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3章,千山青黛,蓬萊客,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裴蕭元負著皇帝下山之時,整個過程,絮雨便緊緊地跟在近旁。

或許是她看花了眼,她看到阿耶在被他負著下了七八級山階後,眼皮翕了幾下,跟著,他應當是完全甦醒了,微微睜眼,目光茫然地看了下左右,才彷彿明白過來是怎麼一回事。

他看起來對此似乎有些不適。

就在絮雨以為阿耶接下來就要開口命他放下自己了,卻不知阿耶又是怎麼想的,目光投到了此刻正負著他下山的那人的後腦之上,視線停留了片刻,接著,什麼都沒說,也沒有做,目光變得溫和了起來,最後他又慢慢闔眼,整個人也似乎跟著放鬆了下來,一動不動,就這樣,任他這個年輕的臣子揹著他下山,走完整條山道,最後將他背到了山腳。

那裡,宮監們已抬來輦,正等在路口,見狀,一擁而上,七手八腳又忙而不亂地接過皇帝,扶其上了坐輦。

隨後,皇帝便在韓克讓以及聞訊趕來的崔道嗣等大臣的持護下,去了。

絮雨隨輦而行,走前,向著身後望了一眼。

裴蕭元沒再跟上了。他就一個人停在山道下的路口,見她轉頭,和她遙遙對望了片刻,終還是慢慢地低了頭,只朝她遙遙行了一禮。

絮雨點了點頭,以示回禮並謝意,隨即,她收目,伴著皇帝回了御帳。

御醫匆匆到來,一番診治過後,說皇帝應無大礙,方才暈厥,主要或還是血氣凝滯所致,建議立刻返往行宮,好生休養。

其餘根本也無須御醫再多說什麼,出了昨夜那樣的事,此次行程必然是要中斷的。

在等待返程的短暫間隙裡,關於昨夜那一場變故的更多情況,也逐一匯攏上報。

昨夜的上半夜,在那一場形同鬧劇的御前爭執結束後,皇帝或是出於他一向謹慎的習慣,或者,完全只是直覺,暗令韓克讓盯著些兩邊的人,看他們各自又做什麼。出於皇帝對裴蕭元的一向的戒備心,這種事自然是不會叫他知曉的,所以韓克讓昨夜在裴蕭元的面前,絲毫也沒有透露半點風聲。

正是因為皇帝的謹慎,所以在事發之後,四衛才能迅速反應並組織阻擊陳思達。

但皇帝還是低估了情況的嚴重,防備不全,昨夜的那一場兵亂,雖很快便被平定,但造成的後果,比眾人想象得要嚴重得多。

經今早數點,竟死了十幾個隨駕官員,當中除了一名奔逃時自己掉下馬摔死的文官,剩下多是朝中平常和馮貞平往來密切之人。至於康王府此次隨行的長史、典軍等官員,更是全部被殺,一個都沒有逃過。另外,受傷官員也有二三十人,當中除了受燒傷、刀傷的,也有逃跑時自己不慎跌傷、扭傷的,輕重不一,原因更是五花八門,不一而足,還有幾名番使。好在有驚無險,這些人也都一一得到了安置。

受傷的人當中,傷情最重的一個,當數馮貞平。他身中一刀,若不是昨夜承平等人及時趕到,恐怕性命難保。康王倒無大礙,但受驚不小。據說昨夜是馮貞平不顧自己安危,叫親信都去保護他,他才得以逃過追殺,最後躲在了距營房七八里外的一片亂草叢裡,人此刻也已被找到,並帶了回來。

樁樁件件,全都是不好的訊息。

唯一一個可以稱得上是意外的驚喜,便是新安王李誨昨夜表現得很是不錯,他臨危不懼,當時第一時間便想到叛軍可能會捉拿藩君使者作人質,立刻帶著自己的衛隊,不顧危險,在人人只顧逃命的當口衝入當時已經起火的營房,組織還來不及逃的藩君和使官撤退,並將人都帶到行營後的山裡藏了起來。他共救下了十餘人。

皇帝在聽韓克讓等人彙報其餘各種訊息時,全程沒有半點表情,直到此時,臉上才終於顯露出一絲淡淡笑意,命人去將李誨召入。

李誨此刻和其餘人一樣,都等在皇帝的御帳之外。楊在恩正要出去傳令,忽然聽到身後又傳來皇帝的話語之聲:“等一下!”

楊在恩急忙止步,屏息靜待,卻見皇帝獨自出神片刻,改口:“罷了,不必單獨召見了。”

“傳朕旨意,即刻返往行宮。受傷行走不便之人,不必同行。留太醫在此,替他們診治,等傷好了再回不遲。”皇帝又吩咐一聲。

宮監出去,將皇帝的命令傳了下去。

在拜謝天恩的一片稱頌聲中,皇帝提早結束行程,返回行宮。半路,遇到了聞訊匆忙趕來的寧王,接到皇帝,於當晚順利回到行宮。

然而,回來之後,當夜起,皇帝的身體,一下便不好了下去。

這看起來很是突然。畢竟,從皇帝來到蒼山並攜公主歸朝的第一天起,他便表現出了以往難得一見的興奮狀態,每天接見大臣以及諸國藩君和使者,頻頻參與各種遊宴,甚至,在狩獵當中,還曾不顧臣下勸阻,興致勃勃,親自騎馬上陣,射殺了幾頭獵物。

皇帝這樣的狀態,如同一下年輕了十幾歲,顯然,這是因公主歸朝而帶來的新氣象。這叫許多大臣感到驚訝之餘,更是欣喜。

誰也沒有想到,就在那夜歸來之後,皇帝一下又變得萎靡不振,狀況甚至比之從前還不如,太醫施藥也是無用。

皇帝的病勢,自然不會對群臣公開,萬幸這裡是行宮,正好可以安靜休養。但是轉眼差不多一個月過去,皇帝身體非但沒有恢復,當面前沒有大臣或是外人在的時候,他更是常常獨自發呆,甚至整夜整夜地醒著,無眠直到天亮。

這種事,自然也不可能長久隱瞞,慢慢地,訊息傳出,許多猜測也隨之浮出水面。

有人說,皇帝是被那夜的兵變給驚嚇到了。雖然從皇帝早年的經歷來看,這種說法有些站不住腳,但如今的皇帝確實不比當年了,那夜兵變洶洶,叫人心有餘悸,皇帝本就病體未愈,受此驚嚇一病不起,完全是有可能的。

有人對這猜測嗤之以鼻,認為皇帝是為太子和康王相爭,才愁煩不堪,病至如此地步。

這個說法聽起來確實更有道理。太子和康王從前便面和心不和,自那夜過後,更是徹底翻臉,勢同水火。傷勢才好些的馮貞平最近頻頻求見皇帝,私下更是百般討好公主,除為康王重新舉薦屬官,更是發動人輪番上表,指責柳策業和太子是陳思達的同謀,希望皇帝能夠嚴查;

柳策業當然不會毫無反應,也發動官員為自己辯解,並褒揚太子當夜救駕有功。不但如此,最近,連長安和東都兩地文壇的文人都開始宣揚太子功勞,譏嘲馮貞平嫉賢妒能。

皇帝人在蒼山行宮養病,外面,兩個兒子公然對抗到了這種地步,甚至波及到長安和東都,又因皇帝盛寵公主,那麼公主支援誰,顯然也是至關重要。種種猜疑疊加,令許多本是中立的大臣也被迫捲入,開始考慮將來。

莫說是天家,便是換成普通人家,遇到這樣的事,恐怕也是煩擾不堪,身體如何能夠好得起來?

除去這兩個說法,到了最近,漸漸又有一種新的猜測,那便是皇帝或許也是在為公主的婚事煩心。

就在這幾日,來自西蕃、渤海以及西平郡王府的求婚書都已陸續以快馬送到了,據說婚使也都在趕赴而來的路上。一家女,多家求,當中又牽涉到外邦國是,皇帝不可能都應,那麼如何挑選一家,剩餘幾家又如何拒絕,才不會引發可能的衝突,這自然也是一門學問。皇帝為之愁煩,也是人之常情。

行宮外各種猜測滿天亂飛,宮內的歲月,卻是一日日地照舊流逝而過。

從獵場回來後,阿耶的身體狀態一瀉千里,絮雨看在眼中,焦心不已。

她不是良醫,但多少也瞧了出來,陳思達叛亂後,阿耶的身體顯然是受到心事的影響,而他的心事,似比從前又加重了不少。

更為雪上加霜的是,前幾日,他又染了風熱之症,人一下便倒了下去,終日昏睡不醒。

接連幾日,絮雨衣不解帶地服侍在旁,不敢有半點鬆懈。總算到了今夜,感到他的體溫摸著涼了不少,太醫也說問題不大了,她才終於放鬆了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相親大時代

卻卻/卻三

還有比豪門太太這份工作輕鬆的嗎?

梔瀾

我真沒想過賺這麼多錢

四單鋪

聊天群裡的萌新神只

很簡單de

逃荒不慌,全家大佬種田忙

悠閒小神

從高考狀元到華娛巨星

熬夜小郎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