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藍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7章 朝事,大興朝駙馬須知,宣藍田,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本啟奏?如何有本?

都察院負責監察百官,下官立察之前要事先與上官通個話,大功都由上官攬了,吃力不討好的活計才會從手指縫中漏給他們。比如說相爺庶子強搶民女,那民女的家人寧願受笞刑也要告御狀,底下官員想瞞也不敢瞞這樣的事。

越級上報,如此不懂規矩。方大人不由皺了眉,卻猛然想起這人正是太子門下清客,是今年的新拔擢的新臣,是十成十的太|子|黨。

念及此處,方大人登時出了一身冷汗。察覺自己衣袖被人輕輕一扯,方大人略略偏了頭,餘光瞥到站在他右手邊的另一位副都御史額上冷汗涔涔。這位是他的同僚,兩人又是同品級,卻明顯比他更要沉不住氣。

方大人心中暗罵一句“不堪器用!”

此時朝堂之上暗潮湧動,百官都微微低了頭。每次御史有事要奏,這太和殿上不管何人都會心中打鼓。參太子門下幕僚的、參與相爺沾親帶故的親戚的大有人在,甚至連在文宣帝身邊伴駕數十年的老魏公公都被參過摺子。

“下官要參吏部尚書柳大人,賣官鬻爵,擾亂朝綱,營私舞弊,布植私黨!”

群臣譁然,吏部的柳大人忙出列怒斥“小兒休要妄言!”他已是三朝元老,多少回朝堂風雲詭譎都走了過來,卻從沒有這般心慌過。

百官也紛紛出言斥責,大抵是說他信口胡言。這從五品的小御史是今年新入都察院的新臣,吏部尚書卻是正一品的肱骨,越級上告本就是逾矩。

那小小的御史口才還不錯,他條條樁樁罪行羅列出來,字字鏗鏘如金石相撞,說到興起之時甚至聲音嘶啞,直聽得人兩股戰戰。甚至連幾天前剛自請致仕的都御史馮大人也被牽扯了進來,明明已賦閒在家,又在半個時辰內被人帶上了太和殿。

馮大人臉色青白,自己卻又不好分辨,給都察院幾位大人使了好幾個眼色,卻也沒人為他說話,就如方老爺子這般,垂著眼假裝沒看到昔日的長官。

馮大人心中一涼。

若說這賣官鬻爵的事,朝中又有何人不知,這位是相爺門生,那位是前任提督一手提拔上來的……眾人心裡都跟明鏡似的,還不都是睜隻眼閉隻眼?

即便是每三年一屆的科考選出來的寒門士子,也有好些是老臣手下的,多少民間學子於會試之時落第,名列前茅的學子裡頭過半數都有些背景,殿試三甲也是從他們裡頭選。

這幾年太子的心愈大了,把科舉一途卡得死死的,重用寒門士子,把他們領入朝堂,連老相國手下門生都絲毫不給面子。

念在他年輕氣盛,也不好與陛下撕破臉,世家只能一點點退讓。眼睜睜看著朝堂之上,站在後頭的新臣越來越多,心中自是有幾分惱。

可如今這般,都御使馮大人在年老致仕之時,卻偏偏扯出了這事,晚節不保,便是真的分毫不留情面了。

連一向泰然處之的老相國眉頭都皺得緊緊的,給身後同僚打了幾個手勢,當下有人出列,“啟奏陛下,二位大人多年兢兢業業,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這事之前,承昭並沒有與文宣帝商量,文宣帝此時也被這麼突如其來的舉動炸懵了,卻當下站到了太子這邊。以袖拭了拭眼角,哀慼道“先帝臨終前還抓著朕的手,反覆交待朕定要親賢遠佞,朕多年竟未察覺二人野心,實在有愧先帝期許。如此大奸大惡之徒,萬萬不可姑息。”

見兩位大臣臉色青白,卻不辨一詞,文宣帝心知此事為真,也無須再查。令二人盡數歸還財物,摘去頂戴花翎。

三日之後,財物已經盡數歸還,戶部自有人去細細核對。可太子卻又說這數不對,把暗衛從他們兩家裡翻出的賬本來算,繳回來的不足一二,奏請文宣帝下旨抄家。

群臣都覺得此舉過於咄咄逼人,滿朝文武之中,真正稱得上清正廉明的又有幾個?再把剩下的十之八|九繳回來,家本留不下半點不說,還要變成人人唾罵的奸臣。

然而太子殿下明言百姓之財,應取之於明用之於民,二人身在要職,貪贓枉法知法犯法,應罪加一等。諫言都察院、刑部、大理寺三司會審,不可助長歪風邪氣。

文宣帝心知不妥。轉念卻又想著再有一年,承昭便及冠,這天下都要交到他手中,不好在眾卿面前駁兒子的臉面,只好允了抄家,三司會審卻駁了回去。

*

太子嚴令抄家此舉讓不少老臣寒心,朝中由太子提拔的許多新臣卻雲集相合,一連牽扯出許多事,詳詳細細列入了卷宗,擺明了是早有準備。

以相國為的幾位一品要員並上幾個三品小官竟稱病不朝,閉門謝客。這一病就病了好幾天,又過了一個休沐,還是沒好。

太子也不去請,每日氣定神閒,似乎一切都在掌握之中。群臣都覺得太子這回下不來臺,此時只是梗著脖子硬撐著,最後還是得親自上門告罪。

卻不料又過兩日,又有御史上諫,多日來稱病不朝的某官員納了第六房小妾,明明告病不朝,卻在府中逍遙自在,這便是欺君之罪。當日便捋了他的官,又把後頭的新臣提上來一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漢室可興

長歌入漢關

鐵血西軍:大宋楊家將後傳

土著與土豬

從三國守護農田到縱橫天下

戒之L

仙尊重生在都市

伊捺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