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本芭娜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2,彩虹,吉本芭娜娜,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非常渴望來大溪地。

從十幾歲起就開始在經營大溪地料理的餐廳打工,卻一次都沒有到過這裡,總覺得慚愧。可一直都沒有請到長假,工作本身又十分有趣,不知不覺過了近十年。

剛到時住在可以自己做飯的海邊小屋,後來搬到波拉波拉島上高階酒店的水上木屋。

其實難得來一次,應該多轉些地方。可自從到了這裡,心情好像一下放鬆了。

就這樣呆呆看著大海,讓時間悄悄溜走。再次見到了澎湃的大海,想起小時候的生活,覺得非常滿足。

十一歲時,父母離婚了。

是爸爸另外有了喜歡的人而離開了家。在此之前,爸爸是家裡的頂樑柱,我們在瀕海的觀光地經營一家小餐館,過著平靜的日子。

事情發生後,周圍的人都覺得十分驚訝,最震驚的應該是被拋棄的家人吧。雖然無法向爸爸證實,但我想當時他本人應該也始料不及。對,就是這麼突然的變故,突然得來不及悲傷。

母親並不是那種會去挽回這種狀況或者就此等待下去的人。為了開始新的生活,她叫來住在老家的外婆,我們三個人一起生活。而一直經營著的小餐館也沒有因為父親的離開而結束,反而開始在忙碌的夏季以外的時候兼營旅店。

大概是因為這個原因吧,我們三人就像在孤島上賴以生存的彼此,關係變得更加緊密。

我在少女時代一直都和外婆一起在餐館幫忙,也幫著做些家務。

我和外婆、媽媽相處得很好,對我而言,做那些事並不辛苦,只是感覺這就是單純的現實。夏天每天都去游泳或者釣魚,偶爾和觀光客談一場小小的戀愛。在學校里老是打瞌睡,因而成績糟糕。忙碌的夏季裡,朋友們也會過來幫忙。生活簡單而快樂。

日子就這樣飛快地過去,我也到了被稱作成人的年紀。

想要試著一個人生活。高中畢業後,母親關掉餐廳,我趁機來到東京。

於是找到了在東京的大溪地餐廳工作的機會。

餐廳的名字叫“虹”,周圍是空蕩蕩的住宅區,也不怎麼靠近任何一個車站。

據說土地是老闆自己的,所以很奢侈地在空地上建了一棟兩層的樓房。招牌上的字很小,上面還畫了一道彩虹,一眼看上去還以為是民宅,到了裡面卻又別有一番天地。

走進玄關,有一個Waiting Bar,空間很大,傍晚專門到Bar來喝酒的客人也很多。這裡有許多熱帶雞尾酒,也有品種豐富的法國葡萄酒,還可以喝到生啤。

料理方面,店裡特地請來大溪地當地的大廚,自己的廚師也專門送到總店培訓。為了保證料理的品質,每天都用從市場上現時採購的新鮮活魚,做成在其他地方吃不到的正宗傳統料理:用野山芋的葉子清蒸鯕鰍[4],新鮮的蝦入料做成清淡的咖哩,生的金槍魚冷凍後蘸著橙汁和椰子汁吃。當然也有類似炸薯條一類的小食品,或者歐洲風味的炸水果乾。甜點的品種也十分豐富。

店裡有時會請當地的歌舞團前來演出,還開設料理教室,做一些文化交流。

選單上既有價格昂貴的菜,也有相對便宜的,所以“虹”不僅面向那些對味道挑剔的客人,附近的普通百姓也經常光顧。來本地考察的大溪地政府官員、音樂界人士、想學習大溪地舞蹈的人、以前曾經在大溪地住過的人,都會到我們餐廳來。

老闆另當別論,此外還有一位五十多歲的男店長,他和老闆從住在大溪地時就認識了,是我的直屬上司。這是個通情達理、做事認真、關愛妻子、品德優良的傳統型大叔,他總是待在店裡,把所有的事情都處理得周到妥帖。我很尊敬他。

“虹”的老闆並不是為了開餐廳而到大溪地學習的。他二十多歲時在大溪地生活過,那時就常去當地的這家餐廳。出於興趣而去那裡工作,和店裡的人也相處得十分融洽,因而產生了自己開店的念頭。也是在那個時候認識了現在的店長。我之所以選擇在這裡工作,最重要的理由也就是因為這種自然的關係。

還在鄉下老家時,曾在雜誌上讀到過這家餐廳老闆的專訪。

照片上的老闆很年輕,表情看上去快樂且充滿活力。記得專訪的主題是如何解壓,他的回答一點都不刻意,話語中能夠感受到安靜的幸福:“覺得累時就去大溪地,和朋友們見見面、遊游泳,心想如果把這裡的氛圍,即使只有一點兒,能帶到東京來該多好,於是開了這家店。”

雜誌上還登了餐廳的照片。有大大的窗戶和天窗,空間看起來很寬敞。桌子放得不多,用很結實的木料做成,陽臺上撐著厚布做的太陽傘,店裡到處都是花草樹木,看起來打理得很水潤。

我到東京玩的時候來這家店吃過好幾次飯,越來越覺得它和東京其他地方截然不同。喜歡這樣自然而緩慢地度過時光。

總是無法理解那些和時間唱反調的慌亂的都市人,做事講究目的,任何東西都是有償的。最開始的時候覺得大概是因為土地價格太高,人心才會變成那樣——典型的鄉下人的看法。

總以為東京人難以捉摸,可能是因為以前接待過東京來的觀光客,而且外婆和媽媽的看法也一樣。家裡人都說,東京人總愛把事情複雜化,追求過多的快樂,違背自然規律,把金錢看得太重。觀光客的故事每天都在我們小店裡上演。

在城裡,人們貌似親切,但即便只是起身為你拿樣東西,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做的。

至少在鄉下,無論你花多少錢都不能把冰冷的海水變暖,冷夏時客人會減少也是沒辦法的事。

比如,為了吸引觀光客而花錢建造新的設施,在那裡工作的人只是為了收回投資,不知道愛的力量,這些設施不久就破敗了。假如沒有足夠的能夠對抗景色的力量,那麼土地的力量就會吞噬一切。據我觀察,其實並不是人把它們搞破敗的。即使最初非常熱鬧,但客人們漸漸不願意再來。土地大概是對這些不適合自己的建築生氣了,發出不討人喜歡的光線來。不過,如果這時出現一個有力量的人,往往會發生奇蹟。這些設施就像只是碰到了一場壞天氣或什麼事故,可以很快渡過難關。

其實人們所做的事情和原始時代沒什麼分別,同樣的事情在不斷髮生,我總是這樣想。

人們最初住在這片土地上時,總是一心侍奉土地神靈,希望和神靈和平共處。人們一起努力灌溉土地,而土地也給予回報,更加肥沃。土地和人類的力量缺一不可,即使到了現代也仍然如此。規模擴大了,我們無法預見百年以後的結局,但我們正在做的事情和結局都和以前沒什麼區別。

不斷看到新的建築出現。舊的建築被拆掉,露出廢墟,然後重回土地原先的樣子,接著建造新的建築,這樣週而復始。所以觀光地的景色也是一樣,過去的樣子不斷重演,不可思議卻又生機盎然。

外婆和媽媽都一直這樣教育我,在這個世上,別索取太多,努力按照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活著,依靠大自然認真地過好每一天,有時節約,有時玩耍,最重要的是每一分鐘都過得開心自在。

外公和外婆一起建立了餐廳,媽媽在餐廳裡幫忙,這樣認識了爸爸,於是,身為廚師的爸爸也加入了……最後媽媽繼承了這間餐廳。在海邊,我們的餐廳並不特別有名,卻也有了近五十年的歷史。

有人說看到外婆的臉就覺得安心,有人喜歡媽媽煮的魚,有人喜歡吃我們的套餐,也有人說是為了這家的女兒,也就是我而來的。雖然是個破舊的店,卻有著清爽而且懷舊的氣氛,來觀光的客人經常帶著家人一起來,並說已經養成了習慣,還有年輕的夫婦因為非常喜歡已故的外公而來的。層層薄薄的情誼就這樣重疊起來,我們的店慢慢地成了一家人情味濃郁的餐廳。

在海邊長大的我,一有煩惱就愛跑到海邊發呆。到了東京,或許因為在這家店打工的關係,儘管離開了大海,倒也沒有想象中難熬。

質樸如我來到東京,從沒有對“虹”感到失望過。一開始覺得是不是進貨量太少了,有點小氣,這樣孩子氣的疑問後來在看到賬簿和來往的客人後釋懷了。這是東京,和鄉下不一樣。然而即便店的規模比外婆和媽媽的餐廳大,可老闆對店的熱愛、對服務的細緻追求都和老家的餐廳一模一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高武,我在慢慢變強

浩塵

休妻另娶?她手撕戰神王爺

樂呦呦

醒來時的一記陽光(網路版)

無處可逃

覺醒開局一把槍

大夢無常

嫁給渣男他叔後,我成了頂流團寵

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