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海陵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5章 董仲舒,大漢從接見張騫開始,我是海陵王,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膠西王相府。

房殿樸素,一點也不恢宏奢華,就猶如鄉間木宅一般。

一位年過花甲的老人穿著寬鬆的漢代長衫,毛茂盛,白隨意挽在腦後,許多絲隨意地搭在兩肩,他正低著頭,手中拿著狼毫筆寫著字,字跡飄逸,也能反應出主人的閒散悠閒。

咚咚咚!

一位僕人彎著腰走了過來,低聲道“相國,魏縣齊恆求見。”

董仲舒充耳不聞,擺擺手。

僕人就立馬走了出去。

門外,有四位年輕士子翹等待。

“國君是承接上天意志在人間辦事,故應當用德教,不能濫用刑罰。刑罰不能用來治世。”

“秦以法治國,法令愈多而奸邪愈省,秦朝以法治國的遺毒餘烈,至今未滅!”

“夫子所言......春秋決獄。”

幾位士子隨意談亂,五花八門。

大概都逃不開董仲舒的思想。

春秋決獄,要以春秋經義為依據判定是否犯罪。

凡是符合春秋的,即使違法,也不認為是犯罪。

凡不符合的,或是違背春秋精神的行為,即使不違法,或原無法律規定,也可定為犯罪......

按法律規定本應當處輕刑的,由於違背春秋,也要處重刑。

他們毫無顧忌,也開始討論出災異學說。

在董仲舒天人合一的理論中。

他認為皇帝是至高無上的,掌握著人世間生殺大權。

所以,人們應該無條件地忠於皇帝,服從皇帝。凡是君主所喜歡做的事,老百姓應該無條件去做。

董仲舒還認為,君主應該集威德大權於一身,緊緊掌握刑賞之二柄,決不可分權與人。他認為一切好處都應歸之於君,一切邪惡都歸之於臣,即所謂“君不名惡,臣不名善,善皆歸於君,惡皆歸臣”。

但是,董仲舒又感到君權太重,如不加以限制,將危害社會,因而進一步闡“天譴論”,用陰陽災異之說,警告皇帝。

他警告說,君主如果濫用職權,侵害百姓,便會受到天的譴責,小者降災,如旱災、水災之類,以示警告。經過譴責而仍不知悔改,天便會降異,如出現山崩地震之類進一步警告他們。經過災異的警告仍不悔改,大難便要臨頭了。

然後就玩崩了!

而這幾位士子可是堅定的董仲舒擁護者。

自然支援董仲舒的理論。

他們也認為陛下責罰的有些過了。

這還是十年前的事情。

一次董仲舒得知東方的漢祖廟和漢高祖陵墓中的便殿先後大火,便認為這是災異,寫了奏疏準備上奏。

主父偃看不慣董仲舒的所作所為,與他有矛盾,把這篇奏疏偷了出來,上奏漢武帝。

武帝召集一些人討論。董仲舒學生呂步舒不知道是老師的稿子,大批了一頓,“以為大愚”。董仲舒被定為死罪,幸虧武帝赦免了他。後回家以寫書為事,從此不敢再以災異比附實際政治。

“左生,你真下定決心了嗎?”

在眾人談論過程中,有一位年輕人並未言。

他一直沉默站在那裡,一襲青衣,素雅群。

而這就是齊恆,左生是他的表字。

齊恆看了幾眼自己的三個同門師兄弟。

“教化天下乃大務。”

“我此生最大的抱負就是持劍教化眾生,可是....”齊衡露出一絲苦笑,眾人也沉默了,他們當然知道自己這位師兄的才華,可以說,在他們同齡人中,膠西無人可以匹敵。

只可惜,大漢以孝治天下。

而齊家......唉,眾人都沒有說話。

這時候,僕人走了出來,眾人扭頭望去。

僕人也打量著幾人,視線落在齊恆的身上,眼眸中也閃過一絲憐憫,本來這位年輕人應該擁有大好的前途,只可惜...家門不幸。

他跟隨夫子多年,耳濡目染下也漲了不少見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神秘醫妃哪裡逃

霏月

穿越女的幸福生活

靜悄悄

小啞巴被偷人生,豪門大佬來團寵

吃不吃兔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