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千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9章 各懷心思,三國之夏侯棄子,黑千羽,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難道朕就真的只能如此受人擺佈麼?”等著眾人都散去了,劉協回到了皇宮之後,也只能是找到自己的皇后伏壽抱怨著,之前董承一家的遭遇,自己力量的削弱也是讓他不敢再有任何的其他動作。

“陛下切莫如此,我付家世代蒙受大漢皇恩,賤妾又和陛下同為一體,自當為陛下解憂。”伏皇后聽完了之後,也是感念如今的劉協不過是一個傀儡,曹操雖然不像當初董卓、李郭等人那般殘暴,可是掌控的手段卻是更甚,這宮內宮外,到處都是曹操安插的眼線,不說夫妻二人說點話,即便是房中秘事,恐怕都瞞不過曹操。眼下房中,也就只有伏皇后從家中帶來的家生子,才敢稍稍說點這樣的話語。

“壽兒可有辦法?”一聽到了這話,劉協的心中也是升起一股希望,眼看著曹操平定了河北,威望進一步提高,劉協的心中也是越的壓抑,迫切的希望能夠有辦法破除這種越來越重的壓力。

“若是陛下有心,妾身當聯絡父親和忠於漢室的大臣,為陛下清君側,同時,陛下可以聯絡荊州、西涼、江東,借外兵除賊;曹賊身死之後,陛下當親自遊說荀令君,若是能夠得到荀令君支援,則即便陛下誅殺了曹賊,也依舊能夠穩住局面,之後便可以從容收攏各路兵馬,再造大漢。”伏皇后並不是什麼都不懂的女子,這也不是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時代,自身也是頗有才略。

“此事不一定能成啊,曹操身邊,時刻都有護衛,那許褚更是寸步不離,若是行刺殺之事,怕是不成。”劉協不由得想起了當初董承等人,就僅僅只是憑藉著衣帶詔洩露,就被曹操給誅殺殆盡,漢室忠臣一時之間更是噤若寒蟬。

“那也是董承志大才疏,謀事不密不說,更是治家不嚴。”

“那如何聯絡外界?還有,荊州劉表,自顧不暇,又如何能夠派兵勤王?”之前的失敗讓劉協不再對任何的事情報以最好的想法,往往是學會了做最大的打算,許多時候更是一種悲觀。

“陛下,陛下當振奮精神,切不可如此頹廢,大漢還等著陛下去復興,只要陛下同意,妾身就設法聯絡宮外,便是由妾身父親親自把關這事,聯絡漢室忠臣,誅殺國賊。”伏皇后也是跪在地上,想著自己的遭遇,也是不由得悲從中來,淚水也是不斷的流下來。

“皇后?!”劉協看著伏皇后的樣子,原本是想要去扶起來,可是卻並沒能扶起來,到了最後,也是抱著伏皇后哭了起來。

夫妻二人就這麼在殿內小聲的哭著,根本就不敢太過大聲,免得引得曹操的眼線探知訊息。

司空府。

今日的夏侯信卻是穿的極為正式和精神,更是端端正正的坐在了曹操面前。至於邊上,則是曹昂、曹丕等幾個較大的兒子,這些人雖然也是端端正正的坐著,可是眼中卻是閃動著笑意。

“子義,你姨母和母親也早就商定了日子裡,也就是一個月之後,至於嫁妝,你姨母也早就備好了。這次出征,你的封賞也下來了,我意抽調各軍中精銳組建一支精銳騎兵,初定3ooo人,以虎豹為名,曹純為虎豹騎督、你與文烈、子丹等人為虎豹騎將,不知你意下如何?”

說完了家事,曹操自然是提到了公事,這也是男人所關注的問題。

“多謝叔父看中,信自然是願意的。”夏侯信也沒有想到,居然能夠入選虎豹騎,並且擔任騎將。

“其實這些人,有些你自己熟識也說不定,都是當初官渡一戰時,你所帶來的1ooo重騎,以及3ooo輕騎兵中抽調了一部分,又從各軍中選擇精銳充實,反覆淘汰,最後才有這3ooo人馬。還有啊,你那家將高順,若是可以,也應當編入虎豹騎。”對於高順,曹操當初就是要殺了的,可是因為夏侯信的干預,反而就成了他的家將,這些年來,也始終跟隨在夏侯信的身邊出生入死,而且夏侯信長於戰略,而高順長於戰術指揮,兩個人也是配合的不錯,聽到了高順居然要解甲歸田,曹操倒也沒有了那份殺心。

“這事恐怕不成了,伯信他今後可能都不會再上戰場,此番出征前也是成婚,今後可能就一直會在家中安心度日,小侄也是希望他能夠生個一兒半女的。”一聽到曹操提到了高順,夏侯信也是遲疑了一會,最後還是覺得還是幫高順推了比較好。

“也罷。”曹操此時倒也是不多強求,只要高順不和自己作對就好。

“對了,如今外面沸沸揚揚的在議論,說是要廢三公、設丞相,不知你是如何看法?”曹操似乎是想起了什麼。

夏侯信聽得這個問話,也是不知道該如何回答,或者他想要先揣摩一下曹操問這話的目的,眼下外面關於立不立丞相的事情已經是爭論了許久了,而曹操自己的封賞也是一直都沒有下來。

“叔父,立不立丞相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多少人反對,有多少人支援,以及誰支援,誰反對。”

“哦?那你以為誰會支援,誰又在反對?”曹操也是沒有想到,夏侯信居然會是這麼一個回答。

“反對者多是心念漢室之人,支持者多是跟隨叔父征戰多年的部屬,以及渴望為叔父征戰趨馳之人,只是他們卻缺少了為叔父效力的途徑。”

“哦?那你以為應當如何?”曹操也是沒想到,居然會是這樣,這次回來,曹操收攏了不少河北士人,這一舉動卻是引起了部分潁川士族的不滿,對此,曹操也是開始著手平衡自己麾下的文官集團。

“叔父,寒門之中,也是頗有人才,只是報國無門,叔父何不唯才是舉?”夏侯信也是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唯才是舉?”

“叔父,德才兼備者又有多少人?漢初陳平盜嫂受金,也並不影響他最後輔佐高祖平定天下,更是在後來誅殺諸呂,若是當初高祖用人也是一定要德才兼備,出身名門,那無論是樊噲蕭何、還是韓信陳平,甚至於雍齒還多次背叛過高祖,可是最終卻依舊為高祖所用,叔父不如就布唯才是舉令,設立招賢館,如此一來,埋沒於世家豪族之間的寒門人才也能夠得以出頭。然後派遣剛正不阿、清忠公正之人負責考察來訪人才品行才能,給出評價,叔父到時候也可以量才錄用,授以官職。如此一來,叔父也不用擔心無人可用。”

“哈哈哈,好,此事不錯,回頭我和文若他們商議一番。”曹操聽完了大概意思之後,立刻就明白了夏侯信的想法。

“只是叔父,還應當加強這些人的監管,莫要讓他們做了傷民害民之事。”夏侯信最後還是說道。

“此事自然。”

就在這時,有下人來報說是飯菜都已經準備好了,可以開席了,曹操也是起身,帶著夏侯信去用餐。

過了幾天,曹操的官職封賞還是沒有下來,可是曹操卻一點都不著急,反而開始布了唯才是舉令,命崔琰負責,讓這道命令在自己治下,甚至是荊州、西涼、巴蜀等地傳播,不少寒門士子,一些鬱郁不得志的人都開始朝著許昌趕來,以求能夠憑藉自己所學一展所長,從而謀得一官半職。

初時,那些反對的人還沒有在意,可是當一個個寒門士子不斷的充實到各個基層的時候,這些人才回味過來,雖然可以設法拉攏,但是這些位置終究比不得自己家中的人去擔任的好。畢竟自己這樣的家族,家中的底蘊也是極為深厚,族中子弟才學比之那些寒門也更是出眾。

於是便有人上書提議重開月旦評,說是透過這樣的方式鑑別人才賢愚,為國舉賢,並且推薦了楊修為主持,一時之間也是搞得轟轟烈烈。對此,曹操也是不置可否,因為曹操根本就不會受到月旦評的影響而對其中品評出來的人選授予官職,更是覺得這種方式不過是一小撮人的結黨營私的手段,也算是士族對於唯才是舉的反擊。

夏侯信則是從月旦評的上等、中等這些評價中,看出了一些九品中正制的影子,只不過眼下也只是小打小鬧罷了,畢竟在紙張的質量沒有提升,印刷術也沒有出現的情況下,知識的傳播也是極為的困難,想要進行大規模的科舉也不現實,因為人才絕大多數都是世家培養的,書籍這些知識的傳承也都掌握在世家的手裡。

曹操的封賞還是沒能僵持下去,有人反對,自然也是有人支援,而且看著月旦評根本無法對曹操產生影響,一小部分人就開始轉變的立場。人總是這樣,趨利避害,當風向開始變化的時候,總是悄無聲息的,等人們現,回味過來時,卻早就已經來不及了。

僵持了差不多一個月之後,劉協也只能是捏著鼻子同意了這些人的請求,準確來說,是遂了曹操的想法,廢三公,設丞相,君臣之間也是上演了三請三讓的戲碼。

沒辦法,做人麼,得謙虛,哪怕這謙虛僅僅只是裝的,畢竟這樣的方式也能夠讓自己看起來不是那麼的強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理寺斷案日常

江南梅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