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常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八章 科技,以換殼為本,浩蕩,何常在,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見何潮和江離不說話,衛力丹憤憤不平地問道:“你們是不是嫉妒劉德華太帥而不和愛立信合作?”

何潮啞然失笑,衛力丹再是理工女,再是計算機專業出身,她也是女人,女人在感性上來後,理性就會讓位,他和江離對視一眼,哈哈大笑:“如果非要選擇一家的話,我選擇諾基亞。如果是兩家的話,就再加上愛立信。”

“為什麼不是西門子、飛利浦或是阿爾卡特?”江離很是不解,“我倒覺得西門子和阿爾卡特是首選。”

何潮笑道:“我最先排除的是阿爾卡特。雖然阿爾卡特早在八十年代初期就認識到中國市場的重要性,這在當時的跨國公司裡實屬罕見,但阿爾卡特主業是電信基礎設施供應商,在手機設計和研發上面,明顯不適應市場。其次排除的是飛利浦,飛利浦的專業是小家電,在手機行業的投入和決心都不是很足。雖然飛利浦主打的待機時間長確實是優點,最厲害的一款手機待機時間可以長達一個月。但對消費者來說,待機時間並非是購買手機時的第一選項。最後排除的是西門子…”

“西門子手機很結實很耐用,我也用過一臺,如果不是因為劉德華代言了愛立信,我幾乎就要傾向於西門子了。”衛力丹站了起來,背對運河,面朝何潮,“你對西門子是不是有什麼偏見?”

何潮哈哈一笑:“商業上的考量,我的出發點不敢說一定客觀,但考慮的肯定都是市場因素,盡最大可能不會因為主觀偏見而做出錯誤的判斷,也不會因為喜歡某個明星而選擇合作方,哈哈。西門子的優點是結實,但結實同時也是缺點,你想呀,一部手機怎麼也用不壞,而且新出的產品在功能上如果再沒有太大的創新,不就沒人換機了?”

“何哥真壞,為了讓消費者多花錢,寧願做出質量不好的手機。”衛力丹半是調侃半是嘲笑。

“這不是壞,是商業策略。當然,我們並不會為了讓消費者更換手機而降低質量,也不是因為西門子手機質量過硬而不和西門子合作…”何潮從包中拿出一款西門子手機,放在椅子上和諾基亞、愛立信、摩托羅拉對比,“西門子手機最大的優點是質量好,不但結實耐用,訊號也穩定。但是,你們發現沒有,西門子手機的外觀不如其他品牌好看。”

“當然不如了,你的西門子手機是前年的款式,其他品牌都是最新款。”衛力丹才知道何潮來歐洲考察買了這麼多手機,當即樂了,“這下好了,人手兩三部手機,天天換新款。”

何潮瞪了衛力丹一眼,又笑了:“我是想告訴你們的是,現在在手機功能相差無幾的前提下,消費者換機的慾望基本上都集中在了外觀上。西門子這種德式風格的手機品牌,還是帶著強烈的德國人做事風格,認真且慢,慢就跟不上時代。在目前外觀比內涵重要的手機市場上,西門子早晚會被打敗。”

“對,對,對,何哥一語中的。”江離連連點頭,讚歎不已,“我早就感覺西門子哪裡有問題,卻一直沒有想明白最關鍵的一點,現在被何哥一語道破,還真是這樣。西門子出新機太慢了,而且外觀也太保守了。還是諾基亞聰明,手機層出不窮。”

“諾基亞的廣告語也不錯——科技,以人為本。”衛力丹忽然想到了什麼,哈哈一笑,“聽何哥這麼一說,改成——科技,以換殼為本——會不會更好?”

“你以為愛立信從T18到T28還有T28sc,在技術上進步了多少?就是在不斷地換殼。”何潮的語氣不是調侃,是無奈,“有時也不能怪手機廠家,現在技術的進步跟不上消費者的需求,只要擠牙膏一樣升級技術,同時外科手術一樣改進外觀。在目前階段,不懂換殼的手機廠家,也許很快就會被市場淘汰。”

真讓何潮不幸而言中了,西門子很快就退出了手機市場,就是因為對市場需求反應慢的公司,都適應不了電子產品快速更新換代的速度。德國公司的行事風格適合打造精品產品,但並不適應電子產品的快節奏快應用的消費場景。

飛利浦緊隨其後也關閉了手機業務,再後是阿爾卡特,然後是愛立信,而諾基亞堅持得最久。當然,在智慧手機時代,諾基亞因為過於保守和遲緩的腳步,也被市場淘汰。

至於摩托羅拉,在智慧手機時代來臨之後,也被淹沒在了大潮之中,和前面幾家曾經輝煌一時的手機廠商一樣,手機品牌被中國的一個手機廠家收購。

經過一番討論,幾人初步決定合作的物件為諾基亞和愛立信,等條件成熟時,成立駐歐洲辦事處,具體事宜由江離和衛力丹負責。

談完了正事,在衛力丹的帶領下,幾人去吃飯。吃了幾天西餐的何潮實在受不了西餐的味道,三人走了半天才找到一家中餐廳,點了菜後才發現味道西不西中不中,很不好吃。何潮就感慨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華人在歐洲還是比在美國少了許多,說明美國還是比歐洲包容。

“相比之下,我更喜歡歐洲,安逸、從容,到處是文化氣息,又有各種奢侈品,簡直是天堂。”衛力丹一抹嘴巴,放下筷子,“除了食物不怎麼樣之外,其他都好。”

“我還是更喜歡美國,歐洲的生活節奏太慢了,人一安逸就容易失去鬥志。”江離望向了窗外的運河,“你以為華人為什麼去英國和美國的多,來歐洲的少?因為英國和美國的機會多。”

“英國不屬於歐洲?不懂別亂說。”衛力丹翻了一個白眼,“我就喜歡安逸怎麼了?歐洲資源豐富,自然環境好,生態也健康,比美國好多了。美國沒有文化,沒有美食,沒有生活。”

“別抬槓,我是比擬,英國也屬於歐洲,但英國在本質上還是島國,和歐洲大陸的文化並不是融合。”江離笑了,“資源豐富未必是好事,有時也會陷入魔咒之中。歐洲現在的安逸,是在預支未來,是在為以後買單。高稅收高福利的模式,會讓歐洲人越來越懶,越來越只在意自己而不管國家。”

“不想聽你講大道理。”衛力丹耍賴,“我就想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

“誰都想追求幸福,但幸福生活不是在安逸中等來的,而是奮鬥出來的。”何潮笑著衝江離點了點頭,“江離,給衛力丹講講荷蘭病的故事。”

“荷蘭病?不是吧,荷蘭有什麼傳染病?是不是吸血鬼的傳說?”衛力丹瞪大了眼睛,一臉的興奮與期待。

“什麼亂七八糟的?”江離哭笑不得。

一般人認為,豐富的自然資源本是得天獨厚的優勢所在,就像美國和澳大利亞以及加拿大。但事情往往有兩面性,有時在豐富的資源反倒可以掣肘一個地區的經濟可持續發展。曾經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整個歐洲大陸都被認定是“貧油”之地,除了羅馬尼亞境內擁有極少的石油礦井之外,其他地方從未發現過油田。

也正因為如此,當年希特勒為了1000萬噸石油,不惜改變自己的戰略重心,花大力氣橫穿匈牙利與南斯拉夫,就是為了拿下羅馬尼亞。

1959年,荷蘭在近海發現了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其中石油產量最高可達到1億噸/年,是羅馬尼亞的十倍有餘。由此,荷蘭開始了對資源的開發,其直接結果就是皇家殼牌石油公司的強勢崛起,不僅藉著19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發了一筆橫財,還拉動了全國石油天然氣產業的繁榮興旺。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的是,當石油天然氣產業站上了風口,荷蘭舉國上下的民眾無不想削尖腦袋擠進能源行業的大門,無論是廚師、卡車司機、警衛保安,還是工程師、維修工人,都去從事石油天然氣的工作了。就像當年海南的房地產熱潮一樣,大街上騎腳踏車的、菜市場賣菜的、門衛和保安、老師和學生,甚至連媽咪和小姐,都在談論如何炒作地皮大賺一筆。

反觀其他行業,紛紛遭遇了各種麻煩:飯店老闆招不到小工,運輸公司招不到司機,警察隊伍招不到警員,製造企業招不到工程師,服務行業招不到服務員,因為相比之下,還是能源行業賺錢快…久而久之,受石油天然氣的影響,荷蘭原本在歐洲頗具名氣的製造業與服務業漸漸失去了競爭力。

然而能源總有枯竭的一天,到了1982年,屬於荷蘭的“北海油田”被開採一空,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疲軟不振,也讓荷蘭石油天然氣行業的收入一落千丈。

此時,荷蘭政府茫然四顧,一片悲涼——通貨膨脹嚴重,政府福利積重難返,赤字高企,失業率激增,國民經濟嚴重受挫,GDP更是連續數年負增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真龍

青狐妖

媽咪不乖:總裁爹地輕輕親

誰家mm

我在異能世界當大佬

泮成

都市至強修羅

葉天秦清涵

這個群演開竅了

從北國

直播算命,算的太準客戶抑鬱了

來碗麻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