借款給它,而它究竟有多大的償還能力呢?”

“對於這樣的宣告,日本和俄國能默然處之嗎?只會引起更多的麻煩問題。”

李鴻章舉出這兩條理由,沒有接受赫德的建議。

其實,李鴻章還有更大的理由,那就是暗暗憂慮羅伯特?赫德的實權會因此而加大。

財政顧問,正式官職名為總稅務司。羅伯特?赫德的中國名叫赫德,1835年出生於北愛爾蘭的阿爾斯特,畢業於貝爾法斯特女王學院,十九歲時到中國上任。他對清政府表現友好,而他的前任李泰國傲慢無禮,名聲很壞。他的口頭禪是:“我希望中國變強,把英國作為最好的朋友。”

他既是英國的外交官,又是清朝海關的長官。《清史稿》中有他的傳記,因為清政府把他當作自己的官員了。

總稅務司相當於布政使。布政使是省巡撫的次官,也就是副省長級的要職,從二品。本來他只相當於財政部的稅務局長,但由於他個人的人品得到清朝高官們的信任,不僅在財政和外交方面,甚至連一般的政治問題,也徵詢他的意見。中法戰爭時期,李鴻章在很多方面藉助於赫德之力。

然而,當了北洋軍統帥、清廷外交最高負責人之後,李鴻章漸漸和赫德對立。李鴻章以北洋軍力為背景,構築起獨裁地位,令許多有權勢的人又氣惱又嫉妒。這些政敵,不時地企圖利用赫德來抑制一下李鴻章的權力。

那時,李鴻章簡直把羅伯特?赫德視為抵抗者的象徵,不可能痛快地接受他的建議。

對於赫德的方針,袁世凱雙手贊成,但主子李鴻章不點頭,他便不知所措了。

朝鮮政府向法國銀行交涉借款是1889年,羅伯特?赫德提出建議也在這一年。

由於李鴻章反對,袁世凱沒敢向各國發出宣告,卻像欺侮弱者似的向朝鮮政府施加壓力:“從外國借款,要事先經我批准!”

此後,朝鮮政府的借款交涉都變成秘密形式的了。在香港,有閔泳翊長期駐留,透過他與美國的摩斯商會和英國的香港上海銀行進行交涉。然而,每次袁世凱都得到訊息,從中破壞。

向日本借款一百五十萬元,是在香港的談判未成之後,朝鮮政府想出的“另一手”辦法。

1890年三月,袁世凱發出一個比赫德的建議稍稍弱一點兒的宣告。他說:“朝鮮貧而浪費……”一開頭就這樣不顧朝鮮的體面。主要是說:“借款給朝鮮,清政府不予擔保。用朝鮮海關做抵押,清政府決不允許。”

對於他的宣告,第一個表示歡迎的就是英國。美國和法國沒有任何反應,義大利和比利時也不表態,可能是沒有異議。俄國也沒反對,它倒是總想接近朝鮮,但並不打算借出大量的錢。俄國所懼怕的是競爭對手借款給朝鮮,形成“特殊關係”。

俄國視為競爭對手的是日本。對於朝鮮同日本之間借款流產的事,最高興的恐怕不是清廷和英國,而是俄國。它雖然保持著沉默,但心裡是歡迎袁世凱的宣告的。

贊成和反對,明確表態的都只有一國。英國——由於總稅務司赫德居中溝通,而袁世凱的宣告正符合赫德的建議——當然要贊成。表示反對的只有日本。日本政府發表宣告:“借款與否,是朝鮮自身的事。”

日本主張,誰也無權干涉別國借款。就是說,日本發表上述宣告,以明確表示日本認為朝鮮是獨立國。

袁世凱宣告的目的不外是想孤立朝鮮,使之“一切只能依賴清國”。

朝鮮政府被逼到窮途末路上了。除了對日賠款,它還有別的欠債。德國美亞商會的款也該還了,逼債很緊。朝鮮政府咬緊牙關,寧願向外國伸手,決不向清廷張口。由德國顧問修尼克斡旋,打算向外國商人暫借十萬元,但是,沒人敢借。因為在袁世凱宣告之後,沒有擔保,以營利為目的的商人豈能將十萬元款項借予他人?當時的十萬元,可是個不小的數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升官有道

良木水中游

大夢萬古,靈氣復甦我無敵了

叫我小葉

這個宮廷是我的+番外

miss_蘇

我的群友紛紛成神了!

三得利烏龍茶

穿成種田文裡的渣A

若桃李

廚師的我,在異界,快樂的活著

最萌萌小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