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舜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四章】 風滿樓,甲午戰爭,陳舜臣,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h2>1</h2>

東學軍雖然佔領了全州城,卻沒有在南面的完山七峰設防。作為軍事常識,欲保住全州,首先必須確保南面的山。他們沒有這麼做,這顯示了東學黨的奇妙性格。

傳說朝鮮國王李氏以新羅的司空李翰為始祖,司空即宰相。建立李朝的太祖李成桂(1335年—1408年)為李翰的二十二世孫。太祖的上四代以前,只知其名,事蹟不詳。從上四代李安社起,各種記錄逐漸充實。那時,李氏以完山為根據地,漸次擴張到其他地方,建立了基業。所以,完山被認為是李氏王朝的發祥地,不但禁止採伐和狩獵,連進山也不允許。

東學軍沒有進入此山,以表示他們雖造反,卻沒有顛覆李氏王朝的意思。他們只是憎惡勒索敲詐農民的貪官汙吏,絕無推翻國王的大逆不道的企圖。起義當初,全琫準在《倡義文》中說過:“聖上仁慈寬厚,公正賢明……我等雖在野草民,居王土之上,著君主之衣……”

雖然高喊打倒貪官汙吏,卻不反國王,所以,對於王室發祥的聖山——完山七峰,不踐踏一步。他們也許把自己看作勤王軍了。

被誘至朝鮮半島南端,又慌忙折回來的湖南招討使洪啟薰,得知全州已經失陷,便在東學軍不曾設防的完山七峰上構築了陣地。洪啟薰認為,為同朝鮮的敵人作戰,進入禁山是不得已的。

雙方分別以全州城和完山七峰為據點,展開了激烈的戰鬥。祭祀太祖的慶基殿在這次戰火中被焚燬。

東學軍士氣極其旺盛。他們是農民軍,近處的農民都悄悄地援助。政府軍幾乎得不到一點兒東學軍的情報,而完山方面的情況,東學軍瞭如指掌。

政府軍在不知不覺中被包圍,糧道也完全斷絕,洪啟薰終於醒悟了。

“長此下去,必將一籌莫展,應當接受東學黨提出的主張。”

東學軍現在真的以勤王軍自任。他們聲稱,要拯救蒼生,讓百姓免遭塗炭,置國家於磐石之上,絕不希望國家滅亡,只要改正惡政就行。所以,談判的大門永遠是敞開的。

“同他們談判吧!”

洪啟薰向漢城報告,認為除此之外,再沒有其他辦法。他向東學軍提出停戰。

朝鮮政府接到洪啟薰的報告後,召開了緊急會議。

為收拾目前的混亂局面,只有同東學軍講和。會議一致透過講和的結論。不過,在這些贊成講和的大臣中,真心願意著手政治改革的人是少數。面對東學黨的浩大聲勢,多數人是抱著暫且聽聽對方的主張,爭取喘息時間,以後再說的態度。

朝鮮政府和東學軍之間終於達成了協議,一般稱之為《全州和約》,當然是以改革弊政為條件的。至於弊政改革的內容,有人說是二十七條,也有人說是十三條,不知哪個說法正確。吳知泳的《東學史》中列舉了下述十二條:

一、東學道人與政府間之多年怨恨應付諸流水,齊心致力於庶政。

二、查明貪官汙吏的罪狀,一一予以嚴懲。

三、嚴懲橫暴的富豪。

四、嚴加管制不良儒林和兩班。

五、燒燬奴婢賣身契。

六、改善七班(般?)賤人(白丁、匠人、妓女、奴婢、僧侶、巫士、占卜、伶人)之待遇,允許白丁(遭到差別待遇的平民)摘掉頭上的平壤笠(白丁被強制戴的一種帽子)。

七、允許青年寡婦再婚。

八、免除一切名目不清的苛捐雜稅。

九、任用官吏打破地方門閥限制,重用人才。

十、嚴懲與□通姦者。

十一、取消一切過去的公私間之債務。

十二、土地平均分種。

第十條的□是缺字,經與其他史料核對,判明為“倭”,意為日本人。摘抄的《東學史》,恰好是朝鮮在日本殖民地時期出版的書籍,所以不得不用缺字的辦法加以掩飾。

從根本上說,東學黨有濃厚的排外思想。在同政府講和的條件中,也特別指出“倭”來,可見它的排日意識是多麼強烈。

自稱志士的日本浪人團“天佑俠”,還想同這個排日組織接近,指使它活動,真是滑稽之至。他們自不量力,痴心妄想,以為他們可以煽動東學黨,引起大亂,以達到日本出兵朝鮮的目的。《玄洋社史》這本書甚至宣稱,在甲午戰爭中,日本之所以能發揚國威,是“天佑俠”起的作用。

據該書記載,“天佑俠”的“勇士”們曾造訪東學黨本部,會晤首腦全琫準,共同商議軍機,制訂部署,同朝鮮官軍作戰。具體部署如下:

本營 總督 全琫準

軍師 田中侍郎 鈴木天眼 吉倉汪聖

遊擊軍 韓將 金氏

大將 內田良平

副將 井上藤三郎

另外,還有東面軍、西面軍、南面軍、北面軍、輜重軍、紅十字軍,各軍的大將均為“日東志士”。紅十字軍不設韓將,大將為武田範之。按照《玄洋社史》的說法,“天佑俠”的人到達釜山是6月27日。其實,這時東學黨和政府軍的戰鬥已經結束了。豪言壯語說過了頭,但奇妙的謊話也能傳開,甚至一度為人們所相信。

以田中侍郎為俠長的“天佑俠”進入朝鮮腹地後,開始刺探軍事情報。其目的,可以認為是為了協助日本軍隊。

其他史料所記載的《全州和約》,除《東學史》中的十二條之外,還有“禁止外國商人的商業活動”。據說,還要求“大院君重返政界”。

東學黨把大院君的名字隱隱約約地提出來,使閔氏一族大為恐慌,這也是促成朝鮮向清廷求援的原因之一。

《全州和約》從時間上看,是在朝鮮政府向清廷求兵、日本以中日《天津條約》為藉口決定出兵之後。這個和約,對朝鮮政府來說,是為了爭取時間,也為了避免外國軍隊的武力介入,要藉以顯示一下:叛亂已經結束,政治改革也在我們之間談妥了,從外部來的干涉已無必要。

東學黨也同樣認為應當避免外國武力的介入。

朝鮮政府撤換了全羅道觀察使金文鉉,新任觀察使為金鶴鎮。在《全州和約》的談判中,代表朝鮮政府的是這位金鶴鎮和按撫使嚴世永等人。

依據《全州和約》,在全羅道各地設定了執綱所,原有的衙門執行行政事務,由民間的執綱所進行監督。從形式上看,類似行政機關與議會的關係。執綱所當然是東學黨的人擔當,其首長叫執綱。但因為東學黨舉兵,許多地方的官吏逃跑了,所以執綱所也往往參與行政事務。

不論政府還是東學黨,對外都想要表示他們能夠自力更生。這一和約的成功,是不大合乎預定出兵的國家的心願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慘死重生:我撩爆大佬,渣男瘋了

君莫浪

閃婚,染上惹火甜妻

律兒

害群之馬

藍艾草

漢末:我統御百萬黃巾軍

戒了酒的酒鬼

楚臣

更俗

四合院:開局獲得神級醫術

一生麻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