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千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6章 又想收做弟子,三國之夏侯棄子,黑千羽,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過年的,陳信就拜訪了主要的幾戶人家,又約定了在荀靖那邊座談,主要就是最終商議和確定修渠的事情。這幾天,陳信也都一直住在荀靖的別院內。

初入荀靖的別院,也是讓陳信吃了一驚,整個別院內,總共也是兩排房子,都已經被這些書籍堆滿了。一排排的書架上面,放著各種竹簡,中間還有許多字型是陳信都不認識的。每一卷竹簡都被整整齊齊的摞著,而竹簡的外面則是吊著各種的小竹片,標註著這卷竹簡是哪一部書的哪一部分內容。

“哈哈哈,沒見過這麼多書吧,恐怕這上面的有些字,你都不認得。”看著陳信的樣子,荀靖也是有些得意,這就是世家的底蘊啊,靠著這些書籍,家族不斷的培養出各類人才,充斥到中央和地方的各個部門的崗位上,從而來保障家族的長盛不衰。

“確實沒見過這麼多書,有些字都還不認得,這裡大概有多少卷?”陳信一時間也是被怔住了。

“這個別院,除了我的起居室以及這裡的僕人起居室,還有後面的廚房等用地,剩下的,就全部都用作了書庫,至於多少,老夫也是沒有算過。”看著眼前的這個少年,雖然容貌也並不出眾,但荀靖依舊有些喜歡,只為這人有一些不那麼一樣,至於是哪裡不一樣,自己也說不上來。

在去通知其他幾家的空檔,陳信也是好好的觀摩了一下荀靖這個別院的藏書,大致盤算了一下這些藏書,如果換成現代的紙質書籍,估計也得好幾櫃子了,而且同一部書還有各種註釋版本。

裡面有論語、春秋三傳這些儒家典籍,還有商君書、韓非子、這些法家的,兵家的書籍也是不少。

“敢問先生,這些書,我可以借閱抄錄麼?”陳信看著這麼多的書籍,心中也是癢癢的,有些書,即便自己看不懂,甚至是不看,這抄回去放著也是好的,萬一哪天想要看了呢?萬一哪天自己不經意間翻看到了有用的呢?

“哈哈,陳公子若是喜歡,都可以借閱抄錄。只希望陳公子下次作出了什麼新鮮的小玩意,也給老朽留一點就好。”荀靖對於陳信的那個豆腐煲還是很喜歡的,因為年紀大了的原因,牙齒已經出現了輕微的鬆動,很多太過硬的東西也已經不太適合再吃了。之前的那個豆腐煲被荀緝帶回來了之後,荀靖就很喜歡。還有陳信的那種肉食的做法,還有新式的麵食,也都讓這老頭有些喜歡。

兩人回到了茶几前,陳信自覺的拿起了茶壺,給荀靖的茶盞裡面添上了茶水。

“長者既然有命,小子哪敢推辭啊,若是做出了新花樣,那肯定要請叔慈先生品嚐指點。”對於這些吃的小玩意,陳信也沒有在乎過,當初的那張圖紙,自己都能交出去,就更何況這點了。

“好,好,好,聽說我那文若侄兒還想收你為徒?”荀靖雖然是隱居,但是對於外界的事情,並不是完全不知情。

“這,小子駑鈍,若是做了文若先生的弟子,恐怕是要辱了荀氏的門楣。”陳信想了想,還是將自己內心的隱藏了,只是說自己怕辱沒了荀家而已。可是他卻不知道,拒絕了荀彧之後,自己多走了多少的彎路。哪怕是在乘氏縣,只要亮出了荀家的名頭,不說那些上不得檯面的小家族,就是李家這樣的,也要讓個三分,世家和豪強,是有本質的區別的。豪強的影響力也不過是停留在本地,而世家,則是能夠擴散到整個大漢,而且還掌握了知識和話語權。

“聽說你還懂得打造刀劍,製作鎧甲?”荀靖又問著,這一問,卻讓陳信心中也開始警覺。

“略知一二,也就是皮毛之術。”

“呵呵呵,這可不是什麼皮毛之術,若是真的懂,造出了好刀,好鎧甲,那也是有功於國的。信啊,你願不願意拜我為師?”突兀的,荀靖來了這麼 一句,直接將陳信給問的懵了。

“我荀家雖然不是飽讀詩書的大儒之家,比不得鄭康成先生那般,可也是詩書傳家,不知道你願不願意?”

又是要收了自己為弟子?陳信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只是沉默了。他自己心裡也知道,如果能夠拜到這些當世大儒的門下做弟子,對於自己的出身和名望來說,那是極大的幫助。就好比同樣出門,你一個民科怎麼和那些頂級院士的弟子一般。

看著陳信的沉默,荀靖中似乎又知道了答案,罷了罷了,看來很多事情也是要講機緣的,自己也就是和他沒有這個緣分吧。

“罷了罷了,若是為難就算了。”荀靖畢竟不是什麼太過強勢的人物,看著陳信的樣子,也就放棄了想法,只是答應了,陳信可以隨時借閱和抄錄這些書籍。

陳信先和四長全部商議妥當,又將整體的線路調整了一下,之後便又召集了其餘的小家族過來參與商議,這中間,也有部分人對於徵用了自己的土地心中不滿,但是奈何四家都已經支援了,而且也同意補償自己被徵用的一半的土地,算算下來,自己也並沒有虧太多,也就只能接受,各自回家組織人手去了。無論是石匠,還是木匠,都被召集了起來,開始準備修渠。

陳信這邊,也是在過完年之後,第一次召集了手底下的都尉和屯長,開始說自己的計劃,這些人本身就沒有太多的自由,而且聽說修渠管飯,倒也是能接受,種地一樣是出賣勞力,修渠也是一樣,怎麼賣,不是個賣?

就在許縣這邊修渠的事情全部都準備好了的時候,乘氏縣,李家。大堂內依舊是吵吵鬧鬧的,這次不單是其他幾家和李家吵,甚至於李家內部,都出現了反對的聲音。

“這修渠,官府就沒有支援麼?還需要我們自己出錢出糧出人?”

“就是,運哥,你可別犯了糊塗,這修渠,只要修到我們自己的田地就可以了,其他的幾家官他們做甚,再說了,那些屯田的,誰知道他們是不是真的流民?”

“對啊,運哥,你忘了那些賊寇餘孽當初是怎麼做的了麼?這就是一夥白眼狼,當初我們李家給他們吃喝,結果倒好,直接跑去了曹操的屯田裡面。”

“要我說,這就是一幫子蠢人,當屯田客有什麼好的?這還不是一樣沒有自由,還吃不飽。所以也就不用修到他們那邊了。”

李運和李典看著自家的情況,也是不好多說什麼,工作也是做了不少,只是這些人就是想不通,這修渠對於自家來說,那不但是得名聲的問題,還有更多的實際利益。

“好了,諸位,我知道諸位心中有想法,可是如果這渠修成了,那麼於我李家還是有莫大的好處,別的不說,就是以後耕種就會方便,而且荀先生也說了,若是辦成了,他也將會推薦我李家的人到曹公麾下效力。”

“運哥,你可別被矇騙了,是我們乘氏李家,還是山陽李家。”一聽說還有官位,立刻就又有人跳了出來,眼神則是往李典那邊飄著。

“這有區別麼?都是李家。”李運也是知道,這事肯定過不去,但是還是想在面上說說。

“當然有區別了。”

李家宗祠的大堂內,就這麼一直吵了下去,誰也不能說服誰,誰都有各自的利益訴求。

至於乘氏縣的其他幾家,也是得了訊息,看著李家自己內部也是這副樣子,倒也是存了看好戲的心態。

只是誰也不知道的是,許多的屯長都開始私底下在聚集,相互之間三三兩兩的商量著什麼,似乎正在醞釀一場巨大的風暴。

二月開春,曹操看著冰雪融化,再一次聚集了兵馬,準備打下雒陽,徹底打通弘農的道路,可是畢竟自己這邊還是步兵多,騎兵少,面對西涼鐵騎的衝鋒,曹操也是束手無策,只能是藉助地形優勢,相互之間有來有往,各有勝負。

張濟看著眼前的情況,更是萌生了退意,在進入了荊州完成地帶之後,原本還想佔據宛城作為駐地,卻不防在指揮工程的時候,被亂箭射中。張濟死後,他的部曲擁戴了張繡作為自己這一支的領,繼續逗留在宛城一帶。

弘農,一個年約四十歲左右的文士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包裹,出門之時又看了看屋內的一切,然後帶著自己的家人,頭也不回的出了城,騎上了馬之後,朝著東南方向走去。

“父親,我們就這麼走了?”邊上的年輕人也有些不理解。

“痴兒,你還以為眼下這司隸是好地方麼?李傕郭汜兩個人自己就爭鬥不休,此刻聯合,也不過是害怕曹操把皇帝搶了去,可若是沒有了曹操這個外力,這兩人肯定又要拼個你死我活,此時不走,等著受那池魚之殃麼?”

“那我們現在去哪裡?”

“南下,去宛城看看,順便也還一下人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