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千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8章 書店開張,三國之夏侯棄子,黑千羽,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荀彧翻看著手中的書籍的時候,內心卻是無比的震動。

“明公,這,這是何人的手筆,這字雖然匠氣重了點,可是每一頁都是如此的工整,想必也是花費了不少的時日。”

荀彧打算將這些書給放下,可是心中卻又是回過神來。

“不對,這書不是抄錄的。”

“哈哈哈,文若你也看出來了?這是子義弄出來的,弄了個印刷術,這書籍就像是蓋大印一般,一頁一頁的印出來的。”曹操也是說著,這是自從曹昂死後,自己得到的第一個好訊息。印刷術在技術上已經成熟了,而且所產的書籍也是越來越多。

“此舉,乃是造福天下有志學子的大好事情,按理朝廷也應該重賞,只是可惜了。”荀彧還是記得自己去夏侯信家中送天子詔書的事情。

“唉,子義卻並沒有將這事放在心上,他前段時間還在和我說,打算辦個書院,這些四書五經,可以拿來作為教材。我在想,到時候將少年營也一同併入書院,這些些將士們跟隨我在前方征戰,對於家中子女也是疏於教導,這幾日我在城中也是聽到了多家子弟仗勢欺人之事,滿伯寧送過來的案卷也都還是在上面放著呢。”曹操說著,也是指了指堆在自己案頭的那一疊紙張。

“子義此舉也是為明公分憂,即便是彧,平日裡也是多忙於政務,對於家中子弟也是疏於管教。只是不知子義對於書院的辦理有何章程,又會選擇哪些大儒為書院講學。還有,子義如此作為,天下人可願意接受?”辦理書院當然是好事情,可是這外界都在說著夏侯信就是一個亂臣賊子,各家又有誰會將自己的孩子送過來呢?畢竟誰家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被問起師承之後,會被人鄙夷一句: 你居然拜一個禍國的反賊為師?這樣的師承會給自己的孩子帶來多大的影響?今後的仕途是絕對會受到打擊和影響的。

“今日不說這些,就只是說說子義想要辦個印刷坊,然後就是刊印四書五經這些書籍拿出來販賣,文若覺得這事如何?”曹操卻是扯開了書院的事情,只是將這話題拉回到了眼前的書本上。至於夏侯信辦書院,曹操也是在思考著他的目的,但是從他直接想要將少年營也併入書院,那至少說明他還沒有反的想法。這些子弟可都是曹家和夏侯家的嫡系精銳,以後若是培養得當,也會充實到各個崗位上去,一旦面臨選擇,家族重要還是老師重要,這還真的是不好說。

“此時當然是好事情,只是不知道這些書籍作價幾何?”荀彧也是問著,看著這書籍的質量,以及不同於竹簡的輕便,荀彧的心中也是拿不準到底該賣多少錢。

“這個子義倒是說了,一本一貫左右。”曹操也是報了這個價格。曹操初聽到這個價格的時候,也是吃了一驚,居然這麼便宜麼?往日裡就算是竹簡也不只是這個價錢,而且看起來,這書籍薄薄的一本,裡面包含的字數可是比竹簡多多了,而且價格還這麼便宜。

荀彧突然間感覺到,一種鉅變正在襲來,這大漢的讀書人往後也會越來越多,也就更能教化百姓。

“子義此事,可真的是大漢百姓之福,書籍如此便宜,也不知道將來會造福多少百姓。若是用度不足,彧也可以想辦法籌措一些。”

“這倒是不必了,之前子義這邊給了一個曬鹽法,所得分成利潤他也將全部投入到書院之中。”說著,曹操又從自己的案上拿了一碟紙張出來遞給荀彧。

荀彧接過來看了之後,也是驚奇不已:“明公,這曬鹽法能成?”

“已經教徐元直在北海試行了,據說產鹽還是不錯的,比起煮鹽來,不知道要節省多少炭火,另外啊,子義也還將繼續擴大紙張的製造,除了供應刊印書籍之外,還打算供應官府的日常辦公所用,這紙張的價格麼,肯定是比竹簡是要便宜的。”這是夏侯信想到的第二件事情。

生意的事情還是要談清楚的,可以友情價,但是絕對不能虧本,即便是在這處虧本了,那麼也必須在其他地方找補回來。

“哎,子義如此,可是打算從事商賈之業?”荀彧聽完了之後,也是不由得一陣惋惜,這樣的人才去從事賤業,可惜了。

“文若啊,這事就由著他去吧,這些年來,他特立獨行的時候還少麼?”曹操也是隨口的說著。

荀彧出來之後,就立刻回到了自己官署,然後又讓人去將夏侯信請來,兩人就供應官府紙張的事情進行了磋商,約定了今後每月供應朝廷紙張數量。

許昌城即便目前是大漢的政治中心,可是商業依舊不是太過達,並沒有太多的後世的其他特色,除了最基本的米糧、鹽鐵這些老百姓最必須的店鋪以外,就是一些布匹和飾店鋪,以及青樓楚館,只是這一日,皇宮大門直接對出來的朱雀大街上,有一家店鋪在裝修著,地理位置也是極好,熟知許昌城內的人都知道,這是丞相府中的產業,只是眼下裝修,也不知道接下來會幹嘛?

“來,你們看看,這四周就擺滿書架,到時候將這些書全部都放上去,至於這中間,也不能空著,就放一個半人高的臺子,上面可以做成寶塔狀,也放一些書上去。”夏侯信正在裡面不停的指揮著下人們不斷的說著自己這家書店 應當如何佈置。

“還有,這上面可有辦法弄個天窗,既要透過光線,不影響室內的視線,這雨水又不會潑進來?”這這佈置,也是考慮到了後世的許多書店等佈局,既要光線通透,又要一目瞭然。

“另外,這邊就放一個櫃檯,只負責收錢。到時候若是你等喜歡看書,則也可以自己取了店內的書翻看。”

這個時代,一貫錢一本書還是有些貴的,真正能買得起的人也不會很多,但是凡事都有個開頭,只要人們體驗過紙質書籍的好處之後,這竹簡恐怕也就看不下去了。更重要的是,店內目前也就只放一些常規的四書五經和春秋等書籍,至於兵書戰策、法墨典籍,夏侯信還是不敢隨意的放出來的。即便是放出來,這價格也絕對不會太便宜。

就這樣忙碌了一個多月,夏侯信終於將書店開了起來,當紙質書籍出現在眾人的眼前時,所有人都驚呆了。自從去年紙張造出來之後,也不是沒有人制作紙質書,而且還是採用最原始的抄書方式,價格更是不低,對於字跡還有要求。可是在印刷書籍出現之後,所有人看到了這個價格的便宜,也足以讓許多人趨之若鶩了。只是開業的第一天,夏侯信店鋪中準備的一千多套四書五經和歷史典籍就被人搶購一空,許多來晚的人也是紛紛懊悔,只是詢問掌櫃什麼時候上第二批書籍,有著急的人則是直接問明日能不能上架。

有鑑於此,夏侯信也是讓掌櫃的寫了一塊牌子,只說明日停業一天。

許多人看到了之後,也只能是散去,此刻的他們還不知道這書店是夏侯信所開。

“大哥,想不到這書店的生意居然如此的好。”薛明聽得下人來報,也是覺得驚奇,“只是家中書籍不少 ,為何明日還有停業一天?”

“這許昌也就只有這麼大,而且這些書籍若是有人從我們這邊以一貫錢買走,再高價賣到外地,這麼以來,獲利的也就是這些人而已。再說了,也免得這些人覺得這書刊印很方便,我們先將許昌填滿,然後再將書店開到宛城、合肥這些地方去。”夏侯信卻是有不一樣的想法。

“另外,明天讓掌櫃的再寫一塊牌子,承接書籍刊印工作,價格好說。”

“大哥,承接刊印我可以理解,眼下這些書籍都在世家手中,你也是想從他們手中拿出來,到時候充實書院,可是開到宛城合肥,這兩個地方都是前線,隨時都有戰事生,開到那邊,會不會不安全?”薛明也是有些好奇,為什麼要開到那兩個地方去。

“荊州文華之地,江東人才也不少,這兩地只推出四書五經,若是要其他的書籍,就都讓他們到許昌來。”夏侯信就是想要網羅和拉攏那些現在還不得志的寒門子弟,從而改變後期的人才結構,只有改變了人才結構,才能儘可能的避免被士族要挾的局面,這也是為什麼後來李世民會在去看了科舉考試之後說出: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只要讀書人多了,小小的想辦法開一個科舉的口子也不是不可以,比如,搞個試點,卻依舊大範圍保留察舉、恩蔭等制度,任何東西,只要基數夠大,只需要給一個小小的口子,那麼自然會有人不斷的將這個口子撕開,然後讓它越來越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懷樂

宴時陳羨